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绝密使命》正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热播。该剧自播出以来反响热烈,收视一路飘红,并获得了诸多观众赞誉。5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绝密使命》研讨会在京举办。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网络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等相关负责人;李准、仲呈祥、王强、范咏戈、尹鸿、李春利、高小立、赵彤等专家学者;厦门万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胜洪等出品方代表;《绝密使命》总策划袁锦贵、编剧钱林森、总制片人张晓东,制片人张敏,导演白涛,演员牟星、贾宏伟以及媒体参加了会议。会上,领导、专家、主创通过对“三绝”系列化(《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主旋律剧作的创新叙事视角、高品质艺术创作、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解读和评价,剖析该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的作用,以及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的意义。
系列化+稀缺题材+小人物,新视角聚焦隐秘战线红色故事
研讨会上,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电视剧《绝密使命》的创作背景,播出平台代表介绍了播出情况。《绝密使命》以中共中央于1930年建立的红色交通线为背景,讲述了潘雨青、邹叔宝等交通员在中共中央交通局的领导下,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在鲜为人知的隐蔽战线上,他们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彰显了熠熠生辉的忠诚精神。该剧自播出以来收视率持续破1并稳步提升,最高达1.560%,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指标第1,微博端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1.2亿,讨论量7.4万。凭借新颖的题材、节奏紧凑的剧情,该剧获得观众、网友、专家的好评不断,可谓收视口碑双丰收。
在总策划袁锦贵的组织策划下,这部“三绝”系列剧的封笔之作《绝密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播出恰逢其时。袁锦贵表示,“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要理直气壮地讲,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要充满感情地讲,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要花大力气讲。”在《绝命后卫师》和《绝境铸剑》的基础上,该剧继续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将镜头对准了从未在荧幕上展现过的“三千公里红色交通线”,题材稀缺,特点鲜明,得到了多位与会专家领导的肯定。injection moldingwww.elt-holdings.com/
易凯表示,闽西“三绝”的创作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有力实践,“三绝”的创作更加印证了总书记提到的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表示,“该剧在提升主旋律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讲好革命故事,把革命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实现了革命题材创新化、年轻化的表达。”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明生称该剧“切实贯彻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电视剧创作模式创新的成功实践。聚焦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整体性挖掘,系统性梳理,系列性开发和连续性的创作,生动诠释了革命儿女勇于牺牲的忠诚底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王浩表示,“《绝密使命》以忠诚为核心主题,展现了这条创造中国党史奇迹秘密交通线使命与贡献,讴歌了潘雨青、邹叔宝等无名英雄,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用忠诚和信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给予“三绝”系列超高评价,称主创走了正确的道路去拍精品,达到了“兼具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艺高峰之作”。
在人物设定上,该剧打破传统革命历史剧的创作桎梏,以潘雨青、邹叔宝等小人物为主角,塑造了一幅无名英雄群像。他们出身于最广大的劳苦大众,脚踩泥土,背靠山林,许多交通员甚至“没有”名字。他们身上散发着和对党、对人民誓死忠诚的精神投身革命,既接地气又极易与年轻观众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和共情。总策划袁锦贵介绍了聚焦小人物的初衷,“交通员都是一批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又是惊天动地的,值得大书特书。”《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评价剧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精彩”,“小人物具备一定的江湖气、烟火气。他们的特立独行让他们从容面对黑势力,以恶治恶,勇敢淡定。让人物一下子充满了人格魅力”。
纪实性+悬疑色彩+主旋律,多元融合创造高品质艺术精品
《绝密使命》依托真实历史和真实人物事迹,故事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将三千公里交通线上形形色色的交通员们鲜为人知的英勇事迹逐个揭秘。专家们认为,《绝密使命》的成功不只体现在题材的稀缺性和传达主流价值方面,也体现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和艺术技巧的精准把控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形容该剧是“经典叙事的继承和发展”,称其“又有历史作为基础,又带有叙事传奇性,以塑造英雄人物为核心,完成了一个叙事的基本结构,既符合审美特征,又有历史价值。”
宏观的历史背景与具体艺术创作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历史的真实再现和艺术的虚构界限间完美融合,与会专家从艺术创作角度表达了《绝密使命》的突破与拓展。《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该剧很好把握了影视创作中“大”与“小”的问题。“在质朴还原、真实再现的创作主旨下,从剧情设置、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层面,让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使命任务在信仰层面得到艺术升华,从而打动人心,与观众产生共鸣。”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称《绝密使命》实现了对历史高度还原的能力和文化自觉,力赞“《绝密使命》是一部取得了情怀和形态双美的力作,更是因为情怀和形态双美才会收获收视和口碑双赢。”
跨越江河湖海的三千公里交通线,《绝密使命》90%以上的场景都采用实景拍摄,视觉效果层次丰富,体现了该剧的纪实性。成千上万交通员的运输工作经海路、铁路、水路、山路接力完成,场景多变,人物形象众多,看点丰富,契合“小站大风云”的主题。而在真实历史的背景下,《绝密使命》用谍战剧手法揭秘隐蔽战线斗争故事,一次一次惊心动魄的运送,一个一个随时可能暴露身份的危险,为《绝密使命》整部剧增添了悬疑性,看点十足,兼具谍战剧故事属性和红色革命题材主旋律气质。专家们一致认为,强情节、多元叙事融合让该剧成为主旋律题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拓展了艺术新路。
获赞“党史教育生动教材”,彰显主旋律剧使命担当
诞生在烽火年代,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是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信息传递和人员输送的重要窗口。这条绵延数千里“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虽然仅仅存在五年,但在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战争中,始终没有受到破坏,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即使在今天,其战略意义也非同小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