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时四川人口的急速减少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造反开始,到康熙十九年(1680)“三藩之乱平定,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就一直持续不断。
60多年的战争,使得天府之国四川在灾荒、瘟疫的交相摧残下,成为了当时天下遭受破坏最为严重,人口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
清初人口统计时,四川情况已经严重到全省仅剩五六十万人,有的县甚至只有两三百人。
当然,这个数据统计准不准确就不好说了。
四川确实在60年间承受了太多的战祸,那么,在人口锐减的情况下,是否有过大规模的移民潮产生呢?
有。
但这个移民潮的持续时间很长,从康熙后期到乾隆初期有一波,之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也都有移民四川的情况发生。
康熙四十七年(1708)湖广提督俞益谟上奏:
"湖南衡(州府)、永、宝三府百姓,数年来携男挈女,日不下数百口,纷纷尽赴四川垦荒,盖以本省人稠,无可耕之土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川巡抚李先复奏称:
"巴蜀界连秦楚,地既辽阔,两省失业之民就近入籍垦田实地,方渐增赋税,国计民生岂不两有攸赖。乃近有楚省宝庆(府)、武冈、沔阳等处人民,或以罪逃,或以欠粮,俱以托名开荒,携家入蜀者,不下数十万。"
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民众是自发移民四川的,这一时期以及之前大多来自湖广(湖南湖北),而老百姓离乡背井去四川“垦荒”,并不是朝廷人口调控,而是在家乡失地失业,欠税欠粮,活不下去才不得不逃去四川的!
虽然有一些流传至今的家谱记述,早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就有专门鼓励湖南人口迁徙巴蜀的“移民诏书”,但是否真的存在尚须考证,毕竟木得档案。
除了湖广以外,陕西也有向四川跑的。
康熙五十九年(1720)川陕总督年羹尧上奏:
“陕西流民自取冬至今,有挈其妻子,随带驴骡,数十成群,来川就食。”
稍比湖广人和陕西人晚点的,是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广东人口大规模迁移四川的移民潮。
乾隆六年(1741)两广总督马尔泰奏称:
“广东惠(州)、潮、嘉(应州)二府一州,所属无业贫民,携眷入川。”
事实上,从康熙后期到乾隆初期,有大量的湖南、湖北、陕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人口涌入四川,不只是简单的“湖广填四川”。
而造成这样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先决条件是四川战乱所致人口锐减,大量土地抛荒,客观条件则是其他各省的天灾人祸,清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多也就是放宽了户籍管制,以及在大量流民入川之后,不得已重新落籍给荒地的政策。
据各方资料来看,移民四川从顺治末年就开始了,只是到了康熙四十年以后,规模开始扩大。
主要是从康熙四十年以后,湖广、广东等省发生了大面积水灾、旱灾、蝗灾和瘟疫,引起过普遍性的饥荒。
严重自然灾害加上繁重赋役,使得湖广人口大批向外逃荒。
从乾隆八年(1743)到乾隆十二年(1747)的五年中,广东、湖南两省由贵州转赴巴蜀就食的流民达二十四万之多。
“因逃荒而至者益众,谕令巴蜀各州县将人口一稽查姓名籍贯,果系无力穷民,即量人力多寡,给荒地五六十亩或三四十亩,令其开垦。”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