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员工制”,是指家政服务人员作为家政公司员工被派遣到雇主家中服务,公司与家政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将家政服务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范畴,在社保、体检服务、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家政服务人员多重保障,意味着广大家政从业人员成为“单位人”,不再没人管、没人疼,其职业身份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也将得到提升。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36条具体政策,被称为“家政36条”。《意见》明确,将通过发展员工制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以及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等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家政服务,既能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能对接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据悉,我国家政服务的市场总规模近年来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推进实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社会对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多样化家政服务的需求还将持续呈刚性增长。
然而,长期以来,家政服务领域标准不健全、服务不规范,存在小、散、低等问题饱受各界诟病,家政行业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此次出台的《意见》围绕“提质”和“扩容”两个关键词,提出36条实实在在、有“含金量”的具体政策,正是奔着解决家政行业供需矛盾而来,释放浓浓政策暖意。
“家政36条”中,备受关注的是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以及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目前,家政行业中占主流的是“中介制”家政公司,但这种公司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
一方面,“中介制”容易让家政服务人员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身份得不到尊重,劳动价值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体现,职业归属感不强,导致家政服务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另一方面,“中介制”的用工模式下,家政服务人员大多呈散兵游勇状,各自为战,且缺乏统一、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指导等,导致家政从业人员技能的专业性不强、“含金量”不足,整体服务质量偏低,与高质量的市场需求脱节。
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将家政服务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范畴,在社保、体检服务、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家政服务人员多重保障,意味着广大家政从业人员成为“单位人”,不再没人管、没人疼,其职业身份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也将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回炉”培训一次,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可通过高职扩招专项考试、专升本等多种渠道提升学历等,既可以让从业者干得安心,也能让购买服务的家庭用得放心。
“员工制”在家政行业初试期间呼声却各有不同。“为家政人员缴纳社保,这笔费用由谁来出?”是行业讨论较为激烈的。
由雇主支付,会增加不少成本,对部分雇用钟点工等短时家政人员、家庭条件一般的雇主来说,有点吃不消。
而由家政企业来承担,在家政人员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恐难负荷。
无论怎么说,“员工制”都将是家政企业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希望通过“员工制”的推进来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家政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作者信息:家政人(WeChat :yuer-whbb)家政平台倡导者,2015年在拥有100万用户和10万服务者的O2O家政平台任职城市经理,负责广州和佛山整体业务,运营和管理230家合作商,现在对接全国1000多家公司和学校考证和营销服务。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