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更是广州体育直面问题、消除隐忧、砥砺初心再出发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党建引领、以案促改、稳中求进、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士气、凝心聚力,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以“三年工作两年干、两年工作一体推”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做好体育各项工作,着力提高超大城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今年,全市体育系统将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突破促进整体工作提升:一是持续深化体育行业整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是接续推动广州足球改革发展;三是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四是深化“体教融合”;五是抓好首届全国青年(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赛事训练备战参赛;六是做好第十五届全运会广州赛区筹备工作;七是办好广州马拉松等重大赛事活动;八是推进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九是提升“体育与健身”产业链质量效率;十是谋划推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两区”建设。通过抓住重点、带动全面,推动广州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广州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体育工作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抓好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和中心组学习,以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分层分专题抓实学习培训,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精心设置自选动作,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在广州体育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阵地建设一体推进,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各级体育组织和体育协会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组织市属各体育协会完成纪律委员会设立。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加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促进多岗位多层次历练。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四种形态”运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从严监督管理,加大体育行业不正之风整治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二、持续深化体育行业整改,着力提高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 (一)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足球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局党组会“第一议题”设置整改整顿专题,在全市体育系统集中开展“体育行业作风建设强化月”活动,着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金牌观。 (二)完善赛事活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常态化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风险研判机制,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我市体育赛事活动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体育赛事联动督查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市体育行业抽查检查,及时排查化解风险。加快完成体育行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落实新修订的《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健全赛事活动全链条监管机制,全面堵塞风险漏洞。用好市体育赛事活动信息平台系统,提升科技管控能力。 (三)做好足球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和加强党对足球改革发展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市足协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督促指导市足协修订章程,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市足协法人治理体系建设,规范协会权力运行,健全协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市足协的审计监督。加强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规划引导,按照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引导支持市场主体投资运营职业足球,努力探索足球改革发展新路子。 三、着力补齐短板增加供给,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任务繁重。各区要将其纳入本地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摸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弱项,科学合理编制补短板行动计划。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通过新建改造、拓展功能等方式,确保补短板任务如期完成。省、市将加强督促指导和评估考核,定期分析研究,并通报各区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等情况。 (二)办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三大活动为牵引,落实安全办赛责任,提升赛事活动品质,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造彰显广州底蕴、展示岭南特色、引领健身风尚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积极落实《南沙方案》工作要求,加强上下联动,争取将帆船、自行车、徒步、网球等更多群体赛事活动落地南沙举办。 (三)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丰富“群体通”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更多体育场馆上线提供优质体育服务。开展广州市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建立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高效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体卫融合人才队伍,逐步完善体卫融合服务体系。发挥国家体育科普基地作用,加大健身科普宣传,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发挥市群众体育行业党委引领和指导作用,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四、抓好重大赛事训练备战参赛,增强新周期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一)打好省运会后续比赛。省运会后半程第二阶段比赛已于3月中下旬开始,广州体育代表团将参加田径、游泳、羽毛球、足球(女乙A)、篮球、空手道、武术散打等竞体组7个大项237个小项比赛和群体组网球、乒乓球2个大项18个小项比赛等工作。要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深化警示教育成果,从严管好带好队伍,以“零出现”“零容忍”态度进一步做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各项工作,统筹做好思想教育、训练备战、参赛组织、监督检查、科医服务、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努力夺取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二)扎实做好备战参赛保障。跟进做好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粤港澳全运会广州运动员的跟踪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为运动员夺取优异成绩创造更好条件。2023年广州将以城市名义组团参加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要精心组队,科学备战,坚持依法治训、从严治训,不断加强参赛队伍训练作风和比赛作风,恪守体育道德风尚,确保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为2024年奥运会、2025年全运会发现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坚持优势优投,走“精兵强将”之路,以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为核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巩固优势项目,加快发展潜在优势项目,提高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水平,大力发展冰雪项目。做好新周期教练员竞聘工作,健全竞争机制,激发执教潜能,优化队伍结构。狠抓运动员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扩大选材规模,创新培养机制,加强文化学习,规范重点班运动员吸收标准和流程。夯实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力争创建数量取得新突破。 (四)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印发实施《广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将深化体教融合工作纳入市、区两级发展规划,加强督导评价,努力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体教融合新格局,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体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相同体育项目训练,有效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科学制定普通高中体育特长学生自主招生政策,打通优秀运动员升学通道。建立以市青少年运动会为核心,由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组成的竞赛体系。体育、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发布、组织、管理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备战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竞赛,强化赛风赛纪监管机制,严防违反赛风赛纪和兴奋剂问题发生。推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整合体育教师与教练员资源,完善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办法,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部署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强化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出台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补助管理办法,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良好环境。 五、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一)深化“体育与健身”产业链建设。落实《广州市体育与健身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体育“智”造、竞赛表演、场馆运营三个领域,强化部门联动,聚焦企业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制定专项培育方案,探索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链主企业、重点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企业资源对接,鼓励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完善广州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培育机制,支持越秀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提升广州体育与健身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整合我市体育消费资源平台,创办广州体育消费节,协同做好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高质量发展工作,探索将户外运动消费纳入“群体通”优惠范围,助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扶持职业体育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优化体育产业统计科学体系,开展体育消费及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安全、廉洁、规范,稳定市、区两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规模。 (三)落实场馆设施规划布局。高标准抓好体育场馆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继续跟进大型专业足球场等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谋划推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两区”建设,协调推动市发展改革委解决项目立项等问题,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打好基础。 六、提升重大赛事筹办质效,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全力推动全运会广州赛区筹办。继续加强与省体育局沟通对接,落实《南沙方案》,积极争取全运会更多比赛项目布局广州。加大力度推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等场馆升级改造,确保符合赛事要求。 (二)统筹办好品牌赛事。今年是广州马拉松赛第十年,要对标国内外知名马拉松赛事,围绕“广马十年”加大宣传推广,提升办赛水平,不断扩大赛事品牌影响力。办好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田径接力公开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探索举办广州马术周,助推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建设。按照世界田联的部署安排,有序推进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筹备工作。 (三)加强赛事规划指导。助力推进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点支持南沙区打造品牌赛事,指导支持各区继续办好“一区一品牌”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赛事影响力。探索创新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模式,积极申办和引进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更具影响力、更高品质的国际体育赛事。做好全市重大体育赛事监管工作,推进赛事分级分类监管和服务,提升赛事管理水平。 七、强化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一)提高内部治理规范化水平。坚持“依法治体”,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科学决策,不断提升体育工作制度化水平。强化财政经费保障,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资产监管,落实局内审工作规定,抓好审计监督。 (二)做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围绕重大赛事活动和体育惠民成果,策划报道亮点,讲好体育故事。深化体育文化内涵挖掘和阐释,精心打造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冠军文化”品牌窗口,全面优化广州亚残运会圣火台、棋文化精粹馆等体育文化阵地,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三)统筹防疫安全管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加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力度,统筹兼顾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防灾减灾、消防、燃气、内保、反恐等工作,坚决杜绝体育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度重视舆情稳控工作,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处置,认真做好舆情监测、分析、应对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确保全市体育行业安全稳定。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体育总会、体育对口帮扶、文明城市创建、诚信建设、统战、信访、保密、档案、政务公开、提案建议办理、国防教育、工会、共青团、妇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