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杨天真问:“你看上他啥?”
姑娘也答得耿直:“王建国就是‘ 铁岭’ (李雪琴老家),他有熏鸡架、锅包肉、铁锅炖大鹅,而且他让我快乐。”
李诞问:“你们是真的(处对象)吗?”
她一脸正经:“这个事决定权,在王建国手里。”
现场炸了,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一顿撮合。
李雪琴成了本场赛事人气最高的选手。同场选手杨笠“女权”标签的强势,庞博“往届冠军”的高调,在李雪琴的现场表白面前都黯然失色。
当然,《脱口秀大会》最不缺的怼人,她也掌握得游刃有余。
这次比赛,导演组给出的主题是“遗憾离场”。
李雪琴哭笑不得地怼道:
“我们都进半决赛了,为啥让我们讲遗憾呢?你让那淘汰的40 个人上来讲啊。”
她说自己回老家铁岭了,李诞好奇:“离开北京去铁岭,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吗?”
她反问: “我的工作就是创作喜剧,哪个地方比铁岭更合适?”
一句话,让李诞意识到自己也说错话了。
表白、怼人,有语言天赋又敢言的人碰上合适的舞台,光芒便挡不住了,别人只有退避三尺的份儿。
她是真的很能杠。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儿上,她一直很杠
从北大光环里走出来,找到真正的自己,是她一直在坚持的事。
对于北大身份,李雪琴丝毫没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她坦言自己是分数不够北京大学文学院,才选择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很多同学都是踩着分数线来这里的, “社会上对我们也没啥期待。”
毕业后,她留学纽约大学学英语,原因很实在:当个英语老师,可太赚钱了。
可纽约的速度感和距离感让她不适,在纽约参加北大校友会本想找找亲切感,没想到那个圈子的人都在纽约做着非富即贵的职业,金融、律师、医生,她自我介绍是学英语的,职业理想是英语老师,被所有人冷落。
那个圈子崇尚社会精英,狼性竞争、优胜劣汰,而她本能地排斥那种氛围。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让她抑郁,于是潦草办了休学,“逃”回国。
后来,跟同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一起工作,别人都把工作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她却反感:“ 我就是个普通人,到点儿下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观,也不想影响别人。”
后来干脆辞职,想就做点儿自己喜欢的——生活太艰难,她想让大家开心,哪怕三分钟都行。她觉得那是好事一桩。
于是,慢慢做起搞笑短视频,开始还是自娱自乐,没想到赶上短视频风口,一夜之间人尽皆知,她成了炽手可热的网红。
后来,索性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用短视频记录自己不起眼的快乐生活:东北最豪华澡堂子,春游野餐一日行,人狗忠诚度PK ……
她特别欣赏自己的好朋友,同是北大毕业生的凡姐的洒脱。
凡姐说:在那个圈子里,很容易焦虑,什么时候成为中产阶级……所以我就跳出来了。
而李雪琴对于自己的北大标签,对于网友“北大网红、堕落”的议论,则直截了当地在微博开怼:“ 北大就不能出个废物吗?”
身为网红,要被格外嘈杂的舆论所质疑,而李雪琴能坚持对自己诚实,更显清醒,无疑也更需要勇气。
她的杠,也指向自己
李雪琴自嘲她是碰瓷红的。吴亦凡一句回应,让她一夜之间全民皆知。
李雪琴曾在清华大学校门前,操着朴素的东北普通话隔空喊话吴亦凡——“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
随后吴亦凡录制视频回复,“李雪琴,你好,我是吴亦凡,别管我在哪,你看这灯,多亮。”之后球星郭艾伦、百度李彦宏纷纷录视频回复,李雪琴一跃成为“追星锦鲤”,新晋网红。
而喜欢吴亦凡的原因很简单:“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因为我没有过这种生活,我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漩涡里。”
中学时父母离异,那时李雪琴的母亲还不够成熟,内心脆弱,李雪琴便成了唯一的出气筒,她写完作业看会儿电视都会遭一顿骂。
她能做的就是像个大人一样懂事,成为妈妈的精神支柱,不能让成绩掉下来,怕被非议是家里的事影响成绩。
▲童年李雪琴,这种童真的快乐并没有维持多久
李雪琴被迫早熟、强大起来去安慰和照顾还是“孩子”的妈妈,共情能力不是正面培养出来的,反倒像是被逼出来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妈是一个小女生,她是我带着长大的,她不是能照顾我的,这个家庭是我撑起来的。”
家庭没能带来温馨,学校就更不能让人放松。
李雪琴高考考入辽宁名校本溪高中,那所学校盛产名校生,也以严厉著称。
她性格开朗,喜欢跟同学聊天,老师就安排她单独一桌;她没有同桌就想前后左右聊,老师就安排她坐讲台边儿上;还经常从教室窗户朝里看她……
这种“被监视”的校园生活让她每天小心翼翼,连掉根笔都不敢捡。
毕业班倡导狼性竞争,唯北大清华论,这种压抑的环境让她觉得可怕,仿佛置身修罗场。
偶像被生活善待的温润样子,她没有。
她被生活狠狠地“欺负”过,她选择杠回去:既无法对学校泯灭个性说不,也无法对脆弱的母亲放之任之,于是更加小心翼翼,神经紧绷,永远保持第一名的成绩。
一位采访过她的主持人说她二十岁的年纪,心态像“四十岁的男人”,她说自己就连看电影都喜欢《模仿游戏》、《美丽心灵》这类揭示生活“血淋淋真相”的片子。
她过早接触到生活的真相,也承受起了过重的负担。
李雪琴父母离异那年,家中正遭逢变故,经济压力迫使当时14 岁的小姑娘把赚钱当做人生理想。
十年后,24 岁的李雪琴实现了「理想」,给父母配置好不止一份的健康保险。
如今,一夜成名为李雪琴带来了很多利好,而这个过程也让她承受更多。
她拿到了几百万投资开始创业,从早到晚都在回微信安排工作,原来轻度社恐的她现在每天要见甲方、见投资人、见同事,原来只想做有趣的内容,现在要养活一个团队,选择内容的自由度也难免被压缩。
▲雪琴和她的小伙伴们
她曾经把自己关在卧室半天,朋友怎么叫都不开门,最后焦虑到抄起一把锤头把不断有信息提示的手机砸碎。
有一次,她方案写到一半,莫名生出自我怀疑感: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对的,自己的价值感何在?
也许是无解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她拿起水果刀把手腕割开三个口子。而后又迅速止血,继续做PPT ,恢复工作状态,只跟朋友轻描淡写地交代了一句,“我刚刚浪费了一个小时加班时间自杀,没死成。”
从短视频达人到创业公司负责人,她从一个旁观者被推到舞台中央,必须承担更多。
生活在磨炼她,也在一次次试探她的承受力。
未来什么样她不知道,但在过往无数次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中,她几乎赤膊上阵,甚至倾其所有。
刚柔相济的智慧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儿上一直很杠的李雪琴,对别人却有着难得的温柔和善意。
她曾解释那是艰辛少年时期留下的后遗症——她有讨好型人格,不能拒绝别人,还会预设其他人都不喜欢自己。
而我却从她身上看到了女生细腻、善意的本能。
在脱口秀大会上,她把自己童年照顾母亲的事儿编成段子,事后又怕网友非议母亲不尽责,就发文解释:“ 我妈是个很爱我很爱我的小姑娘,高三学习紧张,妈妈曾带我翘课去吃烧烤喝啤酒。”
她参加节目《陪你上班》体验做火锅店服务员,对一起工作的服务员同事用心观察、交谈,从同事身上学习幸福的方法,去体会知足于这一秒的快乐,才能有下一秒的幸福。
访谈节目主持人让她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在信中,她首先就问候十年后的朋友们如今过得好不好。
主持人问她有什么特长,她本能回答说没有,主持人再问一遍,她想了想说:“ 感知别人的情绪。”
也许对别人情绪的过分敏感,正是她喜剧创作的过人之处。
对于观众笑点的捕捉,对于大众情绪的感知,想带大家开心起来——对于做事儿很杠的李雪琴,却凭这份善意和温柔,脱颖而出,被大众认识和喜欢。
她成了脱口秀大会上的一匹黑马,观众就喜欢看她怂拉着脸的“丧言丧语”:抱怨老板苛刻,吐槽网红的烦恼,坦诚交代自己在北京混不下去,干脆打道回府回老家。
李诞曾评价李雪琴:“ 生活很糟糕的人,是不需要(喜剧)创作的。” 她信手拈来把生活编进段子,展示自己的生活,通过笑的方式,跟更多的人产生链接。
她慢慢向观众打开自己。曾被抑郁症缠身,先预设别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李雪琴,可能也在通过喜剧的方式,在让观众“开心三分钟”的同时,也让自己尽量吸收来自观众的开心。
我想,这也是观众喜欢她的原因吧。
被生活“欺负”过,她选择狠狠怼回去,跟周围反对的声音背道而驰,不被舆论的声音绑架,找到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忠于自己。
而对于那些还没被时间消化掉的生活的刺,她慢慢承受其苦,但也并不因此而对外界的未知关上心门——她始终都对朋友保持善意:她感谢北大的包容,她愿妈妈一直做她的小姑娘,她愿逗笑观众,哪怕三分钟。
面对生活给出的为难,李雪琴是勇敢且宽容的。
而我们每个人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公,也难免要与生活的苦恼打个照面,但愿,你我也有她那样的勇气和智慧。
想起冯唐写给女儿的信,共勉: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 好红
文案编辑 | 九思
视觉编辑 | KK
主编 | 许凉凉
书号: 978-7-5404-9736-1
作者: 刘媛媛
本书是写给千万年轻人,尤其学生群体的成长激励之书,是畅销书《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的全新再版。
书中集结作者亲历、亲闻之事,它们如同一个个不同的瞬间,把成长的困惑,生活的现实、功利、残酷拆开来给你看。当你在逆袭路上怀疑自己的坚持的时候—— 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