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是每年植树节活动日,在这大地回春,世界万物呈现勃勃生机之际,校团委、学生以植树节契机,开展“创绿、爱绿、护绿”创意、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为创建省绿色学校添风采。
二、活动口号
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
三、活动时间
2011年3月10日-2011年6月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植树节”募捐倡议书(3月10日)
结合周一主题晨会,由值周班级光荣升旗手代表班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然后以团委学生代表发表“植树节”募捐倡议书。
2、绿色环保主题班会(3月11日)
各班在周二下午主题班会上,开展有关“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树节”募捐,募捐方式要强调自愿原则。
3、“植树节”募捐活动(3月12日)
3月12日,广播操期间,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完成“植树节”募捐仪式;募集的全部资金用于下面的班级绿化大赛;不足部分将由政教处向学校申请补足。
4、室内绿色评比创意设计大赛(3月10日-3月21日)
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同学为各自班绿色布置做好设计,设计稿必须图文并茂,说明设计意图,书面或电子稿均可。我们将各班绿色创意设计作品到校园网网络,供教师、学生、网络游客进行网络投票,请专业老师评价,评出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奖若干名,给与奖励。
5、室内绿色实践活动(3月22日-3月31日)
各班根据室内绿色设计,对班级进行绿色布置,通过购买花、草或者其它美化班级,但是班级布置不可花哨,要得体、美观大方、经济实惠。
6、室内绿色实践养护(4月16日-5月30日)
请大家通过网络搜索养护绿色生命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咨询行家、有经验的长辈,增长呵护绿色的知识;保护好教室的环境;确保设计方案全面得到保护。
7、室内绿化检查、验收评比(6月1日)
五、奖项设置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全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活动口号
行动起来,为地球增添一点绿色
三、活动时间
3月1日——3月31日
四、活动过程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在升旗仪式上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召开主题班会,讲解树木知识。
(二)活动阶段
1、学生对花草进行动手种植的实践,美化校园。
2、结合我校校园绿化活动,在校园进行集体种树活动。
3、各班级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开展植物生长过程我知道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发出一份倡议书。
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二: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历年来园林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我区的绿化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我们根据市园林局的工作布置及安排,紧紧围绕创建“绿色、生态、和谐”的主题,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义务植树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植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义务植树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义务植树法定性、公益性、全民性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动员适龄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使义务植树这一法定义务家喻户晓。
二、实施方案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认真做好统计和规划工作后,科学合理地安排此项活动:
(一)时间:20xx年3月10日(周x)9:00时
(二)地点:1、山体北侧
2、水库
(三)主要树种:较大规格侧柏、柳树
(四)参加人员:区领导及机关干部、共青团组织、区园林
局工作人员、辖区内市民和志愿者等
(五)参加人数:1000余人
(六)种植数量:10000余株
三、参加形式
1、将义务植树地点及报名电话在新闻媒体公布,由专人进行接听记录群众报名情况。
2、按报名情况,区园林局统一安排,按指定地点进行栽植,并填写“义务植树卡”。
3、大力宣传发动各办事处及辖区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绿地认建”、“绿地认养”、“以资代劳”、“绿地管护”等各种形式的爱绿护绿活动,针对有意向的单位和市民加强日常指导,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确保活动的长期有序进行。
4、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结束后,区绿委将在4月和10月进行两次验收,对苗木进行全面的养护和管理。
四、具体要求
1、苗木及水源由区园林局统一安排。
2、参加人员自备工具(铁锹、水桶等)。
3、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种植。
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目的
3.12是每年植树节活动日,在这大地回春,世界万物呈现勃勃生机之际,校团委、学生以植树节契机,开展“创绿、爱绿、护绿”创意、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为创建省绿色学校添风采。
二、活动口号
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0日-20xx年6月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植树节”募捐倡议书(3月10日)
结合周一主题晨会,由值周班级光荣升旗手代表班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然后以团委学生代表发表“植树节”募捐倡议书。
2、 绿色环保主题班会(3月11日)
各班在周二下午主题班会上,开展有关“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树节”募捐,募捐方式要强调自愿原则。
3、 “植树节”募捐活动(3月12日)
3月12日,广播操期间,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完成“植树节”募捐仪式;募集的全部资金用于下面的班级绿化大赛;不足部分将由政教处向学校申请补足。
4、 室内绿色评比创意设计大赛(3月10日-3月21日)
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同学为各自班绿色布置做好设计,设计稿必须图文并茂,说明设计意图,书面或电子稿均可。我们将各班绿色创意设计作品到校园网网络,供教师、学生、网络游客进行网络投票,请专业老师评价,评出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奖若干名,给与奖励。
5、 室内绿色实践活动(3月22日-3月31日)
各班根据室内绿色设计,对班级进行绿色布置,通过购买花、草或者其它美化班级,但是班级布置不可花哨,要得体、美观大方、经济实惠。
6、 室内绿色实践养护(4月16日-5月30日)
请大家通过网络搜索养护绿色生命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咨询行家、有经验的长辈,增长呵护绿色的知识;保护好教室的环境;确保设计方案全面得到保护。
7、 室内绿化检查、验收评比(6月1日)
五、奖项设置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按照章节内容,先理论教学、后实践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后知识往往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在课程前期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接受和消化能力不强,例如在讲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时,会讲到简介、历时发展、构成、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等等诸多理论内容,而其中的构成单元又会讲到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如此以来学生往往要在大量的理论课堂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能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3]。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往按照章节内容来讲授的做法,使得项目案例与学生实践从始至终有效结合,边学边做,学做合一。根据实际设计公司典型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来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顺序。将企业VI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设计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实际项目设计工作的需求中,既突出了知识、技能的应用性,又体现了岗位的工作特性[4]。
2训练校企提供的真实项目
学生课堂训练的项目均为真实项目,或来源于企业提供的有效案例和任务,或来自于教学团队及工作室与客户洽谈的真实项目,还有来自学校自身的项目需求,另外各类设计大赛也是学生选择的有效任务和项目。例如笔者在课堂训练中以学校新建的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设计一套VI手册。通过实践,笔者发现真实案例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动手能力。对于课程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都要进行结课后的作品成果展,在全院师生中进行展示。通过真题真做,一方面有效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项目的需要,在一些大赛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鼓舞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对院系原有普通教室的改建,形成了以工作室制为主体的仿真教学场所。笔者所在院系将楼层功能细致划分后对局部楼层进行了改建工作,将三间普通教室中间的隔墙敲掉,通过重新设计布局形成了面积近200平米的艺术设计创意中心,设立了接待区、教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工作室、研讨区、学生设计工作区、加工制作区等功能区域,按照公司企业的真实环境进行布置营造,从而真正把普通课堂变成了公司场所,使得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公司氛围、营造职业素养。如果是企业提供的项目,在过程实施中,学生还会由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带队,利用指定的课时或者课余时间前往企业,在企业中进行案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此充分体验公司的真实氛围。
3营造团队竞争的课堂氛围
项目实施前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设计角色,比如,设计总监(组长)、设计部、市场调查部等,使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团体。组长负责总的规划,另外的同学分别负责各自的项目。在此过程中,整个团队相互协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本小组的设计课题。这样可以使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长线效益,使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针对性,发挥每个人不同的特长[5]。小组在完成基本素材的收集之后以PPT形式提出初步方案设想,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并参与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引导性的点评和建议。在基础部分的制作阶段,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标志、标准字的设计,然后小组内部讨论确定方案进行完善制作,并再次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设计师的身份和设计流程,还会邀请企业的设计人员到课堂进行方案的点评和建议,项目的客户也会到课堂给同学们提要求、做改进。完成设计任务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工作室中的加工制作区域完成出图和装订工作,锻炼了学生的排版、打印、加工制作等后期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必带来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校企融合、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引入企业评价的机制,建立起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课程成绩由专业指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参与的集体评价三部分组成,体现和保证了评价的多元公正合理性。在课程成果展示中,还邀请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相关客户群代表一同进行讲评,对优秀作品予以评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6]。
5课程改革的实践案例
以学校的真实项目“大学生创业园VI手册设计”为例,班级在上本门课程时学校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已进入扫尾工作,即将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宣传并做出品牌效应,学校决定对其实施品牌包装,征求大学生创业园的设计标志及相关形象设计。以此为契机,也便于班级同学更加真实近距离的进行设计体验,特将此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任务引领,贯穿于课程的整个过程,并将最终设计出的VI手册作为课程结课成果予以展示。项目实施前由教师进行了项目的介绍,并带队进行了现场考察,还请了创业园的有关领导和老师在课堂对项目提出设想和要求。班级学生按照5-6人一组进行了组合,分成了六个团队,每个团队每位成员都进行了角色分工和任务安排。各小组在PPT提案汇报时都会邀请创业园的老师过来点评。在基础要素确立之后,应用部分设计之前,合作企业睿泰公司的设计师也前来进行实践经验的分享与指导。在最终方案的展示上,依然会请客户(创业园方)和设计师(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B团队的方案最终竞争胜出,学生获得了由学校提供的荣誉证书和一定金额的奖励,其他学生的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然,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时候,因为教师、企业设计师、客户都参与了项目的设计,因此都会做出相关分值的认定,最后予以加权汇总。综上,课程不再是理论和实践的分割过程,通过项目的引领,串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学生在创意设计中心这样一个企业及岗位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完成项目,学习和体验课程;公司设计师会灵活安排时间在这样的工作室中制作项目,驻校讲解;团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竞争,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甚至周末,全身心投入在工作室中,研究方案设计图纸。一些好的苗子在训练过程中被企业发现,提前吸收进企业岗位,满足企业需求,在学生完成工作后颁发企业认证证书并获得企业的奖学金资助。
6总结
一、营造书香氛围,拓宽读书空间
墙壁、走廊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教育的空间,于是,我校首先在这些空间做了尝试:让读书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的时候,便能从走廊、墙壁、教室门、黑板报等空间嗅到书香,能得到精神的浸染,真正做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校园里一个个诗意的雕塑、镌刻着读书名言警句的灯箱,每一个楼层的走廊,以及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书香教室,处处书香扑鼻,能让每位进入校园的师生从心底感受到这是一方适合阅读的净土。阅读,首先能悦读,能沉下心来,静静地沉浸于书海之间,所以,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书香教室的创意设计评比,每一个班级都有图书柜角,让书籍进入教室,给学生多一个阅读的空间,在教室图书角摆放图书杂志,张贴读书笔记,推荐优秀文章,定期时事新闻和读书消息。书籍的进入打破了原先教室的窒息,为小小空间增添了灵气,学生在这里不仅仅是背书、写作业了,还有阅读和交流,他们为有精彩的图书或者文章能够在这里出现而欢欣,他们读的书多了,写出的文章也就更精彩了。我们给师生营造这样一个浓厚的阅读空间,就是要让书籍成为师生的朋友,使师生从内心感受到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读书处。
拥有书卷气,这是读书人的标志,让师生拥有书卷气,需要让书走进家庭。学生生活的家庭,如果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一定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能促进父母的共同成长,我们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亲子共读”,建立读书型家庭,告诉家长一个有书的家庭,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要求家长和学生在家里建有读书的空间,藏有一定量的图书,养成购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拒绝平庸乃至庸俗的生活。有的学生家庭藏书达500多册,而且还学会了多种“淘书”方法,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增进了沟通和理解。同样,我们也要求教师家中有藏书,不仅有专业书籍,还要能阅读大量的“闲书”,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手捧一本经典,坐拥一壁藏书,去阅读大师、阅读真理、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那么,在书香的滋养下,师德的馨香也会浓郁悠长。我们校园中的那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话、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也会在书香浸润中不战而退、不战而败;在书香的滋养下,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才会真正变得高尚、纯粹,脱掉俗气。只有在不断阅读中,教师才能真正站在孩子们的首席位置,在开展的书香家庭评比中,不少教师拥有上千册的书籍,被评为镇“书香家庭”,从内需的角度建设了教师队伍,使我校拥有一支师德师艺双馨的教师群体。
二、让图书“走出”图书室,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为了进一步完善图书室的开放管理,我们把图书室的图书搬到走廊、教室,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我校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经典古诗等,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同时,我们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我们大力建设“班级图书角”,评比“书香班级”。建设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班级图书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带、班级添置、学校补充,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图书漂流”是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倡议全校师生将自己手中的书籍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学校图书馆、流动书架、班级图书角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大家传阅。读者阅读后,在“漂书留言板”上写下读后感,再重新投放到原处或直接传递给下一个读者。通过这种漂流方式,使原本静止的图书室变成为一个流动的图书室,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浏览量,培养了学生爱书、惜书及知识共享的良好品德。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图书“漂流”活动,使图书“漂流”成为一种延续性的校园公益文化,同时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有益于学习。我们倡导家庭购书,实现家校联合。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让家长受到启发,提高认识,并通过“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达到家校配合,共同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课内外阅读,建构书香文化
学校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室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为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课外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每天中午开展午读,师生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并采取课外阅读,课内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阅读,另外,每学期还向每个年级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让师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保证每年学生读15~20本书,保证每位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能读100本以上的名著,从而建构起学校的书香文化。让书籍走进课堂,让读书成为课程,让读书成为“上课”的一部分,现在午读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和最开心的课程,他们总是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每逢午读课,他们总是手捧课外书,静静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作品。学校从管理的角度,为保证午读的质量,完善了午读制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指导,通过展示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真正让学生做到了会阅读、会欣赏和会借鉴,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实效性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我校在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的同时,还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在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同时,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还要求能写出书评。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现图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养成课余借书、读书的好习惯,并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为每班安排了阅读课;扩大读书概念和范围,即看报纸、看新闻、听广播等都纳入阅读的范畴,鼓励学生不仅在图书室看书,还可以在家里、生活中利用其他形式增加阅读知识。同时,将每天的晨会课的前五分钟或部分课堂前几分钟设为“主持五分钟”活动,让学生交流了解国内外、生活中的新闻和读书知识;让学生通过编辑手抄报、电脑小报等方式,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推荐优秀书目、指导阅读方法、交流阅读体会、评比阅读先进;学校成立文学社团,组编了学生优秀作品集。为了使“书香班级”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学校广播站设置了“美文趣章”“诗歌天地”“校园动态”“知识宝库”等栏目,实行班级管理考核加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踊跃投稿;红领巾广播站不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特长的机会,而且建立起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窗口。学校每年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各种平台的创设,为培养有良好习惯的现代读书人而努力。
像这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我们一年搞一次,形式再难创新。我想,这个妇女节将十分平淡无趣。
大课间活动已经开始,学生们跑完步回到教室,有的在悠闲地喝着水,有的三五个人一起拼装模型,有的靠着窗口向远处眺望……学生们觉得接下来的班会课就像白开水一样,很平淡,没有丝毫的激动与兴奋。
我在教室里踱着步子,看着被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琢磨起来:不管怎样,总得在黑板上留点什么吧,留个课题好了。起什么名呢?以往,不管是班队会还是联欢会,都由我确定主题。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想到一个令我满意的主题。我灵机一动,不如让学生想想办法。
突发奇想一:民主拟题
我清了清嗓子,向学生们发出了求助信号。学生们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应和的人并不多。过了一会儿,何彪举起手,说:“何老师,就叫‘母爱交流会’吧。”“母爱交流会”有点意思,既简约,又明了。我还想听听其他学生的意见,于是,我又将这个决策权交给了其他学生,这下参与讨论的人多了起来。最终,大部分学生推选班里字写得最好的周吴杰将“母爱交流会”这五个字写在黑板上。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装饰这块黑板呢?
突发奇想二:创意设计
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装饰黑板。我浑身像过了电一样,来了兴致:“今天,我们不用花花草草来装饰黑板,而是用语言来丰富母爱的内涵,你们想挑战吗?”学生们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有点不知所措。
“请大家围绕‘母爱’这一话题,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对妈妈的爱。”学生的心湖泛起了涟漪。
李宗淳——一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孩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下了一行字:“母爱是一团火焰,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上讲台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快,原先被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写满了字,洋溢着令人感动的气息。
铃声响起,上课了,还没轮到的学生,显得有些不甘。我让他们利用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到黑板上来写。我看得出,这几个后面写的学生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他们字酌句斟,写得工整而有文采。你看,马嘉隆很快相中了一块“宝地”,可能是太过激动,他写的时候,手都抖了。“孩子,别急。”我不禁爱怜地说。
我默诵着黑板上学生们从心底流淌到笔尖的那一句句诗一般的语句,身为一名老师,又是一位母亲,一种软软的、纯纯的、暖暖的、甜甜的东西在我心底升腾起来。那是什么?那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感动,应该与大家共享。
突发奇想三:品读诗句
做眼保健操的学生睁开眼睛,“哇”的感叹声几乎在同一时间从他们的嘴里迸发出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石激起千层浪,举起的小手如林。陈澍郸站了起来,读道:“母爱是寒风中的一条温暖的围巾。在一个冬天的傍晚,气温骤降,妈妈接我回家,忽然天上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当时电瓶车上没有预备雨衣,妈妈就急中生智地将她脖子上的红围巾拿下来裹在我的头上,生怕我被冻着。到家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的脸冻得通红,头发上、眉毛上、肩膀上都是雪花。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学生“情动而辞发”,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他们不仅是在品读句子,还是在传递着爱。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如一股股甘洌的泉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也包括我。
“母爱是一间房,冬暖夏凉,是我永远的避风港。”(於钱前)
“母爱是侧倾过来的荷叶,我就是风雨中受到庇护的荷花。”(蔡徐艺)
“母爱是一个指南针,让我不迷失方向。”(陶云)
“母爱是红烛,让我不再害怕;母爱是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爱是暖宝宝,驱走冬日的寒冷。”(黄苏莉)
“母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看清前方的路。”(凌肯)
“母爱是冬日里一缕和煦的阳光,温暖我的心。”(陈濠)
“母爱是炎炎烈日下的冰淇淋,吃在嘴里凉丝丝的、甜津津的。”(王楠)
……
1、观察能力培养。园林设计表现中,要想将环境表达准确生动具体,要求学生在观察对象时先整体观察、比较,分清主次和前后关系,再整体去画,迅速准确地抓住主要结构,再细致观察,落实物体的尺寸比例、前后透视关系等,使所绘画面达到准确、生动的效果。
2、审美基础。素描运用单独色彩来描绘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空间、质感和色素的浓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园林设计中,多用到手绘表达和艺术审美,而素描教学正是培养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教学课程。
3、专业铺垫。园林专业如物体造型,光影明暗把握,画面构图,都需要在素描课程中理解掌握。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要表现的景观场景等需要培养物体造型审美专业基础与绘制能力。
二、现阶段高职园林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
高职园林专业大多数招收学生为文理兼收,学生入校前基本没有美术功底。学习素描要从零开始。素描基础教学如透视原理、明暗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等,涉及石膏几何体、静物、自然风景、人文风景,较少的课程设置对于没有美术功底的园林专业学生来说,无疑难度太大,压力过重,学生学完后很难灵活掌握。
三.建立具有高职非艺术类园林专业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
1、完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特点,课程结构上可以分为结构素描、明暗素描、风景速写和设计素描。结构素描重点讲解透视规律及形体穿插关系。明暗素描训练中,通过对光影的分析,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规律及表现技法,延伸到不同的物象之上,提升对形态的审美。风景速写可以选择建筑、自然风景、园林景观进行训练,速写可以收集素材,积累形象语言,获得感性知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概括能力及空间思维。设计素描将园林要素进行拆分、重构训练,然后以恰当的形式和技法进行表达创造,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更注重艺术思维方式培养,增强学生对园林造型元素的掌握,完善思维转化,强化设计意识、空间构想及表现能力。素描教学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学上根据专业特色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写生训练,可以选取主题景观进行现场景观写生训练,如小品写生、道路景观写生、广场环境写生、小区景观写生等,积累景观设计资料。
2、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点,讲方法与技巧,学生课堂上动手练习操作,与教师交流互动,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课堂上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可适当示范技法,让学生动手临摹,再布置训练任务。训练过程中强调出现的共性问题,解决学生疑问,课堂以学生自我完成作品为主,教师修改引导为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素描实训教学。素描教学结合夸张、变形、抽象等训练方式,向设计素描过渡,提高学生的应变设计能力。同时努力与生活景观相结合,扩大学生视野,将课堂搬到室外,将理论与室外的园林景观相结合,从室内训练转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生实践转向创意设计实践,将对单纯事物表现逐渐扩展到对复杂世界的感受表现甚至是精神世界的艺术表达,使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力得到升华。搭建特色作品展示平台也是一种可行的教学形式。固定形式有展示墙、展示廊;阶段性的展示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节活动、专业教育、校报系刊进行,采用灵活多变的布展方式。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直观展示学生作品,将作品展示、交流、评价、欣赏溶于一体,成为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我发展。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齐白石曾说:“我的第一位老师不是别的,而是芥子园画谱》”。临摹训练是素描造型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学生临摹前,分析优秀作品的处理方式,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临摹作品。并适时提出学生绘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地提供优秀范例,让学生分析临摹,在临摹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短期的临摹训练能使学生较快掌握素描基础表现方法,为写生练习夯实基础。临摹是练兵,写生训练是实战,学生将临摹作品学习的经验,指导并运用于写生练习。在写生过程中,学生通过实战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有针地解决各自的问题,从而充分掌握步骤和方法,完善各自绘画技能。“创意”是设计素描的核心,本质是想象和创造。通过表现性素描训练、静态和动态物体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在常规中去寻求新思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变常规以产生新的感官刺激。如通过形象的分解与组合、扭曲和夸张变形等方式,将表现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按照视觉造型需要作各种形态再创造。将自己想象的一切通过几何体形式进行解构与重构,也可完全脱离常理束缚加以想象,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动漫;动漫教育;教学模式
在《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中认为,动漫产业作为基于产业融合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成长性和辐射性等典型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有民营、新老媒体多元主体竞合局面初步形成,业务形态更加丰富多元,产品类型更多,品质有所提升,市场活力、产业潜能进一步释放,整体进入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动漫企业4600余家,专业人员近22万人,从业人员50余万人,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动漫企业24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13家。我国动漫产业形成以广东、上海、北京为首,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及以奥飞动漫、华强动漫、腾讯动漫、中南卡通、炫动传播、央视动画等大型企业为代表的“第一阵营”。中国动漫产业以其强大的创意设计力量和品牌版权价值日渐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撑文化产业趋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告提出,随着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战略的逐步落地,以及互联网对动漫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日渐增强,中国动漫产业正在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动漫+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使动漫产业的未来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对此,我们需要依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动漫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问题凸显。2006年以来,政策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和政府共同驱动转变。《“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原创作品、重点打造精品,动漫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以创意为核心的前提下,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层次和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09年,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1279所,动漫相关专业达到1877个。然而,麦可思公司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动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排名第一。自2008年以来,该专业连续三次入围失业率最高专业前三位。动漫人才培养院校多、人才少,尤其高端人才奇缺,这反映出动漫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
作为我国动漫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刺激下,打造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针对我省动漫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综合某些动画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议,为提高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实力和动漫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进行探索。
1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环节,专业教师将课程的要点、重点讲完后给出作业的简单要求。所谓简单,只是给出大的方向。例如,上《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这门课,专业教师将这门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讲完,完成一次拉片作业,然后老师就要求学生去拍一部10 ~ 20分钟的DV交上来。至于怎么拍、拍什么、如何出成品?并不做过多要求,只要出片就行。这样学生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尽其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且会为了实现自己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努力去攻克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同时也会多次翻看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巩固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很好的运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实拍经验,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软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习能力,更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这样的学习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2 改进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和模块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灵活性
这里提到的两种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将之前的“圈养式”教学转换为“放养式”教学。即在课程后期,当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可以在宿舍里或图书馆完成作业,只要定期和老师碰面交流一下制作心得及工作的进度,同时将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老师交流,不用整天待在计算机房或教室去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外界,可以去图书馆、大街上、美术馆、地铁站、动物园或是街道上寻找创作灵感,通过这个环节所完成的作业自然就会很生动,因为“灵感来源于生活”。例如,上《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通过课堂专业老师将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给学生后,书本上的练习永远都是一些基础的一成不变的,而更多的现象是书上没有的。如果我们在课程后期让学生到图书馆、大街上、美术馆、地铁站、动物园等地,去拍摄各种人物走路的连贯姿势,各种动物走路的连贯姿势,然后回来整理描绘下来,最后合成一个综合角色运动的视频,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比圈养式教学要牢固得多,也要扎实得多。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从老师那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将有想法、能力强点的学生调入工作室,进行模拟项目设计,按公司模块运作,即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也达到了学生从学校到公司的无缝结合,便于学生就业。
3 动漫展会繁荣活跃,形式内容多样丰富,鼓励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2014年,国内动漫展会在规模和频次上有较大发展,既有国家和省级政府主办的全国性动漫展会,也有省会城市主导的地方性动漫展会,由企业推动的动漫展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仅2014年1~2月间,全国以大中型城市命名开展的动漫展(节)就超过20个。
在主题和形式方面,2014年国内动漫展会主题化程度上升。以特定动漫角色、动漫情景命题的展会增多,如北京加菲猫展、成都哆啦A梦展览等;类型化活动增多,受海外尤其是日本动漫的影响,春日祭、冬日祭等季节性主题动漫活动出现频次较高。根据抽样统计,在2014年举办的58项动漫展会活动中,有具体主题的展会达30项,占51.7%。
从开展地域来看,有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承制动漫外包项目较多的城市,动漫展会举办的规格和频次较高。
国内动漫展会受海外影响依然深远,来自欧美地区的电竞游戏、来自日本的动漫剧集在多数展会上仍作为主题存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在由企业赞助或主导的动漫活动中,以海外动漫角色和产品为主题的达80%以上。
2015年国内动漫界举行了全国动漫原创作品大赛、全国第五届动漫真人秀大赛等评奖活动20余项。
若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学生得到的锻炼更实在。同时,学院也可以“职业技能”“作品展”等模式,让学生比起来、赛起来,营造“大练兵”的氛围,培养“精学苦练”的良好校风和学风,为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做准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锻炼,检阅了学院期中的教学成果。
4 加强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力度
学生除了参加各种比赛外,能得到最大锻炼的就是去公司实习。而学习期间去公司又比较麻烦,那么学校有校企合作的单位提供实习或者实训的机会就至关重要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无外乎就几种形似:一是联系企业,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提供高性能实训设备,收取一定实习费用;二是学校出钱,购买高性能设备,从企业手中拿订单;三是学校出场地,请企业带高性能设备进来,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为其订单服务;四是学院出政策,给系部最大自由,由系部操作。例如,为系部成立一家文化公司,让系部整合各工作室的资源外出接项目回来做,这样学生也能得到实际锻炼。同时,还可以将企业主管引进学校做实训老师,聘请动漫企业一线专业人员讲学,并建立模拟企业制作环境来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或者将老师下派到企业去跟项目,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制作,转变教师的思维模式,使之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
截至2015年底,国产动漫已拥有了一批知名动漫产品。从长远来看,在注意到国内动漫产业培育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同时,也应对国产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保有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珏殷,辛晓彤,杨威. 2014年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J]. 2014.
[2] 卢斌. 2015-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动漫蓝皮书-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建立完备的办学体系。几年来,我校把课程改革的思路,办学的理念,三风建设,由原来单一的想法进化到今天完整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大特色,完善三项管理,遵循四条原则,落实五大目标,实施六步措施。”。即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诚信品质为核心,构建“对人诚实,对事负责”的学校育人特色和“趣味科学”为主的科普教育特色,完善“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突出“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德育为首全面育人,课改引领创新施教,以人为本创办特色”的办学理念,落实“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育人环境美化,教学高效优化”五大目标。采取了“校长出思路、副校出措施、中层出落实、骨干出特色、教师出效果、学生为中心”六步措施。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探索,提炼加工而成的。按照这一发展体系,我们谋划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形成了“启智明理创新施教”的教风,“立德求知强身成器”的校风,“勤奋慎思博学创造”的学风。全校师生伴随着“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校训不断的成长。为办出学校特色奠定了基础。课程改革让我们收获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富有前瞻的思想,还有教育管理的艺术。从“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从“管理”到“自觉”,无不浸透办学理念的不断完善,不断的契合,并见证着学校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课程改革主要做法
(一)隐性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立德树人怎样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的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改理性说教变直观践行。我校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紧紧抓住校园重要的文化建设板块,培育师生人格力量,塑造师生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德正向形成。
1.环境育人重在修身
校园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操场整洁,体育设施完善。大门通道两侧建有为师典范、逸夫之星、魅力宝贝人物宣传栏,教学楼前建有旗台、领操台、教风校训石刻。楼内育人环境处处以学生为本,读言明理修身。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师生精神面貌的改观,增强了逸夫人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如果能让师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块花坛里发现灵魂,在一处雕塑前领悟人生,在一处画板前欣赏倾听。这就是学校环境带给师生的魅力。学校环境的建设不仅在于涂满学生作品会说话的墙,以及师生文明得体的用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在于内化师生心理的文化追求。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会做人,修正自身。
2.文化育人重在养性
文化育人贵知育人之道,深谙教化之本。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育人感化的共同追求。探寻一种既有育人功能,又有文化底蕴,既体现传统文明,又符合现代时尚的教育方式。我们以校园文化拓展文化育人的空间,挖掘文化育人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教育的方法。
(1)建立书文化板块。将学生求知的眼睛凝聚在方寸之间,用环境熏陶和兴趣感染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渴望。精心布置的学生开放式阅览室,在学生聚集的地方,在学生的身边,在每个教室,我们都给学生营建了借阅书籍的趣味站,有学生的图书传阅站、有学生的图书流动书吧。以此来调动学生借阅和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品性优雅,端庄有礼的气质。
(2)建立班级文化板块。学校为每个班级设计了班级写真、班级风采、班级文化风景线、班级信念。定期举办图书玩具交易会,让学生不仅得到求知的快乐,还让学生学会怎样生活。
(3)建立诚信教育文化板块。培育诚信品质是我校多年开展的教育特色。学校紧紧抓住“诚立身信立德”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对人诚实对事负责”的主题践行活动。在楼梯两侧集中宣传诚信文化,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明确诚信的作用,对人诚实,对事负责怎样做。通过诚信成语典故教育学生讲诚信守承诺敢负责,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
3.基地育人重在培智
素质教育阵地的建设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教师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各种专用教室开展综合实践,艺术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以“趣味科技”活动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基地,建有车模、船模、航模、创意设计、机械探秘、酷玩机器人、本土泥塑、电子百拼、镂空纸艺等。这些活动室的建设和完善,极大的提高了我校整体办学水平,改善了课程结构,开发了学生智力,拓展了学生思维,丰富了学生创造热情,强化了课内知识的外延与实践。利用科技活动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开发智慧,在学习中增长才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去追求自主、探究、合作、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去发现探究,从而点燃学生创意的火花。
4.活动育人重在导行
“诚立身信立德”这是我校开展的诚信主题系列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全校师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诚信守纪”的习惯。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注意挖掘导行活动资源,创设导行活动成长驿站,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导行中感悟生成。学校开办的“诚信储蓄银行”,以“点赞迎笑脸,诚信伴我行”为载体,通过点赞储蓄逸夫星,逸夫星兑换笑脸来激励学生讲诚信守信用敢负责的行为。每学期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风采”中宣传逸夫之星,学校每年将在人物专栏里推出先进典型。除此学校还给学生建立了“诚信沙龙”、“诚信信箱”、“诚信银行”等配套体验活动,收集学生诚信信息,加工整理,提炼小故事在逸夫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出。关注全体学生在道德成长上的点滴进步,鼓励孩子用诚信之笔涂亮人生底色。改变学生群体的诚信缺失。开展“图书玩具交易会”系列活动。学生将自己看完的书,玩过时的玩具到交易会进行交易,不仅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体验。学生讨价还价之中懂得公平交易的道理。成立“逸夫百花园”编辑部。让学生在这个百花园里描绘五彩斑谰的梦,孩子们写了许多体会、感悟,学校及时将优秀作品整理成集。学生们踊跃投稿,边读边写、以写促读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好习惯。结合摇篮工程活动定期举办校园小歌手、小品剧比赛。学生们初步具有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气质,而小歌手、小品剧比赛更让这种气质得到全面提升。定期举办读书周、科技周、美术节、体育节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二)课程改革突出创新施教的理念
1.开发短课微课,拓展课程外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为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三维目标为核心,学生主体发展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能力为重点,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构建“本真课堂,提升学习力”的构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各有体现。引导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在生活模拟、实际运用、情景评价、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探究、明理、感悟、生成。我校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学科开放日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上,与校本课题结合,利用多元、系列化的方式,开设英语训练短课,自主阅读课,口语交际课、写字课、经典诵读课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突出以学生为本,强化学会、会学、乐学。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品质。同时积极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四课活动。即课改理念达标课;明星教师观摩课;外出学习汇报课,全镇系列教研课。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2.激活教法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听课、全面评课、全面促进。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通过听常态课狠抓教师课前准备、课中引领、课后辅导的环节,有针对性的评课和导课,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经过过关课,让教师改进不足,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对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适时推出年组教研课,典型引路课来示范指导。对教师在新课程方面存在的疑惑,通过让外出学习的教师上汇报课、明星教师上观摩课的方式,引领教师探索创新。结合业务学习、三报一刊、专家讲课等校本研训手段,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转变教师传统观念,引导学生用脑想、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的生活模拟和实践运用,进而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探究――明理――感悟――生成”的认知过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倡导激励评价方法,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和学生,逐步完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学科教师指标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评价机制。激活教法学法。教以博爱、启智、创新,在目标、过程、手段、语言、评价、习题设计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形成教师与全体,教师与个体,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以诱达思,促进求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挖掘教师身上的生长点。通过教学案例反思,名师课例反思、年组周期反思、年段互通反思等方法,以反思促教学,存在问题在研改,发现问题集思广益,典型经验举一反三。学校每学期都与片区学校开展教研会,交流课改体会,研讨课改做法。积极承担全县课改示范引路,分享课改成果。
3.做实教研科研,促进师生成长
以互动、探究、研讨、体验等方法,创新教师研训方式,营造出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空间。在参与各级对教师研训的基础上,学校利用周三下午进行校本培训,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结构、标准、内容、评价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工作者的要求:①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②积极探索,做研究型教师;③注重实践,做反思型教师;④刻苦钻研,做全面型教师;⑤寻找突破,做特长型教师。针对学科教学,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对新课程的学习辅导。采取学校集体辅导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研活动将培训学习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研究》、《自主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校本研训的有效实施方式》、《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有力的促进了课程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弥补了课程改革的短板,推动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研促教贴近课堂教学前沿。通过新课程改革论坛、新课程教学开放日、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与名师对话等活动,打造开放、有序、活跃的课堂教学新路。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于福玲,抚顺市名师于洋、王艳菊,抚顺市职工技能大赛语文金奖获得者于洋,省优秀课教师王薇等。
(三)课程改革推动办学特色的发展
1.诚信教育特色
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诚信品质为核心,通过“诚立身信立德” 系列主题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全校师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诚信守纪”的习惯。学校在培育师生诚信品质的过程中,注意挖掘导行活动资源,创设导行活动成长驿站,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导行中感悟生成。学校开办的“诚信储蓄银行”,以“点赞迎笑脸,诚信伴我行”为载体,通过点赞储蓄逸夫星,逸夫星兑换笑脸来激励学生讲诚信守信用敢负责的行为。每学期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风采”中宣传逸夫之星,学校每年将在人物专栏里推出先进典型。除此学校还给学生建立了“诚信沙龙”、“诚信信箱”、“诚信银行”等配套体验活动,收集学生诚信信息,加工整理,提炼小故事在逸夫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出。关注全体学生在道德成长上的点滴进步,鼓励孩子用诚信之笔涂亮人生底色。改变学生群体的诚信缺失。为了做好诚信教育,我们注重拓展文化育人的空间,挖掘文化育人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教育的方法。我们在楼梯上校领导为孩子们书写了与诚信有关的寄语,学生用书法表达讲诚信守信用敢负责的成语,让学生初步理解知行合一的道理。
2.科普教育特色
传统舞美院校毕业生作品展出形式都是以舞台模型和舞台效果图为主,展示他们对戏剧舞台空间的处理和设计理念,以及解读剧本等方面的能力。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舞美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舞台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舞台模型展示并不能充分体现同学们在本专业所学到的技能,如:舞台影视场景的制作方法,舞台绘景的各种表现形式,道具的设计和制作工艺等,以及同学们在舞台工作中协作能力的展示,是无法通过一个舞台模型设计、剧目方案等形式来呈现和了解的。他们需要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毕业创作作品和展览方式来展示同学们在舞台视觉上的表现力和高超的制作、加工技能。这样也才能吸引用人单位通过作品来了解同学们的创作过程,体会作品的制作工艺。2012级舞美专业的毕业创作就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开始创新之路。通过实际的调研和教学的调整,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拟定出一套全新的创作形式。同学们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主题舞台场景的文字描述,设计制作一系列真实的舞台场景空间进行展示。写实性舞台或非写实性舞台场景都按生活中实际大小比例制作场景和道具;场景中的浮雕镂刻、树木花草、残壁断石、桌椅板凳以及人物、服装等都真实的呈现在观者眼前。观者可以进入这个场景空间亲自去感受这个假定性舞台场景空间给他们带来的真实体念。残壁上岁月留下的痕迹,纠缠的古树风韵,山寨断石上的图腾,老檐上残留的雪迹都是可以触摸和真实感觉到。在这一场景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同学们在场景、道具制作和舞台绘景中,还原真实效果的制作功底和表现手法。这是其它院校在舞台美术专业毕业设计创作中从未做过的一次新的尝试与探索。这一创新性方案的实施既能体现职业学院舞美专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舞台场景制作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使理论认识得以深化、知识领域得以扩展、专业技能得以延伸;在综合素质方面也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对舞台搭建的工作流程的了解,体会到各部门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对四川艺术职业学院2012级舞美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创作呈现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是此次毕业创作成功的关键,也为附属舞美院校的舞美专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提供一种思路。
二、2012级舞美专业毕业作品的形式与分析
根据毕业设计方案创新形式的构想,学生利用戏剧系舞美专业教室二楼的过道和平台,把它规划成为4个主题舞台场景展示区,每个主题舞台场景制作面积控制在4mX5mX3m共20平方的空间范围里,根据《战国宫殿》《老茶馆》《羌寨》《野人谷》四个主题的文字描述,分别创意设计制作一个主题舞台场景。每一个场景设计都要求把主题内容贯穿到整个舞台场景空间的设计中,场景中的视觉符号、道具,氛围渲染都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塑造和制作,人物服装和造型也都是根据主题舞台场景需要来进行创作设计,再把他们置入到展厅中和主题舞台场景相互映衬。这种通过对假定性主题舞台场景的逼真再现,将给观众制造出一副幻觉般的舞台场景效果。在主题舞台场景设计中学生不是把文字描述简单直译的呈现,而是经过思考体会文字里的意境,再把文字形象转化为直观、可视的物质形象。例如,在四川《老茶馆》的场景描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座茶馆、摆龙门阵、谈生意、耍朋友、偶尔还混进几个画画的,仿佛一切事情在这里都能搞定。喝茶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休闲方式。这里承载作太多太多的回忆,处处都留下斑驳的痕迹和无法褪去的印记。但它任然延续着,述说着时间留给它的故事,一代代的演绎着、传承着;在茶馆里,依然是那破旧的竹椅条凳,残疾的茶碗、硕大的炉灶上锈迹斑斑任然铮亮的水壶,墙上褪了色的几句口号极为显眼;不同的乡音,熟悉的面孔,任然穿着褪了色的军绿色布衣的老人。这就是一个老茶馆给我留下的印象”。这段场景的描述,形象、生动的文字中几乎包含了舞台场景画面的一切要素。经过剖析和理解文字中潜在的视觉符号,再通过对材料的巧妙的选择、加工、组合最终呈现出文字内在情感与意境。在毕业作品主题舞台场景的设计创作中,要求每个场景在设计制作中主题符号要明确,视觉表现力要强,制作工艺要到位,场景布置要合理,表面机理处理要得当,色彩艺术感染力要强,人物服装造型与场景要吻合,舞台灯光运用到位。能逼真再现主题环境的地域特征、时间特征和历史特征。在场景中还涉及不少的道具制作,例如,在《三国宫殿》中的青铜器和摆件的制作就要求学生在形象塑造、表面处理,图腾装饰等细节刻画上下功夫,要充分体现青铜器在当时的年代特征又要体现青铜器的精美的制作工艺。(图2、3)这四个实景的设计制作不但强化了学生平时在平面归纳、意象归纳、写实性归纳的训练中所学到的知识,还要运用平时掌握的多种舞台的造型表现技法和道具制作工艺,才能完成整个场景的造型。再运用多种的绘景语言,调动起色彩和形象的情感元素,采用对比、夸张、归纳等的表现手段,在主题舞台场景画面中表达出具有某种情感因素的特定意景和调子。从而启发他们对主题舞台场景历史特征的想象力,最后通过场景素材的收集、提炼,并按照形式美的视觉效果进行编排和组合场景素材。主题舞台场景的设计创作不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这种类型的创作还能培养学生对不同舞台场景材料的运用与表达,从搜集素材和材料运用里获得灵感,进而提升为有创意思维的能力。
三、在毕业创作中如何运用创新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舞美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大都只是停留在观摩和学习阶段。极少的演出实践机会也只能是打打下手或是搬运道具等杂事,根本无法参与到戏剧舞台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对舞台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术难题根本无法了解。没能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主题舞台场景的设计,不但是学生创作毕业作品的过程,也是一次真正的参与到舞台实景制作的实践教学过程。
(一)项目运作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舞台美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需要靠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各个因素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大型作品的创作都是需要集体的智慧和相互配合方能完成。2012级舞台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就是一次集体创作的过程,只有发挥出每一为同学自身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在共同协助和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在毕业创作设计中,34名学生按8-9人一组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主题舞台场景的设计和制作。各小组组长和工程监理由平时成绩和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管理和安排各自小组的工作进度和制作效果,锻炼他们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起到监督和协调各成员顺利完成创作的作用。最后再由各组组长选定各自小组的其余成员,组成一个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又能吃苦的创作团队。为了保障各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和场景制作过程中能按时按质顺利完成,还按项目管理流程制定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完全按市场项目来运作实施。每位同学都要承担一部分场景的设计制作任务,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通过项目管理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让每一位同学们都清楚,他与各个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和纪律性将直接影响各自小组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强化了同学们对时间、集体的观念意识,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创作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 民间美术 现代设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58-03
近年来,现代艺术教育趋向多元化发展,艺术设计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之后逐渐回归本土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到民族的艺术设计才是具有灵魂的设计,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从原古到今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意识。其艺术表现形式愈来愈被当代艺术设计采用。然而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很少有开设民间美术课程,传统图案知识在图案与装饰课程中学到,图案与装饰课程注重图案手绘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分为电脑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越来越多体现民间元素,使传统民间艺术巧妙融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而不是硬性嫁接、断章取义,需要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作为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图案与装饰课程教学内容已不适合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如果能够设置民间美术课程,在民间美术课程中穿插图案与装饰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发展脉络,从而容易上手,解决授之以渔的问题。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没了这个源头活水,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就可能失去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缺失了民间美术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搞现代艺术设计就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为了凸显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科设置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实现多出人才、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目标。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更是一个民族现代艺术发展的母体,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在融合与贯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使高职高专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专业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更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更贴近服务市场的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民间美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图案与装饰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程教学沿用过去课程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低分考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 。图案与装饰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上是多少年不变的规则,题材上是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创作是写生、变形、写意、抽象,技法上多是用水粉或丙烯颜料平涂和勾线,多年来沿用优秀本科院校图案与装饰课程系统而完整的教学理论。纵观各类图案与装饰课程教材可以看到,这一体系的课程设置更适合具备良好绘画功底、专业性强的艺术院校本科艺术类学生,而我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艺术联考最低分进入院校学习艺术设计,动手能力差,文化课功底薄,绘画基础弱,对传统课程体系表现明显不适应。
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一般是3年,第三年基本是顶岗实习和毕业创作,专业基础课课时较少,基本是60课时,学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提高绘画水平,无法达到教材要求的预期效果。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考前美术培训,只是短期快餐式学习应付联考,绘画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传统图案与装饰课程对手绘要求很高,学生上课不得要领,无法下手,无法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大多数学生绘画的创造意识薄弱,导致实训无从下手, 图案从写生到变形到创意基本靠被动临摹完成作业,失去实训的意义,创作教学环节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设计思维没有得到挖掘和训练,与后期专业课衔接不上,在毕业创作中知识运用不当,使学生感觉学习找不到方向。四是无论哪一门艺术都要有独特表现,这种表现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勇立潮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整合知识进行创新难度更大,学生被动抄袭现象严重。所以创新要像国画大师李可染所说:要从传统中来,还要打出传统、超越传统。现代设计致力于本土文化精神的拓展,真正有灵魂的设计是民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所以民间美术理所应当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对民间美术有系统的了解,需要提高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元素重构设计的能力。但目前的教材缺乏对民间美术知识系统的讲解以及运用民间元素进行设计的具体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在这里提出来,主要想法是,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调整为以传统图案和民间美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案,就这个想法向专业领域的各位专家请教。
二、民间美术课程设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的学术支撑及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进入“读图时代”“影像时代”,面对纷繁的影像世界,西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形态、精神世界影响很大,我国的现代设计也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我们明白,体现当代民族灵魂的设计离不开民族本土元素,民族化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造型的仿古和民间自然物质形态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它与人们的吃、住、行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民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民间美术的质朴和原生态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源头活水,从民间美术而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更有生活,更接地气,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现代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调整后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前导课程,设定为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民间美术因其实用性、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而奠定了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从民间美术的分类看:
从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出发,按照目前民间美术在艺术市场的活跃性和占有率将其大致分为种类: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民间皮影、民间玩具、民间陶瓷、民间雕塑、民间印染与织锦、民间刺绣与编结,由此可见,这分类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生活的艺术离不开设计,设计的生活来源是民间的美术,艺术的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母体、根系和营养源泉,现代艺术从民间美术中升华和拓展,如果没有民间美术,现代设计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草。
二是从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来看:
1.阴阳哲学观
从人类历史的远古到现代,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阴和阳是包罗万象最基本的概念,天地、日月、水火、冷暖、刚柔、吉凶、黑白等无所不在,阴阳八卦向来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学理依据、哲学基础,有代表性的有山纹、水纹、鱼纹、鸟纹、蛙纹、回旋勾连纹、螺旋纹、圆圈纹、万字符,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它们象征太阳、月亮、漩涡,还有各种盘旋状态的龙纹、蛇纹,都与太极图形旋转结构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阴阳图形之间的一动一静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这种旋转结构的图形多种多样,如民间剪纸蛇盘兔、太极双鱼,反映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生命生存状态。在阴阳哲学观的影响下,民间把这种格式即阴阳相对的格局和两两成双的造型方法称为“喜相逢”,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回旋式的对称式结构,在对称中寻求变化,阴阳哲学观念下的“喜相逢”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突出图形结合、简洁含蓄的艺术特征,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这种法则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比比皆是,生活中到处都有体现,比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成功借鉴中国传统凤凰纹样,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将媒体特点和品牌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两只盘旋的凤凰代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融。
2.五行色彩观
五行学说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体现,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之说,通过用阴阳五行对应四时、四方说明世间万物的此生彼消与循环,并且用世界物质元素的五种颜色分类表示形成的世界观。金、木、水、火、土代表构成世界正常运转的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与黑、白、赤、青、黄这五种颜色对应的五色说,五色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被先民们认为是天地的正色,赋予了吉祥高贵的意义,在中国的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阴阳五行观左右着民间美术用色的基本观念,如端午节用五色丝线缠绕的“粽子”样的避邪香包。由于土生万物的观念,所以土代表的黄色在方位上表示中心的位置,象征中央,代表权贵,在身体部位上代表胃,体现其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都把红色作为吉祥色,红色有着重要的精神含义,人们对其有着极特殊的感情,常被运用在各种吉庆喜事中,寓意人丁兴旺、瓜瓞绵绵,具有驱邪纳福、长长久久、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例如中国银行标志选用红色和汉字组合变化的形式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红色印章篆体“京”字作为标志。
3.民间吉祥图案说
民间吉祥图案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象征性艺术,吉祥题材承载了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寓意和内涵。吉祥艺术表现中的体裁题材、图案纹样、色彩构成等成为吉祥观念的象征性寓意符号,这在民间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同人们的生活结合,并赋予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意义。民间美术善于将自然中的事物与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借物抒怀”是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图符中的云纹、柿蒂纹、万字纹、回形纹、忍冬纹、缠枝纹、盘长纹、方胜等。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中国联通标志就是选用盘长纹进行变化设计,“盘长”是佛教的“八吉祥”,代表回贯一切、永无穷尽、生命不息,中国联通标志中迂回往返的线条象征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同时体现公司与客户之间无距离的沟通、交流,符合公司性质定位,为联通用户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些吉祥符号常被现代演绎,传统盘长纹不再是佛家意义的符号,而是代表普遍意义的沟通。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的传统性和历史文化传承性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在结构造型、章法布局、色彩运用、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民间美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浓缩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包含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文化情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来源,将其设置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非常必要。
三、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鉴于以上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设置要从传统文化出发,从专业出发,从行业需求出发,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设置完善而实用的民间美术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知识重点,最终能运用民间美术元素恰当表现现代设计主题。
1.基础阶段要研究学生思想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重点掌握和理解民间美术以及蒙古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征、设色特征和吉祥寓意。这类知识的讲解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准备大量的图例,便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
2.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后,要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大量的优秀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习。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要有典型的现代艺术设计成功案例。教师在讲解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加深理解,按照不同主题构图、排版、解构、重构、整合资料探讨艺术设计方案的各种可能性。
3.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深入生活调研走访生活中涉及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开阔视野,加深理解民间美术与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深度感受传统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集中式及蒙元文化特色的酒楼、家居案例;采集有民间传统图案的菜单、餐巾包、灯具、屏风等,体会其设计寓意。
4.采取分阶段分任务的阶梯教学法,每个实训环节可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布置作业,采集民间元素重构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根据作业主题可以采用拼贴、手绘、打印、剪刻等多种手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作业要求不同,培养学生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设计控制画面、组织构图、安排色彩,例如把剪纸作品根据主题v书籍封面、包装、平面广告等w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多次解构剪纸,重构画面,探讨各种构图方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弱化技法,强化构图和色彩,不追求细节,只要求达到整体布局语言统一即可。
5.每个单元的作业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分阶段总结讲评,及时给学生作业指导,搜集资料也要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可以布置主题系列综合作业,可将前后单元内容结合为同一任务,以期末观摩的形式展出,学生需要提供作品的创意说明。以设置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早期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展出形式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主题综合作业是“敕勒川”农家餐厅或奶茶馆设计,主要内容有雅间挂件、餐巾包、菜单设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延伸吊顶、灯具、家具、屏风、装饰画、饰品的布局设计。要求学生借用前面所学民间美术知识,巧用民间元素或蒙古族吉祥图案进行创意设计。
6.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知识点前后衔接,使课程内容紧凑,目的明确,阶段性明确的任务能使学生更易操作,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见效快,适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大胆想法和初步探索,也是在教学的推动下,感觉到艺术设计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学习、掌握、运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发展的路径,才能恰当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设计出好作品。现代设计应是干预生活的一门艺术,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为我们阐释清楚了在艺术探索中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打好传统民族文化底子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紧密结合,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将图案课程调整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基础课程时就建立学生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意识和专业特长,避开弱势,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简单化,目标明确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高效完成学业,为学生下一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项目名称:内蒙古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NJZC13346
参考文献:
[1]徐青青主编.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M],2005.
[2]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上海,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