从十多年前发轫,到如今迎来大发展,互联网医疗历经了多次迭代。 例如早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只有简单的远程问诊、挂号等服务,而现在延伸出了在线咨询、医疗科普、医药电商、和医保支付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服务,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拓宽。 特别是在去年疫情的催化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得到了大幅提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74.4%的居民接受过在线问诊、医药电商或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正在迅速增加。 基于这一背景,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覆盖面,且逐渐趋同化。于是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打开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的APP后,各自展示的页面功能已经十分相似,无外乎“快速问诊”“体检检测”“快速购药”等服务。 这导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竞争呈现相对的白热化,因此亟需入局者们在各个层面进行新的突破与创新。其中,中医与互联网的融合备受行业期待,背后的原因首先来自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中医传承创新的密集推动,以及互联网中医的广阔市场也还远未打开。 就在近期,阿里健康宣布与小鹿中医融合,将战略版图拓展至了互联网中医,引起了行业热议。一边是互联网医疗的龙头企业,一边是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中医诊疗平台,二者的结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有怎样的启示?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接下来将进行独家解读。
为什么是小鹿中医?在互联网中医的江湖里,已经有不少企业入局,这里面既有传统的中药企业打造的互联网中医平台,也有一批自互联网中医起步的原生玩家。 阿里健康为什么会选择小鹿中医?要回答这一问题,得回到小鹿中医和阿里健康两家企业的基本面中来探讨。 首先来看小鹿中医。从2015年11月成立开始,小鹿中医便一直专注在中医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集医生患者管理、远程诊病、为患者送药到家于一体的全流程中医诊疗服务平台,是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中医专科诊疗平台。此外,小鹿中医还持有于中国青海及海南成立的两家互联网医院的牌照。 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聚合医疗资源的能力、对医生患者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是考验平台运行优异与否的重要维度。 观察小鹿中医的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其已经覆盖中医40余科室,包括了妇科、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等,入驻医生人数逾6万名,服务患者人次超700万。 在运营方面,小鹿中医APP迭代速度很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根据医生或患者需求进行更新相关功能,且主要集中在如何帮助医生快速服务患者,建立起医生的粉丝效应,另一方面则是让患者获取到更多的关于自己病情的信息、知识和服务。而这决定了医生和患者的活跃度、留存度。 对于上游企业把控方面,小鹿中医既整合了药房资源,也提供了医患交流平台,延伸出了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等增值服务,这大大加强了小鹿中医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 所以可以看到,小鹿中医在互联网中医领域已经拥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行业积淀,这有助于阿里健康能更好地完善其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再来看阿里健康。背靠阿里巴巴,成立于2014年10月的阿里健康,是我国起步最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之一。而对于这类的企业来说,要想取得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要不断迭代创新。 因为纵观世界商业演变史,任何能够保持活力的企业都是在不断的求变中为市场带来更大的价值增量。遵循此规律,从创立至今,阿里健康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与重塑,以促使自身能够更好更快地服务更多用户。 比如在今年举办的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阿里健康披露了战略新图景。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朱顺炎在表示,未来健康行业的趋势是从治疗到“治疗+预防+保健”,从院内到“院内+院外健康服务”。他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本质是普惠服务,用户价值是阿里健康思考问题的第一出发点。 数据可以佐证。阿里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18万次,年度活跃用户数超过5.2亿,正在往扩大用户规模、提升服务普及率的方向努力。 基于“医鹿APP+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阿里健康围绕用户需求积极探索更多创新业务模式。 可以发现,围绕着用户医疗健康需求的漫长链条,阿里健康已经串联起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将服务全方位渗透到用户的整个医疗健康流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阿里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再结合小鹿中医在互联网中医领域的领先优势,融合小鹿中医后的阿里健康能够率先为用户带来中西医协同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甚至打造更多的创新业务模式。这对于用户、医疗服务方和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入互联网中医,
阿里健康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与小鹿中医联手,表明了阿里健康以互联网创新技术助力中医发展,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完整解决方案的决心。这背后,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互联网医疗企业寻找新战略拓展点的尝试。 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健康的入局,能够带动整个行业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在中医领域的渗透,从而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补协调发展,也给中医药产业带来无限机遇,这与整个行业的趋势是吻合的。 具体来说,在宏观层面,互联网中医正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2015年5月,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中特别提到,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这是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该领域首个国家级发展规划。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自2015至2021年年初,仅在国家层面就发布了40余条中医药相关政策。 (政策助推互联网中医发展的关键节点 动脉网制图) 中观层面看,中医产业的发展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诊所上,基层医生的经验、方法欠缺,没有形成系统逻辑;临床上,院校教育课本与实际临床需求差距太大,实践能力较弱,中医人开始注重科研。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中医发展传承的痛点。因此整个产业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加持与融合,从而促进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无疑能为中医产业带来更多价值增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拥抱互联网并不是单纯的中医在线问诊,而是包括中医治疗信息化工具、科学评价中医疗效、中药供应链、中药饮片标准化等一系列深度融合。 “连通院前、院中、院后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有利于系统采集和存储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前后的病历、检查检验、随访等,累积病例多了之后,就能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系统地评价中医疗效。这对建立患者对中医疗效的信心,尤其是对大众更加相信和接受中医,会有更大的帮助。”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部主任卢清君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 也就是说,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数据等优势,将有助于改变中医传统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便捷和高质量的服务。 此外,互联网中医也特别适合做健康管理。这是因为,健康管理需要一个有时间粘性、能实现连贯监测的平台,在线下很难完成,但在线上很容易。细化来说,就是利用线上平台聚拢患者就医需求,并打造和提供供应链,从而解决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展中医师的服务半径,将低频诊疗行为转化为健康管理等高频健康需求。 而站在微观的企业层面看,已经上市多年,且在互联网医疗各个领域皆有布局的阿里健康,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力,这决定了其打造中西医协同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拥有足够的优势,以及必要性。这既是阿里健康在优势业务与战略上的延伸,也是践行互联网助力大健康行业转型升级的使命。
互联网医疗走向纵深,
行业还将如何演进?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家埃里克·托普在《颠覆医疗》一书中,描绘了数字技术将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变革,并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正是在如此美妙的商业图景鼓舞下,无数的资本、企业和创业者前赴后继投身其中,试图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突破公立医院的高墙,让医生、诊疗方案和药品等医疗资源跨越地理空间的限制,触达到身处各地的患者。 但在政策和市场的一次次变化中,互联网医疗行业几经潮水涨退,无数的创业者和他们的企业也消失在了互联网创业的退潮中。 于是众多反对者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价值,其中最常拿来的论据便是商业模式的构建过于单一:从头部企业的营收结构来看,医药电商是目前各大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的营收和盈利来源。这使得“有电商靠卖药,没有电商靠融资输血”成为了众多观察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评价。 但问题在于,探讨一个行业和企业,不能只关注当前财务数据所体现的业绩、资本市场效应、新名词新概念上,更应当关注行业与企业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商业逻辑演变,以及对于未来的预判和为预判所匹配的资源与实践上。 从这个维度上看,尽管医药电商目前是支撑互联网医疗企业营收的重要来源,但需要注意的是,以阿里健康等为代表的行业内的先行者们在健康管理等服务板块也正逐步深入,并欲以此成为大健康生态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以中医为例,作为我国重要的医疗健康和文化资源,中医药行业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如何创新,如何保留,一直广受社会和行业关注。而互联网医疗的加持与融合,将为中医行业焕发新生带来重要的助推力。 这是因为,互联网与中医的高契合度,使得中医药能够更灵活的向整个大健康产业延伸。比如诊前防未病、诊中治疗、诊后康复的理念与互联网健康管理如出一辙。从病前到愈后,从线下到线上、从院内到院外、从单次到周期,中医药的大健康可涵盖百姓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全新的互联网中医模式正在改善传统医疗场景下只为患者提供单次、随机诊疗服务的局面。 放眼到整个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上,互联网中医还可以连接产业链上的多个参与方,例如医药零售、药械企业、商业险企等,打通医疗全产业链,融合各方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贯穿生命全周期、覆盖健康全场景的中医药产品及服务。总的来说,互联网中医的发展蓝图中还有诸多可以勾勒的空间。因此,此次阿里健康与小鹿中医强强联合之下,将为互联网中医带来更多可能和机会。 从概念提出到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走到今天,已经与越来越多的产业进行了融合,也为行业制造了不少的惊喜。但医疗大健康毕竟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一个“慢”行业,因此在向服务的纵深处挺进的过程中,前方仍有许多的未知与艰难。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变,但让医疗健康服务普惠可信赖的初心永不变。*封面图品来源:123rf
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