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捅破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户纸”,体育也将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又一个重要标识,不断在世界舞台上收获鲜花与掌声。
7月初,《神州学人》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体育馆采访了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田径协会教练员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训练工作部主任——李庆。
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径锦标赛,李庆在看台上
李庆的高等教育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于1984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于1994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体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留学前,他曾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他身边都是从事竞技体育研究的业内顶尖科研人员,其中多人曾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留苏经历。从这些前辈的身上,李庆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给予了他到国外攻读学位、汲取更多知识的动力,最终促使他走出国门。多年的海外经历,使李庆深受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也给他带来了许多感触。
面对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命题,如何通过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营造群众体育文化氛围,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李庆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思考。
以下,是李庆的讲述。
体育人才
“开放眼界,要open”
体育专业人才,一般包括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等,这是一个团队大概的人员组成。针对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个话题,我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先谈教练员。
打仗要靠将军领,要想尽快提高我国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水平,教练员是最关键的一环。教练员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整个项目或体育专业的体制能不能走得更远,这是一个关键环节。
我认为,现在我们国家一线教练员的培养模式仍偏向于过去传统的师徒制,即师傅带徒弟,再由徒弟继续接师傅的班,而且人才多来自于体育行业。换言之,当前我国一线教练员大多仍来自专业队。虽然学院派的人才已在逐渐进入教练员队伍,但至今还是少数。近些年科技助力方面提升很多,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所以,可以说,当前大部分教练员对现代体育科研知识的掌握不足、钻研不足,导致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还处在传统的训练方式和模式下,因此亟需拓宽我国教练员的培养途径,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相比之下,国外一线教练员的整体文化层次则更高。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外国教练员都接受过正规完整的本科教育,很多人还具有博士学位,掌握科研能力。因此,他们知道在系统的运动训练中,需要哪些数据或科技助力手段的支撑。
同时,体育还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如果能够更多地得到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或在运动训练中更多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经验和科研成果,那么对专业的提升也有极大助益。
例如,德国的教练员大多拥有双学位学历。这主要是因为德国中小学体育老师如果想要应聘任职,就必须具备两个学科的学位,能够进行两个科目的授课,进而鼓励了有此志向的德国大学生,从大学期间就要开始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体育是一个“open”开放的场合,一方面教练员的培养途径应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要更能吸收各方面人才。
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系统中高水平运动队的很多成功经验,即运动员在各大单项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比赛、世界顶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走出去”“请进来”。
一方面,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派出去,培养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请国外专家来华任教,或担任技术顾问、训练顾问等,通过学习“外面的东西”,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所从事过的运动项目——中国男子短跑,2012年的男子百米全国纪录还处于10秒16的水平。如果那时候有人和我说,10年之内我们国家将有运动员突破10秒,能够跑到9秒多,男子4*100米接力能够取得世界前三名,我一定不会相信,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几年来通过一代代短跑人的努力,包括我们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等,再加上政策的开放,例如中国田径协会出台“以接力促单项”策略,通过大力支持队伍出国比赛、前往国外进行训练,以及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训练等方式发展短跑单项和接力水平,使得我们的成绩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和提升。这也充分说明,我们通过开放眼界、虚心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特别是根据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而非盲从外国训练方法,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中国竞技体育人自己的道路。
所以,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首先要开放眼界,要到国外去看一看,系统学习国外比较先进的、正在实行的教练员方法等课程体系,这对于提高我国教练员整体水平非常有帮助。其次,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充实到我国一线教练员队伍中。
再说运动员。
这些年来,我国参加奥运会、各单项世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的运动员,约有95%以上来自一线国家队,即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培养的运动员,而国外则有所不同。例如,德国的运动员来自各个行业;美国则更加特殊,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整个奥运代表团共派出555名运动员,其中430多名来自高校,占比约78%。从运动成绩来看,“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队在里约奥运会上摘得的121枚奖牌中,有55枚由来自“帕克十二联盟”(美国体育高校联盟,Pacific-12 Conference)的运动员获得,占比近46%。可以说,学生运动员是美国竞技体育的主要力量。
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空间和潜力也非常大。尽管我国多数高校都拥有高水平运动队,但目前真正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学生运动员却很少。因此,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也是今后我国体育发展所需的潜在力量。
图|视觉中国
体育文化
“将体育融合到生活之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想让群众体育得到蓬勃发展,开展体育文化、发展体育经济是必要的措施。
如何塑造体育文化,以培养群众的运动习惯?我认为只能通过竞赛。
我在清华大学感触最深的不是这里的竞技体育发展如何,而是那套较为庞大和完整的“马约翰杯”竞赛制度。在国外也一样,如德国也是通过非常完整的竞赛制度刺激民众参加比赛。
我在德国时曾经代表留学的大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尽管联赛的级别较低,但赛制非常正规——每个周末打主客场,每个年度计算排名,该级别联赛的前两名升级、后两名降级,等等。在比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人们在运动时会散发出一种由衷的热爱,是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民众享受参加体育运动乐趣的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其中多是为了通过体育运动达到某种结果。这是中西方对于体育参与、体育理念的一个较大差距。
我曾在海外担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每天带着孩子们一起高兴地玩游戏、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到了周末,各城镇之间还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很多家庭都倾巢而出,家长带着孩子们前去参赛,看着他们在跑道上奔跑或在草坪上踢球,为他们摇旗呐喊、加油助威。比赛结束后,一家人和朋友们又坐在一起吃烧烤、喝啤酒、享受夕阳和晚霞,每次看到这些我都非常感动。这就是体育与生活的最佳融合。我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真正做到将体育融合在生活之中,将是这个国家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吸引更多国人来关注体育赛事。
以田径为例。在欧洲,关注田径赛事已是一个传统,凡在欧洲举办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World Athletics Diamond League,简称“钻石联赛”),每场比赛观众席都会爆满,且观众都是自发自愿地来观看世界顶级比赛。其实,今年我国已在厦门和苏州承办过两场钻石联赛,关注度虽然也很高,但远不及欧洲的火热程度。我认为,这是一个体育文化传统的问题。
早前我国也曾有过这样的体育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次在青岛举办的田径比赛中,当时的男子百米运动员陈家全、跳高运动员倪志钦等国家队知名运动员前去参赛,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出现了一票难求、观众席爆满的现象。然而,随着人们关注热点的变化和转移,这种传统已渐渐淡薄。因此,如何能将观众吸引进体育赛场,我认为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关注体育。通过激励年轻人关注体育,还能进一步以家庭为单位发挥“辐射”作用,将体育融合到更大范围的百姓生活中。
我相信,随着百姓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体育赛事的热情和各方面的关注也会随之提高,只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7月13日至20日,11名贵州省榕江县的足球少年来到深圳参加“守护阳光少年足球梦”阳光足球青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训练营。图为足球少年们观看中超比赛 图|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发)
体育交流
体育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队员”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让世界认识我们,这是很重要的事。
体育是最容易和外界产生交流的窗口和途径。我国体育外交史上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当时一名美国运动员上错了车,中国运动员主动上前交流并真诚发出邀请,不仅化解了尴尬,更成为后来打开中美友好交往大门的关键之举。可以说,“乒乓外交”一方面使我国体育站上了世界舞台,另一方面更是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典型事例,充分体现出体育的外交功能。因此,面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充分发挥体育的交流功能、加强体育外交,也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
其中,青年在体育的国际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家之间的沟通要从年轻人开始。正如“乒乓外交”中主动伸出交流之手的,就是当时的青年运动员——庄则栋。另一方面,体育的不确定性及其所产生的观赏性,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点。体育的不确定性来自它的胜负,通过在同一制度下分出输赢名次的规则方式刺激人们的“神经兴奋点”。例如,刚刚落下帷幕的欧洲杯就吸引了许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竞技体育有着其他行业领域所不能及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各大国际赛事中,我国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上升、赛场上的表现能够超越体育本身,对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自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原以为在此过程中,体育的功能会逐渐减弱,但目前来看,人们的关注度依然不减,还会非常热衷讨论各大赛事赛况。所以,要充分利用好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利用好体育的外交功能,利用好这个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属于我们的“突围赛”。
因此,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培养更多懂外语、懂国际法的人才进入到一线国际组织中,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各单项体育组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等,成为真正的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让中国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这样才能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时,有更多的中国意见参与其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传递更多中国理念。
讲好中国故事,是这一代青年、这一代中国体育人的重要使命,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舞台。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更是青年人的运动盛会,是青年人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通过展示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开展体育交流,我们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