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为最怕出现道德风险,对慈善行为的伤害,是对人的最基本情感——同情、怜悯、同理心等深重伤害。现代慈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彰显个体德性的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着眼于构建更公正和谐社会的一种交互行为,有责任也就有义务,有付出也就要有保障。中国素有急公好义的传统,这是走向良善社会的深厚基础,但只有构建起能与之匹配、能为之保障的慈善制度和慈善文化,个体救助的大爱大义,方能真正充分释放、多多益善。
自由:在人才的自由流动上,城市该怎么做?
抢人大战:一场城市的“中产焦虑”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天津市强势加入“抢人大战”,成为刷屏级的新闻。据报道,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出台后备受关注,自5月16日政策发布以来,截至21日,直接落户5800余人,领取调档函2.7万多人。
个体或城市,都需要打破这种“焦虑”。打破这种“焦虑”的路径,恐怕不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启一个新的轮回过程。从个体来说,他们需要打破以你追我赶的架势争抢资源的紧张状态,从而复原生活的稳定预期;对城市而言,也需要打破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以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为巨大推动力的发展路径依赖。所以,所谓“抢人”,考虑的不只是人及人的房产所处地理位置,而是人在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什么。
人的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等化等是改革话语的主流叙事。如今“抢人”,事实上是打开了变革的口子,但又难免让人疑惑:这是走向新局面的通道,还是在旧有格局里抄近道?这是大门敞开的信号,还是“赶紧上车,过点不候”的暗示?相信有哪个城市可以破除这个疑问,构建出中等收入群体可以预见的稳定生活状态,法治、平等的从业环境,来去自由的从容便利,人才会不抢自来。
爱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他与精X有怎样的区别?
联想锤子,爱国精X,这都哪跟哪
光明网评论员:这两日,两个企业家的言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昨天(5月16日)上午,联想创始人之一柳传志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针对近日流传于网络的“5G标准投票时,联想为什么不支持华为”的事情进行了说明。前天,因为日本牛肉面好吃而生发诸多赞美日本感慨的锤子科技CEO罗永浩,为其感慨被指“精日”而辩解,也由此引来更多关注。
国家界限的存在,以及不同国家间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与在这些不同中比较并由此追求其中更好生活方式的愿望,其实正是国家开放的前提和动力。这种愿望、动力和行动,正是联想、华为以及众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根由,也是中国人跨出国门学习、游历和体验的根由。将这种行动甚或愿望动辄归结为“精X”、提升至爱国与否的判断标准,这与开放和爱国背道而驰。
中国开放的历史,是从器物层面而渐次提升的。有器物的比较,才有师“夷”长技愿望,也正是有了对“新干线”的体认和赞美,才有了中国高铁的四通八达。国家开放的结果,国人跨出国门的结果,必有人喜欢埃及印度,也必有人钟爱美国英国,以此来将国人分成三六九等,命之“精埃”“精印”、“精美”“精英”,实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当代版,也必然导致对同胞国民的拒斥。此风不宜刮,此风不宜长。
敬业:在职业观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从制度设计上,让人们实现敬业?
平衡教师男女比例,改待遇也要改教育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5月9日),光明日报刊发一则《教师性别适度平衡为何难以实现》的报道,文章指出,去哪里寻找男性教师?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开始面临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招不到男性教师几乎成为中小学校长们的心头病。
文章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的“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主题报告显示,该组织各经济体内,教师职业“严重的性别失衡,女性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报告指出,这种差距未来还可能会继续扩大。
在光明日报的这则报道中,有一名工作四年的科班师范生的话引人深思——“对于男生来说,最害怕一眼就看到退休,教师就是这样的工作。”他对自己教师职业的未来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能会随时跳槽”。这样的“出走”,在中学男老师中也是司空见惯。这种情况下,就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并寻找原因。
中小学教师工作为何给人“一眼就看到退休”的危机感,这恐怕和目前中小学教育本身分不开。中小学教材、课程、教法、评价的多重限定,教师晋升途径的缺乏和内部流动空间的狭窄,都直接导致男教师在中小学很容易感到有才难施、有志难伸。即便是热爱学生、热爱育人,也不免因为现实的诸多掣肘,产生职业本身带来的挫败感。而在大学中,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现象较少。究其原因,大学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了教师更多自主权,大学所传授的高深学问带给了教师更多挑战性,男性的自我成就感也就更容易油然而生,招不到男教师之虞也不存在。
由此看来,要招到男教师,留住男教师,平衡男女比例,待遇提高了,教育体制本身不改进,恐怕也很难有吸引力。
平等:我们该如何看待一些所谓大牛的人生选择
奥数天才坠落:让奥数祛魅天才落地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5月6日)有媒体报道了《人物》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及其所引发的广泛议论。这篇题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人物素描,勾勒出了一个曾经的“奥数天才”在大学肄业后从事师范教育的人生经历。这篇文章的标题及内文描写所反映的观念,不仅引起人物主人公写文说明,也引来诸多争议。
由此观之,所谓“奥数天才”,也只是奥数学习方面有能力而已。而这里之谓能力,甚至也并非一定包含着相应的天赋和热爱。因此,那些从小学习奥数的人,那些有能力把奥数学好的人,是否就要在奥数相关方面继续学习研究下去,是否就意味着在奥数相关学术领域里取得成果,恐怕还不完全取决于能力。由此,那些奥数学得不好的人,在选择未来职业上,也未免不是一种幸运;而那些有能力将奥数学得好的人,是否就一定要在奥数一条道上走到底才算成功,则与人们的奥数价值观相关。
奥数被神化的过程,正是奥数被用来代表某些人、尤其是那些“奥数天才”的全部能力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在上述争议中,甚至观点对立的论述,其所根据的却都是同一的奥数价值观。这样的奥数价值观,其最直接的戕害目标正是奥数本身,而《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主人公不过是可见的被伤害者之一。实际上,奥数天才,也只是奥数天才而已,谁规定、历史上什么事实证明奥数天才如何叫成功、必须要成功?如果非要找出答案,则世界顶尖大学的数学教授讲述的故事倒是可以一听:这个数学界著名教授所录取的来自中国的世界奥赛获奖者,无一完成数学学业,或中断学习,或改学别科。
奥数学得好的人,本没升天,所以也无所谓坠落;奥数学得不好,或者根本没有学过奥数的人,也没有陷于地面之下,因而也不存在不能救药的问题。《奥数天才坠落之后》这篇文章,以及文中主人公和其他评论文章,其实都是在给奥数祛魅,由此也为未来学习奥数的人树立了一个路标。当然,奥数祛魅,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奥数,一刀切消灭奥数(学习班),而是让热爱数学和不甚热爱数学的人各爱其爱
友善:我们的社会该如何更好地关爱普通劳动者?
对劳动者不能止于礼赞
光明网评论员:“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按舆论场的惯例,在“五一”这天必然会涌现出众多对劳动者的礼赞,比如《浙大给校园服务人员拍时尚大片:脱下工作服的他们如此不同》《湖南一大学学生邀宿管阿姨拍艺术照:献礼身边劳动者》等等。
对普通劳动者当然应当礼赞,但是却不能由此产生虚幻的满足感,把在媒体上光彩照人地亮相视为足够。其实,善待劳动者,给予他们足够的道德尊重与机会平等,实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经济理性。2009年,4名来自深圳的女工人被《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人物亚军”,这也点明了一个现实,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维度看,无数知识含量并不“高精尖”的普通劳动者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即便在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高质量的当下语境,这种发展经验也还谈不上过时。再拿“人才新政”设想,一个高学历人才,他可能需要质优价美的餐饮服务,尽职尽责的家政保洁,准点可靠的公共交通,这些未必就比补贴对个人去留的影响更次要。他从事的工作可能是高端的,但落到生活层面的基础需求,必然离不开普通劳动者。很显然,关照普通劳动者的政策设计,决不游离于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大议题之外。
因此,对于劳动者,不能止于礼赞。社会良心,既体现在赞美声中,更在文件政策的一字一句之中。
致敬新时代奋斗的劳动者
光明网评论员:人民创造历史,劳动擘画未来,奋斗成就梦想。
一切壮美历史和寥廓时代的辉煌创造,都传扬着亿万万劳动人民的铿锵礼赞。正青春的中国、正辽阔的时代,硕果累累的物质财物,浩荡绵延的精神文明,乃至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研究的那个“人”,皆生于劳动而兴于劳动。
劳动光荣,奋斗得福。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真英雄。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今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顶层设计又发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的最强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奋斗的劳动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必将成为国之气质、民之风骨。
“浩荡雄风藏万卷, 磅礴大气独凛然。”今天,我们致敬奋斗的劳动者,便是致敬这个见证、开创、建设着的热血新时代。
自由:社会自由度提升的同时,每个个体和社会该如何应对?
你是“隐形贫困人口”么?
光明网评论员:一个新词,隐形贫困人口,这两天刷屏。
意思是,看起来很富,但其实很穷——可能会吃精致的法餐、用限量的口红、请高价的私教、租热门商区的房子、去欧洲日本旅游、捧小众文化产品,但没有房产、资产、积蓄,甚至信用卡巨量负债。一句话,是新贵与赤贫的吊诡结合体。
过去十多年,城市化和市场化交叉演进,制造了很多溢出原有社会分析框架的新群体,也产生了一些带有文化景观性质的新群体特征,与青年人群形成重叠。观察者一直在试图把这些特征概念化,最早是“蚁族”“工蜂”,然后是“空巢青年”,(快手上的)“新留守青年”,“佛系青年”等等。“隐形贫困人口”算是一个最新的概括。
鲍氏提出消费社会概念,意在对此持批判性眼光。这对晚近才和消费文化短兵相接的中国社会,有很多启示意义。一篇发表于去年的论文曾以详实调查比较过中美两国青年消费状况,结论说,与美国青年的相对理性对比,中国青年存在攀比及从众消费、盲目消费、理财意识萌发但理财技能欠缺、信用消费观念淡薄的问题。可以说,上述都是消费文化初起时的消费特征,给戏称自己是“隐形贫困人口”的人们提了个醒。
但要特别一说的是,个体消费内嵌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自由权利的一部分,是个体“活法”的一部分,它的多样化本身是一个社会自由度的表征。论者的种种分析,不过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观察面向、自我评价系统,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消费方式定于一尊。社会政策上能为“隐形贫困人口”做的,是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社保力度,保证医疗保险和强化失业救济,不至于让年轻人因为一场困境,就从“隐形贫困”变成“显形贫困”。
法治:资本逐利的时代,我们如何用好法律来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无锡外卖大战:别让劣币驱逐良币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4月16日)有媒体报道说,继美团之后,携程和高德地图也要进入市场空间巨大的网约车市场,欲与滴滴分割市场份额,过去几年中形成的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正在形成。不过,也仍有媒体聚焦上周的无锡外卖大战。由滴滴进入无锡外卖市场挑起的竞争,是互联网企业围绕外卖市场份额进行的市场恶战。这场持续数日的混战,最终以无锡市场主管部门出面约谈相关外卖平台企业而平息。
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做好配送、促进提升产品质量,是外卖服务应有的内容。抢食市场份额,改变餐厅与外卖平台的市场关系,将餐厅的市场地位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外卖平台就将失去监督和促进餐品质量的功能。这一点,在无锡数日外卖市场混战中已有显现。有无锡消费者发现,在混战中,“外卖配送难以及时、商家给的外卖量少质差、外卖增量导致的交通和环保问题”都有出现。
正因如此,无锡市场主管部门约谈了滴滴、美团、饿了么等三家外卖运营商,指出滴滴进入无锡外卖市场后的数日时间内,外卖服务平台的竞争行为已经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经营行为,不利于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营,因此责令相关平台经营者立即停止实施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违法行为,防止损害后果的持续扩大,相关平台应主动纠正其他可能影响市场经营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行为,如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
市场竞争者的行为,反映的是企业的市场理念。理念不正的竞争者难免会成为市场上的劣币。
和谐:高校也是小社会,如何平衡好老师和学生的权利?
校车拒载:高校的服务和学生的权利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4月7日)下午,内蒙古师范大学就“4月4日极端天气导致校车停发引发网络舆情”一事发布声明,否认拒载学生,称“有某学院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了部分不完整信息”。
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4月4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的学生们打算坐校车返回市区,却遭遇拒载,校方车队称只能载老师。视频中一位女教师为学生鸣不平:“老师是人,学生就不是人啊?这么多人怎么走?”不料校方工作人员大喊:“不管,不管,就不管。”
问题在于高校里,老师的权利较容易得到保障,因为管理者和教师存在较高的重合性,但是学生的权利,却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压抑和忽视。这就造成事实上师生在许多应同等享有的权利上的不平等。但视频中的“教师是人,学生就不是人”的一番话,看似是师生权利不平等问题,殊不知这只是某因之果,而真正的原因则是教师通勤的权利通过争取得到了保障,而学生通勤的权利无人告知、无人保障,学生自己更无从捍卫。而诸如此类长期形成的学生权利弱势,也被部分别有用心和道德败坏的管理者和老师们视为当然,趁机变本加厉地侵害学生权利,这也是近期一些高校问题频发的根源。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服务管理水平和学生权利保障水平呈正比例关系。高校服务水平的提升,最终要靠学生各方面合法权利的伸张,而高校学生权利伸张的过程,也正是高校民主化、法治化、管理服务化的转型升级过程。如果压抑学生权利,弱化学生权利意识,学生自身本来能够同学校协商解决的问题,只能求诸社会和舆论的外力来解决。
赋予师生权利,引导师生捍卫权利,是高校的职责,也是倒逼高校服务水平提升的根本途径。近代教育家梅贻琦治理清华有两句名言,其一“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其二“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被教坏的”,足为当下高校管理者镜鉴。
富强:国家的富强,如何实现个体力量的强大?
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光明网评论员: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消息,一日之间便刷爆了“朋友圈”。日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猎鹰重型”的发射难称“壮举”,“猎鹰重型”本身甚至算不上“重型”;并称“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到时有可能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之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不大可能亲身参与太空探索,在关注太空之余,更该关注的是脚下,人类在太空无论前行多远,本质上仍是由地球的土壤决定的。“马斯克”出不出现,或是别的这谁那谁出现,出现在这个那个领域,正如创新本身,是一个不可预期的事件。但一些具有共性、堪称世界通例的土壤,却是可以营造的,比如是否有更多开放的领域让参与成为可能,财税体制的改革是否能激励起积极性等等。换言之,当我们紧盯着器物层面的创新,恐怕火箭出发的起点,恰又是从制度层面的创新开始的。
当我们今天为马斯克欢呼,对一个企业表示钦佩之余,也不妨回溯亚当•斯密的一段话:“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段话值得回味,尊重个体的力量,肯定企业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依然有反复阐释的意义。真正让一件事“不可能”的,恐怕只是外在的束缚因素,而非人的力量与无穷的想象力。
友善:如何保证社会的善良不被欺骗?
农村受冻的孩子何以成了圈募的套路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1月30日)又有媒体报道了一所山区小学——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华庄村小学学生在学校被冻伤的事。看来,围绕“冰花男孩”的“消费”刚刚落定,“爱心人士”又得琢磨数钱的事了。不过,这一次,且慢动作。
是的,看着图文并茂的报道,稍有同情心、怜悯心的人,或者说还稍有人情味的人,都会心痛不已,都会产生要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什么的冲动。然而,在做什么之前,姑且抑制住冲动,问上几问:这些学校、这些孩子的景况是不是在报道之日刚刚发生?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当地政府知道不知道这些学校和这些孩子的景况?如果不知道,那么,何以外阜媒体能知道而有责政府不知道?而如果知道的话,又为什么放任孩子在校冻伤而无所作为?如果对眼皮子底下的事不知道、或虽知道但无所谓、或根本就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那么,先不论此中责任,人们要问的就是这些对此无所谓、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的人,其同情心、怜悯心和人情味哪里去了?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它不仅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未来,也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这个共识,其实也应该成为问责“冰花男孩”和上述受冻孩子所在地有责部门的具体准则。那些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不妨在拍下受冻孩子的景况之后,再去看看当地政府的办公条件,将两者对比一下,看看究竟哪个更穷、哪个更苦。如此,才能将这个共识度超高的口号落实在实际当中。
先问责,再捐赠;先有问责结果,而后安排募捐,这有利于防止以孩子的惨况作为募捐由头和套路的定型,更有利于防止有责者制度内卸责制度外圈钱。
公正:在追求自我的同时,如何保证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利?
“广场舞太高调”:扰民为何“集体无意识”
近日,陕西西安市王女士反映称,现在每天傍晚7时多开始,就有一拨人在楼下小广场跳舞,音乐声特别大,“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声音太大,娃学习的时候,只能把窗户关严。有时候太热了,想开窗透气也不敢,开空调又太凉,把人弄得没办法了。”
随着中考、高考的逼近,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广场舞并无原罪,但它带来的噪音却常常令人不满,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引发居民关于广场舞的焦虑与矛盾。
面对扰民问题,热爱广场舞的中老年人们为何“集体无意识”?一方面,在于参与者众多,每个人失范的情节很轻微,降低了参与者的道德压力与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广场成为一个失范的隐匿空间,每一个参与者,社会位置与具体角色都是隐蔽的,这也为失范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但任何公共空间都应有其自有的秩序,不能任由部分人自弹自唱,也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明晰边界、强化规则意识,给广场舞戴上“紧箍咒”,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才能兼顾。(杨朝清)
烟头展示柜:呼唤文明改变生活
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的街道上出现了一辆奇怪的货车,货车的后车厢是一个透明展示柜,里面密密麻麻堆着上万个被人丢弃的烟头,这是当地市政所设立的一个公共展示项目,车里的烟头是环卫工在几天时间内在街上捡来的。当地环卫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展示方式让人们注意烟头对环境的伤害,“展示几天来,我注意到街上的烟头比以前少多了。
“烟头展示”的创意,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揭露。一个小小的烟头,累加起来可达到过万“数量之巨”,足以说明文明行为无小事。一个人随意丢弃的举动看似事小,一旦衍生为群体性行为后,势必给环卫工人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公开展示一段时间以来,环卫工人普遍反映烟头比以前要少”,这些令人欣慰的反馈,也说明此种做法完全可以继续坚持。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任何形式都有边际趋弱效应,因此,文明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也需要在文明教化的方式上更有作为,利用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的手段与措施,去实现“对人的教育”。
对于秩序的维护和文明的引领,内因性的个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文明的实现还需要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全面跟进,比如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与警示,让破坏环境和损害公共利益举动付出代价,让文明遵循者获得正面激励,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约束人的行为,促成文明习惯的真正养成。(堂吉伟德)
文明:文明的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出新
要看文物”戏精”,更要看文化正剧
日前,随着H5产品《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持续刷屏,一批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一夜爆红,被千千万万网友所熟知。
正襟危坐于博物馆里,乏人问津、日渐蒙尘;化身“戏精“,则分分晋身”网红“,家喻户晓。从把握新的传播规律来衡量,《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成功的。当然,这种思路传承有自。故宫推出的创意文玩带红了”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等一批网络语言,使创意文玩成为一项大生意。《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两部纪录片一庄一谐,帮助文物攻城略地,大量“圈粉”。到了《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这些古老的文物更是化身为铺天盖地的表情包,深度渗透到社交网络之中。从文化传播和普及的角度来说,哪怕它是一则广告,这次传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物除了记载着古代的家国大事之外,还记载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在“文物戏精大会”里露脸的说唱俑,就相当于一扇时空大门。打开这扇大门,我们就可以走进古人色彩斑斓的日常生活。中国人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生活,也不沉溺于哲学式的冥想和思辨。人们的生命、思想和情感,更多在衣食住行这个日常生活的层面展开。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把哲学思想、文化审美、精神情感都融汇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之中,把生活艺术化、美学化,形成充满哲学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东方生活方式。比如,在文物鉴定家王世襄的笔下,人们造家具、养鸽子、斗蟋蟀、种葫芦、煮饭烧菜,这些日常生活里的琐碎事务,甚至“玩物丧志”的杂耍,都蕴含着那么多规矩和讲究,形成精深奥微的学问。这种世俗化的日常生活,因为汇聚了思想、文化和美学内涵,而使人们的肉体舒适妥帖、心灵充实丰盈,使精神情感获得栖息之地。这种艺术化、审美化的风雅生活离现代人已经遥不可及,但它们的信息和密码记载在一件件文物身上。如果观者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就可以经由这一件件文物之门,走进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时空。
一场“文物戏精大会”,激发起千千万万人对文物的兴趣。然而,在“混个脸熟”之后,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使人们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毕竟,谐剧虽然欢乐有趣,但要说营养价值,还得是正剧。(封寿炎)
法治:网络时代,法治如何实现有效监管?
“网红秒变网黑”是深刻的法治警示
近日,媒体报道了两起“网红秒变网黑”的典型案例。其一,江苏省镇江市森林公安抓获一名网络男主播,该主播当时正在虎牙上直播捕鸟,他先后捕获各类小鸟40余只,均属省重点或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其二,四川省宜宾市两辆车在流米寺古迹石梯强行驾驶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两名嫌疑人很快被传唤归案。目前,两起案件都在进一步调查中。
诚如网友所言,上述两起网络事件,皆可称其为“自己挖坑埋自己”的愚蠢之举。前者固然一时间吸粉无数,却等于主动奉上了滥捕国家保护野生鸟类的确凿证据;后者逞了驱车爬坡的过人之勇,却把毁坏古迹石梯的行为有图有真相地昭示于众。倘若说始作俑者本想借此在网络“红”上一把,其结果无疑都秒变成了“网黑”。
有人也许要说,这两起事件太具偶然性,如果当事者头脑里稍稍有点守法意识,又怎会为求吸晴吸粉,如此饥不择食地“自投罗网”。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但倘若相关的监管执法部门对此任性直播和无序炒作,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偷懒心态,不到热议纷纷、舆情汹汹,就无意去果断出手、及时追究,想必不会有今天“秒变网黑”的强力整治。
“网红秒变网黑”传递出有力的法治警示。治网之道,法治为本。越是人人麦克风、人人自媒体的时代,越是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法律的底线与红线,谁都不可任意践踏和逾越。曾几何时,很多人知法犯法却不见得有此担忧,但如今直播捕鸟与车毁古迹的网络炫耀和炒作却遭遇了“露头就打”。所以,唯有让更多的不知自律、恣意胡来者“秒变网黑”,才能透出强烈的震慑信号,使那些看起来“无知无畏”的网络炒手时时谨记着,无底线恶搞绝无侥幸逃脱之道理。
和谐:对于新生事物,我们如何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美好出行”,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邓海建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这是滴滴出行平台的广告语。但在现实中,滴滴对乘客“美好出行”的承诺并没有百分百兑现,网约车事故频频发生,这一系列事故也将网约车的发展推上了风口浪尖。
如果说2017年是中国网约车“困境中求得生存”之年,那2018年大概是中国网约车“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一年。在这个网约车发展尚未健全的语境下,其出现的问题也愈发频繁,也就带来了大量对网约车的污名化与妖魔化。
要解决这个矛盾,既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除了设置制度、法令等相关规定对网约车做出约束,也需要将外部环境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协同交管部门和平台方的治理,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黑车等。
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必然伴随着阵痛。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没有网约车,出行打车的效率症结和安全风险也不会自动消失。或许再直白一些,“美好出行”岂止是一家平台的事情?只有平台、相关部门等责任方,秉持各自守序、包容开放的原则,打破利益固化、守旧偏见,网约车在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路上,才会真正提供“美好出行”。(邓海建)
操作七步才可饮水,考验公共服务成色
作者:高亚洲
5月22日,60岁的李师傅前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养老事宜,到地方后想喝口水,崭新的服务大厅里放了几台高档饮水机,需要扫码才可喝水。由于李师傅不会扫码,最终也没能喝到水。23日,记者实地体验,这种饮水机并非扫码就能喝到水,而是需要操作七步:第一步,关注一个公众号;第二步,下载一个APP;第三步,手机注册;第四步,手机扫描;之后还有“开门”“取杯”“接水”的步骤。对此,有网友表示,喝水这么不容易,自己只能望水兴叹了。
其实,方便群众和商业推广并非不可兼得,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知道,政务大厅是服务群众的场所,必须突出公益性、服务性、便民性。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哪怕是喝水问题,都关切到公共服务的成色。喝水问题之所以引发集体吐槽,也正是公众对公共服务葆有强烈期许的体现。此前,西安市不无热情地向外界传递出要做好“店小二”的信号,有这样的姿态是值得鼓励的,那么,既是“店小二”,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喝水这事做起。(高亚洲)
悲情营销套路深,虚假销售如何治
这两年,农产品的销路成了一个严重问题,每年都有各种农作物滞销的新闻出现,满天飞的滞销农产品信息配上农民一脸愁苦的画面,成功地唤起了大家的恻隐之心。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类似的悲情营销农产品只有四成是真的。
很显然,这是农产品销售商策划的一种“悲情营销”手段,通过唤起消费者的同情心来推销农产品。在各种市场营销手段中,“悲情营销”有它的一席之地。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农民向来是“靠天吃饭”的,一旦遇上恶劣的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消费者能帮一把是一把,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但通过此举分担了一些农民的忧愁,即使这个产品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但也算是做了一件良心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消费者通过购买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农民则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将自己滞销的产品卖出去,使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悲情营销”必须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一旦消费者得知这是假的,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从而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打击自己的同情心,以后再见到类似的农民产品滞销,就不大会再伸出援手。这种短视行为将会对市场产生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经常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基层的农产品经销商诚信经销,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抱有足够的警惕心,对于网上出现的各种宣传和炒作,不能盲目相信。
在这同时,有关方面也有必要加强监管,对于一些通过这种虚假营销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可以抓住典型事件严厉处理,以此来弘扬诚信经营的风气,为诚实守信的经销者和消费者建立起干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而农村地区将这种监管系统建立起来,也有利于本地的农产品建立起市场信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周俊生)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共生
5月19日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新目标,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观念和行动的转变,其中首要的核心观念和行动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就是,人类既要自己生存,也要让其他生物生存。坚持这样的观念,就应当体现在地球不只是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应该有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和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张田勘)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日前,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公布了“人才新政24条”补充意见,对以往只允许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做了修正,本科以下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在沈阳落户。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进城门槛的再一次调整,同时也是决策者人才观念和用人理念的一次新提升。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装备制造业重镇,沈阳刷新人才观念,降低门槛,让更多本科以下毕业生到城市落户,既是直面东北再次振兴人才匮乏和产品不精之痛的体现,也为众多学历稍低但身怀绝技的大学生找到了进步之门,可谓重槌敲在了响鼓上。
“零门槛”落户、房租补贴、资金奖励……这些看得见的实惠着实吸引人。但从更长的时间轴上看,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或许更吸引人的是空气一样萦绕在身边、我们虽然能感知但却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环境、比如氛围、比如文化。打破“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魔咒,营造包容、鼓励鹤立于鸡群的文化氛围,才足以让每一个人才都拥有公平的跑道,让每一个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刘勇)
方文山: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无远弗届,不须特定地点,不须超大的空间,同步及时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当下这个时空背景,推广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往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演出,或者一出京剧表演,这些都只是点的效应。但互联网具有穿透性的整个面的优势,这一点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或取代。
但同时,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管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其会有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行销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多年前,我曾受邀到北京故宫讲座,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这个议题预设了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那么他们亲近什么呢?他们亲近通俗文化。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都是所谓的通俗文化。换言之,如果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譬如,我在筹备一部以书法为戏剧元素的网络剧,籍由通俗的戏剧张力与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带出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质感,用戏剧的手法让大家认同书法,并从戏剧中重新发现书法的美,重新认识这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最具文化识别度的汉字书法艺术,为这千古不移的书写形式而感到自豪。
因此,让传统文化用通俗的方法获得通俗的影响力,这应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途径。(方文山)
传统诗词渐成时代“潮”文化
近日,有媒体撰文称诗歌文化正在中国复苏,或将迎来新“诗”纪。的确,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归功于作为审美文化代表的诗词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以及诗词易学易传播的优势,其次得益于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了时代潮流,在大众普遍渴望回归传统文化的心态下将传统文化推到大众面前,再次也得益于重要媒体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动,尤其是媒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活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诗词基因。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朝气蓬勃的象征,他们往往走在时代的前沿,把握着时代的脉搏,青少年成为古诗词学习和创作主体,说明古典诗词符合新世纪文化发展潮流,是新时代的“潮”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诗词是“民族性”最强的传统文化门类,其“中国式”美感已经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成为时代文化的新宠,“人人读诗,人人写诗”的盛况似乎可以预期,正所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互联网粗俗流行语泛滥的背景下,诗词雅文化新潮的来临不是一个好消息吗?我们乐观其成。(李定广)
用文明旅游行动为中国加分
4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北京市旅发委协办的2018“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百城联动活动在北京市天坛公园举行启动仪式。这是文化和旅游部今年重点开展的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全国100个左右旅游城市结合实际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努力把百城联动活动打造成贯穿全年的志愿服务接力赛,遍布全国的文明旅游传播场。
首先,从细节处开始,做一个文明的游客。文明是旅游业的健康基因,更是公民文明素养的外在显现。做个文明的游客,需要各种规矩约束,但终归要靠个人的修养和细节之处的践行。礼貌文明的旅游行为,是比自然景观更美的一道风景线。
其次,为家乡旅游增光,做一个守法的从业者。欺客宰客,得到的只是一时之利,毁掉的却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信誉。有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目的地的负面新闻对于游客的出行计划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旅游从业者依法诚信经营最为重要。当然,要杜绝旅游环境中的欺客宰客等违法现象,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整治力度,让旅行中的游客少一些“踩坑”的担忧,多一些假日的乐趣。
上升到整个社会层面,在全域旅游已成为共识的当下,文明旅游需要人人努力。看风景的人,亦是别人眼里的风景。城市因为人才有了活力,而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综合旅游体验,也不吝为基础建设之外的文化名片。因此,文明旅游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而一位作家主讲的关于《红楼梦》的节目,更是创下2.2亿人次的播放量。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
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白龙)
牵妈妈的手,也是家风传承
春节期间,国内众多主流网站,纷纷发起“牵妈妈的手”主题活动,亿万网民倾情参与,给散发着浓郁亲情年味的家庭团聚又增添了十分甜蜜的滋味。
妈妈的手,不管是干瘦还是丰满,无论是粗糙或者细腻,都曾抱过我们,给我们穿过衣服、擦过眼泪、做过饭,充满着慈爱和力量,拉着我们长大。
不忘妈妈的手,最高领导人牵着母亲的手、陪齐心老人散步的那幅照片感染了无数国人。牵妈妈的手,不忘母爱,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良家风的传承。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给后人树立的一个价值标准。
最高领导人说得好,“家风好,就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坏,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古今中外,曾国藩家书、陆游示儿诗、马克思给女儿燕妮的信、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的谈话,无不是优良家风的教诲熏陶。家风是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是融化在骨髓中的品格,是立身处世的格调。家风连着民风社风政风,是民风的基础,是社风的反应,是政风的体现。
当此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之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家风,保持家庭和睦、民族团结,意义深远,十分必要。
好家风总是与时代合拍。家风折射时代的光芒,充盈着时代的内涵。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请为下一代守住全民娱乐的底线
春节期间,爱国交响乐曲《黄河大合唱》遭到恶搞一事引起广泛关注,虽然目前部分视频已从各大视频网站下架,但在网上仍有多个恶搞版本存在。近几年来,不仅仅是《黄河大合唱》,众多经典被恶搞,涉及国际歌、东方红、地道战等,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也层出不穷。从企业到教育机构,恶搞经典竟然成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在此类事件背后令人害怕的是我们的笑声,如此麻木。
娱乐本没有错,这是人们在高压社会下的释放,但是这种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对革命烈士的描黑并不是娱乐。尤其当传播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后果。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与我们渐行渐远,那些革命先烈为祖国浴血奋战的历史也只能在书本里与我们对话。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会让他们相信一些长辈所肯定的东西,而当我们以娱乐心态面对严肃事件时,我们的下一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未来他们对历史是否会不以为然,是否会分辨不清事实真相,他们的价值观又会偏向何方?
不论在何时,《黄河大合唱》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食量,我们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扭曲我们的历史。作为中华儿女,如果对先人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东西以娱乐方式进行宣传,恶搞甚至是践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发文规范广播电视节目,要求“网络文学和网络视听节目要正导向、讲格调、提品质”,及时遏制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和“三俗”倾向。娱乐至死并不是危言耸听,为下一代守住全民娱乐的底线刻不容缓。(曹炜)
“数据杀熟”,社会公平那杆秤不可失衡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精准杀熟?这些情况你是否也遇到过…(3月24日 人民网)
“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一句昔日的歌词唱出如今的生活体验,曾经的“人在囧途”似乎渐行渐远,所谓“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俨然说的就是现在这个掌中时代:衣,渐渐在线下门店褪去,互联网穿上了各式的衣衫;食,外卖小哥点开订单,跨上小电炉飞驰而去;住,偌大的宾馆旅店都塞进了那个窄窄的屏幕中;行,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脚下即是起点,诗与远方即是终点。
与生活的便捷舒畅相伴而生的,是一把失去平衡的“秤”!各式APP的诞生与完善,呼啸着整个时代,但许多应用软件却出现了“杀熟”现象,交通出行软件、旅游软件、购票软件,懂你的“人”却伤害你最深,怎能让人不心寒?
有人会觉得如此加价三元五元影响其实并不大,但是事实上,这将关乎到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风气与走向。为人处世,诚信为本,做生意也应当如此。商业的“蝴蝶效应”就像人们的恶习一样,若任其滋生,不去重视消融,终将酿成大祸。
面对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想要根治这坏毛病,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一方面,相关企业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顾客,可以效仿铁路火车票,起点到目的地明码标价,公平售票,不管你的社会地位如何,无论你的财富金库多少,当怀揣着消费的想法时,面临的将是同一扇窗、同一户门。“透明”机制出现在了行业中,那么也就难以发生差别,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另一方面,广大民众在面对“杀熟”问题时,不应抱着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吃亏是福”的态度,应该予以批评投诉,不应放任自由。最后,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疏通”与“打压”并举,“教育”与“处罚”并行。
互联网的诞生,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大数据的应运而生,又再度升级了人们的生活格局。无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不管社会如何精彩纷呈,“公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生活的美好我们看得到,那保持平衡的公平之秤也应该看得到!(王凯磊)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请注明“原创”。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