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影视剧是如何修复的?

栎依 健康养生 2024-12-18 2 0

一部经典影视剧是如何修复的?

一部好剧,刻录着一个年代,也封存着一群人的青春。随时光远去的底片损毁、画面失真,让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着经典老剧的“复兴”。近年来,影视老片修复技术深入发展,科技融合成为影视经典永流传的“法宝”,这不仅合了观众的心意,也开启了几代人跨越年龄阶层的“忘年交”。 其实,影视作品修复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随着 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与影视制作及相关产业的深入合作,“修复影视作品”的呼声热度不减。 120/s f1.4 ISO 100 2020年2月24日, 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小武》4K修复版在第70届柏林电影节全球首映,再次对世人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经典影视作品修复的话题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影视老片在“那些年”,可是谁都不敢想的事!众所周知的影视作品的修复需要通过一定的“手艺”。在新兴科技的架构之前,观众可不敢过分期待影视作品的修复,因为 “费事、费时、费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老剧没有市场。翻翻各大平台经典影视剧的点击量,再看看朋友圈里影视相关的表情包,答案一目了然。 经典老剧受欢迎! 一. 需求绘“底” 影视剧最大的成功,一定不是曾获得几座奖杯,而是观众收视率堆出来的“口碑”。 01 观众的喜爱, 是凸显一部经典老剧价值的先决条件。 《西游记》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红楼梦》绘黛玉葬花楚婉凄凉、《三国演义》讲刘关张桃园结义、《水浒传》说一百零八英雄好汉,为满足观众需求, 四大名著曾相继翻拍过很多版本,但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最初那部的“原汁原味”。 即使翻拍演员颜值在线,“炒冷饭”宣传的铺天盖地,观众心里也始终就只能住得下那一个“弼马温”“林妹妹”“张益德”“豹子头”……一旦经典定形,人影结合,再难超越。 所以,与其投入再多的资金去营销原著,落得个“吃力不讨好”,倒不如直接修复经典来得痛快。 如果说“喜爱”是成年人的理由,那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的便是“好奇”。 02 隔代的话题, 是重温一部经典老剧的最佳理由。 多少人听奶奶讲过“那时候”的故事,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温柔、深情、向往。渐渐地了解会从一部经典老剧的重温开始。 30年前的1990年,大多数九零后还没出生。那一年大成没娶成刘慧芳的失落,成为一代观众对 《渴望》这部国产室内电视剧的记忆点,当年空前绝后90.78%的收视率,做到了真正的“万人空巷”,同名歌曲也成为了时代金曲被广为传唱。 当老剧成为了时代的一片“存档卡”,某天围炉夜话时,经典再现的则是那段与父辈一起加入“追剧”大军的难忘回忆。 这都是“小我”的想法,上升到“大家”。 03 难道对影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经典老剧不值得被修复吗? 自古以来,传承皆有“史料”为据。影视史,没有经典例片,如何写的详尽、完整?不修复,等胶片上的印记都消散,待电视机里的“雪花”叠了一层又一层,历代影视人的心血终会付之东流。 经典影视作品修复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经济、情感价值才是当下行业探索更值得关注与探究的方向。 二. 科技为“架” 在还是胶片做“主角”的年代,拍摄一部影视剧,投入在胶片上的费用就十分可观。但对于拍摄技术而言, 连续的影像拍摄运用已经是经历了近150年的经验探索。的确,是科技的进步让影视剧得以出现在观众面前。 但“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周而复始的生存规律,意味着胶片终将被数字化所代替。 加之, 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等条件的不断升级,也使得观众的收看行为、方式、工具发生了变化。可见,科技铸造经典,科技也迫使着经典革新。 谈起“革新”,电影与电视剧之间就不像之前的情感需求上那么一致,技术的革新,二者皆有不同。 在过去,电影拍摄多使用胶片。 普通的胶片由两部分组成——感光乳剂和片基。 其中, 片基有可分为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和聚酯片基。最早的电影胶片使用最多的便是 硝酸片基,但这种片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易燃。硝酸片基的成分和火药棉类似,燃烧速度是纸的数倍。 120/s f1.4 ISO 100 还记得1988年11月17日上映,且在1990年获得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那部《天堂电影院》吗?那个“多多”喜爱的影片放映院最后就损毁于胶片的自燃。 后来, 醋酸胶片的发明替代了硝酸胶片,但也仍存在着其他的问题。醋酸胶片只要一 遇上高温、高湿的环境,就得变质、褪色、发粘……而且胶片不易保存是普遍特性,一失手的曝光,又或者经年日久被污垢、划痕、灰尘、霉斑所侵伤,便会出现掉色、图像抖动、闪烁、噪声、变色、模糊等……种种问题,影响观影品质。 再后来就是随着 聚酯胶片、数字电影的出现,电影的保存才越来越稳定、安全、便利。 再回顾经典电影的修复之路,也是一步步“慢工出细活”。 稍前,谈及电影历代使用胶片的缺点,从事修复工作的从业专家更明白胶片的脆弱。 简言之,“电影修复,有时比拍个电影还费劲。” 电影修复的第一步,得先从外部清洁胶片。 胶片这么金贵,怎么洗? 超声波水洗。 这一听就是个“技术活”。 清理干净后,下一步就是电脑扫描胶片,把上面的图像全部数字化。 图像全部电子化后,下一步就是要校正胶片的颜色。就像夹在书页里的相片会泛黄,胶片也在褪色。所以“正式修复”便是从颜色开始的。 随后,就是修复胶片损伤这一道工序。其中部分胶片的损耗可以通过电脑自动修复, 其余大多数还是得采取更细致的人工修复。 而且修复、修复,光“修”是不行的,更要“复”。 复,就是要复原老电影本身具有的画面“味道”,修旧如旧,而不能把老电影修复成一幅幅光滑的现代画。 在修复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噪点。 噪点与影片的分辨率息息相关,修复的分辨率越高,噪点就更明显。为达到全局性降噪的良好小姑,修复人员需要反复调试,再反复在大银幕上对比观看,其投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远远大于修复的技术成本。 近年来,电影行业兴起了4K修复。 4K的分辨率即影片清晰度是4096x2160,885万像素;与日常视频分辨率1080P(1920×1080)和720P(1280×720p)相比,4k将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也修复影片在院线的重新上映提供了可能。 如出一辙,电视剧老片也在清晰度上受了伤。 过去的电视剧原始画质也普遍较差,同样存在着大量存储带来的噪声、划痕等问题。随着 电视屏幕、机顶盒、VR设备的发展,当下的视频行业已经进入到所谓的“超高清时代”,清晰度和画质便成为了影响老剧观感的“老大难”问题。 在没有高清画质的年代,没人觉得标清的画质模糊。但在观众审美诉求日益高涨的当下,标清可能会成为经典老剧丧失市场的重要原因。 再加之,有的剧年代久远,存在严重色偏;有的经过多次转存,画面边缘已是锯齿状。还有电视荧屏规格的演变—— 过去电视机屏幕的长宽比是4:3,而现在主流是16:9,也对经典老剧的点播造成影响。 看起来,电视剧作品的修复步骤,并不比修复电影简单。 近年来, 互联网、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经典影视剧的修复工作。特别是当5G进入商用“元年”,全民普及指日可待,再加上 AI、VR、AR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也为影视经典的修复推波助澜。 据相关人士介绍, 技术性修复经典影视剧首先要将分辨率较低的老版电视剧,进行数字化转换以适应修复;其次,在颜色上需要重新着色,进行色彩增强以解决色彩灰暗的问题;再次,为还原剧集清晰画面与音质,要进行去噪锐化,以解决介质划痕与噪声的问题。 为了让经典老剧历久弥新,重现光彩。其实,国家早就开始了影视修复工作的探索。 中国电影资料馆2007年启动“ 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 中国电影基金会2014年发起成立“ 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 2019年初由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等主办的“ 中国4K影像修复工程”启动。 此外,一些影视公司、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开始投入到经典影视剧的修复中。 爱奇艺利用 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对《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经典影视作品进行智能数字化修复; 优酷2018年启动“经典影剧修复计划”,利用新技术,迄今已完成对100余部逾4000集经典剧集及20余部影片的修复; 搜狐视频利用 自行研发的AI老剧翻新转码系统修复老剧300余部,包括《我的绝密生涯》《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等电视剧,以及《银蛇谋杀案》《方世玉》《东邪西毒》《霸王别姬》《孔雀》《立春》《末代皇帝》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 曾经只是播放视频的公司,到推出自制作品,再到影视作品修复,是文化企业对影视业发展贡献度的又一次提升,也是中国影视行业不断完善的表现。 三.让经典不再“沉睡” 2009年,电影《东邪西毒》修复重映,收获近4000万票房,掀起了华语老片的重映热潮;2012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花费上千万美元进行修复和3D格式转制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票房超10亿;《侏罗纪公园》《2012》《一代宗师》《功夫》《倩女幽魂》《甜蜜蜜》《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纷纷修复或转制后重新上映。 2019年,电影《那山那人那狗》4K修复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首映,让许多观众重温了那个发生于中国湖南乡间邮路上的感人故事;2020年2月24日,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小武》4K修复版在第70届柏林电影节全球首映,再次对世人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自从多年前我第一次观看《小武》起,这部影片就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 我认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真实的考验和评判方法是,当你观看它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来自何处,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道它的背景如何,但它会突然间触动你,更会让你产生再去做一部电影的冲动。” 斯科塞斯在特意为《小武》4K修复版全球首映发来的贺信中写道。 其实,同样被影视经典修复观影触动的还有更多人。 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冷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自己小时候有英雄梦,爱看英雄片,前两天把《上海滩》翻出来看,发现“开两枪画面都拉毛”,颇伤童年感情。“ 技术上的修复,现在应该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在修复年轻人的观念,让他们觉得经典很棒”。 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 江文斐是85后,坚持83版《射雕英雄传》是“史上最佳”,且不接收辩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我也会有私心,让团队先把这部修好。” …… 一部经典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如何让经典不再沉睡?除去观众喜爱的诉求;抛却科技融入的修复,更要面对的是影视修复未来要走的路。 就像堆积成史的胶片一样,不延续修复完成后的老片的使用价值,终有一天它也会成为没于电脑硬盘里的一堆数据。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见时新,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延长作品的艺术生命,让经典影剧修复既面向未来的观众,也服务当下的观众,才是正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 修复影视作品版权交易、公益展映播放、商业放映播放等方式,让经典影视作品的“生命”得到延续和增值。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文字:郭博文 编辑:成琪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栎依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