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见",一向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最近竟纷纷走向"负收益",银行理财也开始亏钱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银行理财就跟定期储蓄一样,收益低是低了点,但好歹还算稳定,可没想到的是,收益已经够低了,竟然还亏钱,投资者的投诉都要刷爆银行网站了。
而且,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的银行,还不止一家,网曝多家银行共20多个理财产品都出现亏损。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某银行的这款理财产品中,我们看到相关收益数据显示:单位净值低于1,已经跌破了成本价,年化收益低至负值,为-4.42%。
而且,这款产品是R2较低风险,它的投资策略是偏稳健型的 ,主要投资于固收类资产,不参与股市等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主要收益是票息类项目,比如债券等。
一个跟股市完全不搭边的理财产品,还是稳健型的,为什么也会亏钱?
因为任何投资产品,都不可能存在0风险,即便是银行储蓄,也存在着银行倒闭的风险,所以亏钱,虽然意外,却并非不可能。
我们再看看这只理财产品投资的主要项目,是票息类产品,债券应该占了大头。这就不难理解了,我们不妨看看6月债券指数的走势,在6月初刚好出现了一波下跌。
其实,债券的大牛行情从18年开始,已经持续了将近2年时间,虽然还不能断言"债牛"已经结束,但开始回调也是意料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盯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目标,5月底之后有一波走高,新发行的国债利率更高,意味着之前已经发行的债券,它的利率相比之下就低了,因此新债的价格自然也会下跌。
最后,就是整个市场的资金收紧,央妈并没有进一步放水,意味大家认为之后的资金有可能收紧,后市的利率还可能继续走高,债券就"先跌为敬" 了。
债市走势向下,大多数投资于债券的理财产品,它们的收益自然也受到波及。不过像上面这款产品,还没开放赎回,而且虽然看着-4.42%跌成负数的收益率很夸张,但折算下来也不过月亏0.33‰,只要债市稍微回暖,这浮亏上去也不难。
小编感觉,大家一直都默认钱只要存在银行,就一定保本保息,不过现在这样的观念真的得改改了。
其实,以前大多数的银行理财真的是"保本保息"的,即便是你买的产品亏钱了,银行也会用行内其它产品额外的高收益来兜底,俗称"刚性兑付"。
但自2018年后,央行就对此作出了规范,不允许金融机构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再刚性兑付。
这个文件主要还是针对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不允许银行与银行之间,为了吸纳资金而在收益率上作恶性竞争。
同时,不能刚性兑付之后,收益率肯定会陆续走低的,投资者把钱放银行的欲望也会降低,这也是政府想看到的,都去拉动内需吧!
当然,也不是说银行就不能保证"保本",一般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按收益,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大家购买的时候多加留意就行。
这一次亏钱的银行理财,算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让大家记住,低风险≠没风险。
但是,不等于说这些产品就不值得投资了,一则,这是属于投资市场的正常波动,大家理智看待就行。
二则,其实这些产品的收益,也并没有下降很多。按-4.42%年化收益率来算,一万块一个月亏掉的是30几块,还算合理,况且这只是"浮亏",债市回暖的话,还是有可能实现盈利的。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以看看这些相对稳健的产品:
1) 国债。虽然今年的储蓄国债因为疫情原因暂缓发行,但参考往年的利率,5年期的收益率为4.27%,三年期的为4%。近期,国家针对疫情,也发行了特别国债,5年、7年期的利率分别为2.41%、2.71%。国家做背书,安全性稳稳的。
2) 大额定期存款。大额+定期的存款,收益率还算比较可观,各大银行或者金融APP都可以加入。
以上都不合适?至少还有余额宝陪着你,虽然收益约等于活期,但一杯奶茶也是爱对吧!
本文由陆超生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责任编辑:
因此,中老年人在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流时,应该谨慎处理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同时,中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定期查看银行账单、短信通知等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账户动态,确保资金安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