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sla 机器人生产节奏进一步明确,目前已订购超万台零部件 特斯拉在弗里蒙特的新生产线上生产了第一台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今年目标生产5k 台,且已订购的零部件足够支撑今年生产1w-1.2w 台,2026 年目标是生产5w 台。 T 链确定性增强,有望迎来反弹机遇。相较于马斯克在1 月9 宣称要在2026 年生产5-10 万台机器人,目前特斯拉量产进度符合预期。我们认为根据明年的生产目标,2026 年特斯拉机器人零部件订单数量将会超过5w 台,量产节奏逐步清晰。马斯克预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会成为人类历史上产销量最高的产品,其销量会是第二名的10 倍以上。 投资建议:T 链依旧是机器人最重要的主线,1)量产阶段,丝杠内螺纹磨床产是关键环节,重点推荐科之鑫(双林股份),关注华辰装备、日发精机、秦川机床;2)无框力矩电机/总成:德昌电机控股、捷昌驱动;3)丝杠是优质赛道,推荐双林股份、贝斯特;4)灵巧手是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推荐捷昌驱动、永创智能;5)灵巧手微型丝杠推荐双林股份、浙江荣泰、雷迪克。 多家车企密集宣布L3 级自动驾驶量产计划 L3 自动驾驶落地加速。3 月18 日,奇瑞、广汽、极氪三家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方案并披露L3 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3月20 日,华为宣布将在2025Q3 推出ADS4.0,有望支持L3级自动驾驶。 奇瑞计划在2026 年实现L3 级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并发布了猎鹰智驾系统,涵盖多个车型,并将价格下探至6 万元。广汽集团则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国内首款L3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并在2026 年加速L3 级车型的量产,未来还将进军L4级无人驾驶市场。极氪科技则发布了H7、H9 等自研的智驾方案,搭载强大的计算硬件和感知设备,其中H9 支持L3 自动驾驶,将首次搭载于极氪旗舰SUV,并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此外,其他车企如小鹏和长安也在加速L3 级和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量产,预计在未来几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得益于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创新,尤其是深度学习和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应用,使得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成本大幅降低,为智驾系统的普及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提升和成本降低,L3 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将成为现实,且市场将迎来更广泛的智驾体验。 投资建议:随着自主品牌智能化推进及车型布局逐步完善、高端车型的逐步推出,未来自主车企有望借助品牌塑造及智能化优势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建议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等智驾加速推进的华为系等主机厂。 推荐标的 我们持续看好汽车行业,维持“推荐”评级:(1)整车:国内40 万元以上市场进入壁垒较高,与华为有深度合作的鸿蒙智行车企有望逐步占据一定份额,建议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等;(2)汽车零部件:下游格局重塑、技术变迁叠加零部件出海,国产零部件迎来发展黄金期,关注成长性赛道:①内外饰:新泉股份、岱美股份、模塑科技;②轻量化:关注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集团、嵘泰股份;③智能化:城区NOA 集中落地,Robotaxi 加速推进,关注中国汽研、中汽股份、华阳集团、伯特利、保隆科技;④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 量产在即,T 链转型机器人的汽车零部件标的机会较大,建议关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林股份、五洲新春、北特科技、贝斯特;⑤北交所:建议关注骏创科技、开特股份、易实精密。 风险提示 汽车产业生产和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涨价超预期;智能化进展不及预期;自主品牌崛起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等政策性风险可能导致汽车出口受阻;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推荐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