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 | 孔子说的“小器”“大器”“不器”,究竟指什么?

丹芡 生活乐趣 2024-12-19 1 0

诠释 | 孔子说的“小器”“大器”“不器”,究竟指什么?

与“小器”相对的是“大器”,孔子用“大器”比喻能行大学之道的人。“大器”指能够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这是孔子“器”论德性意涵的第二层含义。在《论语》中,虽然没有明确出现“大器”,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瑚琏”这样的国之重器。“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据《礼记》记载,“瑚琏”是祭祀用的礼器,非常贵重且华美。这里孔子用九鼎“瑚琏”形容子贡,说明其认为子贡是治国安邦之才,是国之“大器”。据考证,子贡确实才能超群,擅长辞令、理财经商和外交。最难能可贵的是,子贡不仅才能卓越,还有仁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德才兼备之人。 然而,孔子只评价子贡为“大器”,未至于“不器”,原因是子贡在仁德上未至于完备。《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多次批评子贡仁德不足的例子。首先,子贡喜欢议论他人长短是非,故孔子委婉地批评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其次,孔子批评子贡不知礼、不重礼。子贡认为告朔之礼已废,用于祭祀的羊有些浪费,建议取消“羊祭”环节。孔子认为子贡不爱惜礼,“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再者,孔子认为子贡不能实行忠恕之道。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最后,孔子评论子贡精神境界不够高尚。“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贡认为做到无谄无骄即可,但在孔子看来,无谄无骄仍在自守之中,还没有超脱贫富的限制。 总得来说,孔子既看到子贡有德有才的一面,又看到子贡仁德不足的一面,所以称他为瑚琏之器即“大器”,但还未至于“不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丹芡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