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的美篇

沂露 健康养生 2024-12-16 4 0

妈妈第一次坐汽车


王好元口述 李社明整理


(征求意见稿,没有定稿前,不能公开发)

进入九月,妈妈带领我们紧张的做上新疆的收尾工作了,工作量非常大。幸好,姐姐抱着两岁的儿子牛娃子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帮忙。白天,我们按照妈妈的安排,有条不紊的精心的完成着每项任务;晚上,俩个妹妹缠着妈妈要听故事。

妈妈笑看着说:“那好吧。我们上新疆的第一站是平凉。我就给你们讲讲在平凉民间流传的了几百年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吧”

俩个妹妹高兴的说:“好!好!”

妈妈为了使妹妹高兴,就一字一句的给她俩个讲开了。

妈妈讲:“你爸爸和你大舅生前经常讲这个故事。位于崆峒山下的二天门、三天门、养子寨,如今虽然只是三个村庄的名称,但在民间传说中,这三个地名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二天门、三天门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之地,养子寨之名源于穆桂英在此生下杨文广。

据传,北宋仁宗年间,宋、夏连年战争,夏主李元昊向大宋下战表,率兵进犯渭州(今平凉),在渭州城西摆下三道天门阵,诱宋军深入,渭州城告急。渭州经略使差人星夜兼程,将战书送往东京汴梁,仁宗皇帝阅后龙颜大怒,下令调遣镇守山西雁门关的杨家将前往渭州解围。六郎延昭接诏后,命儿子杨宗保及身怀六甲的儿媳穆桂英为先锋,率领三千精兵催马扬鞭疾驰渭州。

到达渭州后,杨延昭带兵驻扎在城内,老百姓杀猪宰羊,备酒夹道欢迎。杨延昭及杨宗保、穆桂英催马来到西城,登上城楼向西观望,只见黑压压的西夏兵马,在城西十里之内布下三道天门阵。一群夏兵夏将挥舞狼牙棒在城下呐喊叫阵。杨宗保、穆桂英见状,向父帅请战,策马持枪冲入敌阵,与夏兵展开激烈的拼杀。杨延昭伫立城楼助阵,西夏兵将一看穆桂英身后的“穆”字令旗,目瞪口呆,几经交战,个个败下阵去。霎时,布防严密的第一道天门阵被穆桂英杀出一道豁口,西夏兵马退出天门阵败逃,穆桂英破阵收兵回营。

翌日,又有西夏兵在城下叫阵,穆桂英带精兵良将出西门,策马前往二天门迎敌破阵,只几个回合,便战胜敌将。穆桂英手持佛母紫金枪,在敌阵中往来冲杀,西夏兵阵脚大乱,仓皇退回三天门。穆桂英见敌人弃阵败退,率众将士乘胜追击,夏军兵败如山倒,尸横遍野,一举大破天门阵。西夏残兵败将越过泾河,绕龙首山向三关口、瓦亭峡撤退。穆桂英策马追击至距泾河南岸一土寨时,忽觉腹中胎儿翻动,肚子一阵阵隐隐作痛,她勒马前往寨中,在寨子一土墩上生下了儿子杨文广。

随后,杨延昭、杨宗保与焦赞、孟良率兵马追击夏兵,夏主李元昊据守三关口天堑,屯兵瓦亭峡。杨家将大胜元昊于三关口,令焦赞、孟良屯兵修筑安国镇,欲与元昊展开决战……”

杨延昭病逝后,16岁杨文广被朝廷录用。二十九年后,他跟随陕西宣抚使、名将韩琦征讨贼寇张海有功,被提升为殿直。44岁时,被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的名臣范仲淹招至麾下使用。两年后范仲淹离任,他又投身驻守渭州的狄青门下。因在渭州抗击西夏有功,升任德顺军(今宁夏隆德)知军(州官为知州,府官为知府,军官为知军)。因追随狄青征讨叛乱有功,晋升为宋军的中级将领。不久,被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成为宋军的高级将领。在此后的十一年间,杨文广率军驰骋在大宋的西北边陲,与西夏军队进行较量。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是熙宁元年(1068年)筚篥(bì lì)城(今甘肃甘谷)大败西夏军,提拔为泾州(今泾川县北)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知军。他到平凉上任时,已是一位69岁的白发老将了,却依然战斗在保家卫国的

宋夏、宋辽边防第一线,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平凉、庆阳、延安一带与西夏作战。

他在任期间,宋夏边境基本稳定,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姐姐和我以及俩个妹妹都听的入迷了。尤其是我,听的还不过瘾,要求妈妈继续讲。

姐姐劝道:“夜深了,让妈妈休息吧。妈妈心里装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前,她走到哪里,就把故事讲到哪里。只要妈妈一闲下来,她的身边就围来许多人,特地听妈妈讲故事。等你们离开故乡,坐上公共汽车、火车以后,走一路、妈妈给你们讲一路的故事。”

大妹妹抓着妈妈的手说:“妈妈,等我们坐上公共汽车、火车后,您可要天天给我们讲故事啊。”

妈妈说:“我一定给你们讲。”

1968年9月23日,我们离开故乡后,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步行20多里路,来到了西兰公路旁边墩台毛女子堂姐家,受到了她们一家人的热情接待,我在生产队继续处理遗留事。下午二点钟,我在六妈家吃过饭,就和我们家族的人依依不舍的告别。

我害怕母亲和我及两个妹妹同时离开六妈家,亲人会伤心的流泪,所以我安排妈妈和妹妹们先走。可到我要离开六妈家的时候,六妈伤心的哭了,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俩的哭声影响到了家族其他人的情绪,他们也跟着哭了起来。

我意识到要赶快离开,还要在天黑前赶到燕雷家和姐姐告别,很快到毛女子堂姐家和母亲会合。我强忍着泪水,抬起头和六妈及所有亲人们一一告别。

我大步流星的翻山越岭赶到姐姐家。姐姐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狼吞虎咽的填饱了肚子,起身向姐姐告别。姐姐执意要送我一程,她一直把我送过了水流喘息的泾河。

“您赶快回去照顾二岁的牛娃去”。我再三叮咛姐姐不能流泪。

我说:“您一流泪我也要流泪,我们走新疆您应该高兴,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您要高兴的笑,不要伤心了。我们在新疆把日子过好了,我会回来看你的。”

姐姐满意的答应了我,我扭头迅速的向西南方向走去。走了几步,我回过头。挥手向姐姐告别,只见她掏出手娟擦泪,我也难过的流泪了。

我挥手向姐姐说道:“姐姐你不要难过了,我会很快回来看您的。”

姐姐满意的回答我:“你放心的走吧!请代我照顾好妈妈,代我敬好孝。”

我大声回答:“请姐姐放心,我会做到的。”

我再一次转过身向西南方向奔去。我走了六十多米远,回头看姐姐时,她仍然站在原地望着我,仍然用手绢在擦着眼泪,我收住脚步,再一次大声向姐姐喊道:

“姐姐你就放心的回去吧!我们一定会安全到达新疆的”。

姐姐听了我的话,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河岸。挽起裤腿涉水过河了。

我赶到墩台时,一轮红日已经退到了山顶。我迎着夕阳的余晖,来到了毛女子堂姐家,终于与妈妈和妹妹会合了。毛女子姐全家人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晚饭后,俩个妹妹硬是缠着妈妈讲故事。

妈妈只好对她俩说:“明天,我们就要到平凉了,我给你们讲讲平凉的故事。”

  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平凉的名气很大,曾经一度是著名的皇家牧场(养马场),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鸦片战争前。平凉常年为朝廷军队提供大量的优质战马,在朝朝代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姐夫张定民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后,就赞同的说“妈妈讲的非常好!从伏羲氏‘教民佃渔’到战国秦初乌氏倮的‘斥卖牲畜’,都可以看出古代平凉畜牧发展的情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北地郡置牧师令,主管畜牧业生产,设牧师苑,主管马、牛、羊等家畜经营。至汉代,这一带‘畜牧为天下饶’。唐置陇右牧平凉郡监牧,宋在德顺军、渭州置“马市”,《太平寰宇记》记述了当时的谚语‘朗枢女枢、十马九驹,安阳大角、十牛九犊’。”

妈妈说:“定民讲的很对!尤其是唐王朝对陇右牧极为重视。(陇右牧,是中国历史上由官方经营的最大牧场之一。)

陇右为陇山之右,古时也是甘肃东部的称谓。陇右牧是隋代在马牧基础上接手建立的)。具有鲜卑血统的太宗李世民,一生征战,当然更知道骑兵是战争中的决胜兵种,故非常重视马政建设。唐太宗任命朔州人尚承奉御张万岁为太仆少卿,专司马政。贞观年间出于经略西北的需要,唐王朝制订了系统完整的马政机构和制度,在陇右地区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监牧基地,大力开展对外马匹贸易。这一政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唐军提供了大量优质战马,在唐朝前期的开边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陇右牧取得的重大成就,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到灵州视察时,还亲临陇右平凉观马政,视察养马业。史书记载“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其时天一縑易一马。陇右畜牧业的大发展,直接影响了全国马价的普遍下降。

在高宗仪凤元年设立陇右诸监牧都使,首任为太仆少卿李思文,以后的监牧都使多为宰相或亲王兼任,可见其重要程度。

发展畜牧措置有方的张万岁,被后人誉为“大唐伯乐”,他不仅为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也同时成为一代养马专家,光耀中国马政史。至今人们在谈到马的年龄时,都用一个奇特的称谓——“齿”,而非“岁”。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为张万岁的名字避讳。

天宝十二年,陇右平凉共养马总319387匹,内有133598匹骒马。此后,发生了安史之乱,吐蕃乘隙东侵,经营历时121年的陇右牧没于战乱。

明设平凉郡群监牧,后改为太仆寺苑马寺,对巩固边疆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明初,为解决马匹紧缺,承袭了唐宋以来行之有效的马政管理手段,置群牧监,后改为太仆寺。明代马政机构的设置,始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永乐时期基本定型。陕西、甘肃行太仆寺、太仆寺设置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寺衙门治平凉府,为官牧机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立了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5个行太仆寺。其中陕西行太仆寺设少卿、丞各一人,衙署就在今平凉市粮食和物质储备局所在地。

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李攀龙的这首题为《平凉》的诗就是佐证:“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期望明王朝像秦汉强盛时扬威塞外的图景。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为用兵西北的需要,在甘肃广设营牧场。鸦片战争前,各牧场皆繁荣兴旺,其产出大批牲畜除调给军队和屯田外,还参加驮运矿石、救灾赈恤。道光六年(1826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清廷先后从天山北路和陕甘运兵3万前往征讨,动用马匹不下5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各朝代实行的监牧政策特别是马政,虽然在某些时期加重了百姓的税负,但总的来看对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固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马政兴则国运兴,马政衰则国运衰。甘肃作为边远内陆省份,自然也是随国运张弛而盛衰交错。实际上,自宋代以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甘肃已经开始偏于落后。至近代,随着马匹在战争中的优势渐退,以及民间养马成本较大,作为重要的牧马基地的平凉牧场、山丹军马场等等,其走向衰败也成历史必然。

夜深了我劝妈妈和妹妹睡觉,明天还要赶往平凉。可我和姐夫张定民聊得话题太多了,越聊越投机,我感到十分满意,我考虑到明天早晨就要奔赴平凉了,姐姐全家有这么热情,我该给他们送点纪念品,于是我打开包袱拿出了最心爱的小说《西游记》,送给了姐夫,这可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要上交的禁书!这本小说我保持了多年有空就看的,准备带到新疆再好好阅读,我把这本书看的非常重要。准备上新疆前我把所有的重要东西都和这本书放在一起。其中有重要的户口、粮食关系转移证。送这本书前,我就压根儿把书内夹的粮食关系和户口的事忘的一干二净,就把这本书糊里糊涂的送给了姐夫。

农历9月24日,母亲带我和妹妹乘公共车赶到了平凉西郊汽车站。吃过中午饭,母亲带我们住进了汽车客运站招待所,买好了25日早晨5点去兰州的公共汽车票。

母亲安排我把明天要带的东西好好清理一遍。我迅速把包袱摊在了床上,逐项检查了带的所有贵重东西。突然,我发现户口和粮食关系不在了,我吓得面如土色,瘫痪在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了下来,妈妈关心的问我:“你病了吗?身体哪里不舒服?”

我难过的告诉妈妈:“不得了了,户口和粮食关系丢了!”

妈妈和蔼的对我说:“不着急你在慢慢的找一遍看看。”

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再次在包袱里面找了一遍,仍然一无所有。猛然间我终于想起来了,昨天晚上给姐夫送《西游记》书时,书里面夹的户口、粮食关系忘记取出来了。我把实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我说:“既然没丢就太好了,放到你姐夫家就是好事,等到上了新疆,再写信让你姐夫寄上来。”

我对妈妈说:“还没上到新疆我就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忘记带这两件贵重东西,我上到新疆没办法向我大哥和二哥交代。”妈妈安慰我说:“你不要难过,到了新疆我给你两个哥哥解释。”

我对妈妈说:“现在离天黑还有三个小时,我现在出去找便车赶到墩台,拿回这两样东西。”妈妈不放心的问了招待所的服务员,天黑前还有没有到花所去的班车。

服务员告诉妈妈,二十分钟以后还有今天最后一趟去花所的班车。

妈妈终于同意了我乘公共车赶到花所,再步行十里路赶到墩台取回户口和粮食关系。

  我深知去时候的路容易,往回赶的路就艰难了!公共车只在花所停留十分钟就返回平凉了。我下车步行十里路,最少需要一个小时,再从墩台步行到花所十里路也需要一个小时。如果再乘坐公共车返回平凉,就等到明天上午了 。可是时间不等人,妈妈已经买好了明天早晨5点去兰州的长途汽车票。我必须步行,连夜要走完110里路赶到平凉,明天早晨和妈妈一起去兰州。我对妈妈没敢说真实情况,喝了两口开水,就直奔平凉市盘旋路。登上了东去花所的短途班车,车到花所,我马上徒步十里路赶到了墩台。

九月的天非常短,我赶到墩台时已经夕阳西下了,在农田里干活的人都陆续回到了家中准备睡觉。恰巧碰到了姐夫、姐姐背着沉重的芦苇从河边干活回来了,他俩见到我都吃惊的问,你怎么又回来了。

我急忙向他俩解释:“我回来取户口、粮食关系。”

姐姐吃惊的问我:“你把粮食关系丢到哪里了?”

我说:“昨天晚上给姐夫送书时,忘记从书里取出户口和粮食关系了。”

姐夫急忙从柜子了取出书,翻开书一看,书中果然夹着户口和粮食关系。 我急忙把这两种关系装进口袋里转身就要上路。

姐姐急忙劝我说:“天黑了,公共汽车早停了,这一百多里路你怎么走?还是住一晚上吧,等到明天天亮,再坐公交车去平凉吧。”

我马上给姐夫、姐姐说明不能住的原因,向他们告别后,就大步流星的沿着西兰公路向平凉徒步前进了。

我越走越乏,两腿无力,浑身酸痛。饿了就吭几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在公路边的渠沟里喝几口发臭的水。两腿实在迈不动了,我就找来一根木棍拄着走。我多么渴望从东向西奔驰而来的车辆能够停下来拉我一程。在我浑身无力的时候,我渴望奇迹出现。每当从东而来的车距我二三十米的时候,我都要收住脚步转过身,招手示意驾驶员停车带我一程。

我徒步走了16里路,在四沟的下面开始挡车,一直走到大虎沟,都没有挡住车。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有上百辆车从我身旁呼啸而过,竟没有一个驾驶员停下来帮助我。

我实在太累了!从7月份开始,我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做着繁忙的上新疆准备工作。仅卖粮食兑换粮票这项工作就十分令人头疼。上千斤的口粮和自留地收的粮食,都要由我背到三十里外的玉都,和二十多里路的王村、党原的粮站兑换成粮票。每开一次介绍信,只能兑换50斤粮票。我往返穿梭这几个粮店,终于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3000多斤的粮食兑换成粮票,这项工作累的我四肢无力。中秋节前,还在妈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大搬家,我能不累吗!

今天,跟随妈妈到平凉后,没有休息就返回到墩台姐姐家,然后又连续在黑夜里徒步走了50多里路,又饿又乏,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只觉的头晕目眩,就一头栽倒在路边失去了知觉。

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青年把我救起,并大声的呼喊着:

“年轻人你醒醒、醒醒!”

我终于苏醒了,不停的呻吟着。我 看到我身旁停着一辆解放牌大卡车。

中年男子马上从驾驶室拿出小水壶往我嘴里灌了几滴水,我千恩万谢的连声说谢谢。

这名中年男子说:“我是这俩车的驾驶员,我在距你前方30米的地方就看到了路边趟着一个人,吓了一跳。我还以为前面路过的汽车把你撞到了!我急忙停下车,到路边的这个生产队堆放粮食场里,请来了一个年轻的看场人,让他和我一块救你。”

我睁眼一看这个青年男子我认识他,他是我们平凉三中的同学,他比我高一级。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就在三年级的甲班。我对这名青年男子说:“谢谢你,你是我们一个学校的同学,你比我高一级。”

这位青年男子吃惊的望着我,他对我说:“我怎么不认识你?”

我对他说:“我同一个大队的同学王林中就和你在一个班里。”

驾驶员带着疑惑的眼光望着这名青年男子说:“对不对?”

这名青年男子说:“对的,有这个同学。”

这位好心的驾驶员俯下身子扶着我和蔼的说:“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晕倒在公路边?”

我就慢慢的把上平凉和返回墩台取户口和粮食关系的情况向师傅详细的诉说了一遍。又把取回的户口和粮食转移关系递给师傅看了一遍。

师傅非常同情我,他安慰我说:“你不要着急,我是庆阳地区运输公司的驾驶员,今天开车要上平凉办事,正好我把你带到平凉吧!”

他搀扶着我进了驾驶室,发动着车辆在向看场的年轻人挥手告别后,就驱车向平凉奔驰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驰,汽车安全的停在了平凉客运站招待所前,好心师傅招呼我下了车。我问他姓名地址时,他却微笑着摆摆手说:

“做这点小事,不值得你永远记着它,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就和我握手告别了。

我迈步跨进招待所母亲住的房间时,我吃惊的发现母亲没有睡,她坐在床上一直在等着我。母亲看到我平安的归来她非常高兴,她劝我休息一会。

我对妈妈说:“快到5点了我坐一会,稍微缓一缓精神,我们就往汽车站走吧!”

母亲下床招呼两个小妹妹起床洗脸,喝了点开水,就离开了招待所前往长途汽车站。

妈妈带我们顺利的登上了西去的长途汽车。不一会,汽车就发动着了,开足马力向西前进。

汽车在西兰公路行驶了一会,就到了平凉与固原交界处的崆峒山东麓的六盘山下。

这时,有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道:“我们到三关口了。”

妈妈惊奇的问:“这就是几百年来传颂的杨六郎把守的三关口吗?”

年轻人答道:“是的。”

三关口是指三个关口的要隘。至于哪三个关口,史学界说法不一。《固原县志》载,一说为六盘、瓦亭、萧关三关。一说为制胜、六盘、瓦亭三关,以萧关总摄三关,从地理位置看,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瓦亭峡到三关口,是一个长约10余公里的狭长防御带,这里谷依群峰,关临深谷,两山加峙,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三关口曾是唐、宋帝国与突厥、吐蕃、西夏、金兵交战的最前线。在平凉城以西几十里外便是六盘山,六盘山脉与崆峒山相连,在甘宁交界处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也是继长城之外,历代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主要关隘,闻名华夏。传颂着“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千古逸闻。

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热情地说:“三关口古名弹筝峡,又名金佛峡,北宋时归平凉辖治。三关口有六郎庙,山门塑白马二匹,有两块石碑。由三关口向东,至安国镇东有座古城墙遗址,俗名为‘焦赞城’、‘孟良城’,传说是焦赞、孟良抗击西夏时筑造的军事据点。”

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一直行驶在平凉至静宁的公路312国道上。

中午吃饭以后,小妹妹对妈妈说:

  “妈妈,您以前给我讲的一个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鹿每天都在跑。终于,有一天,它想休息就停了下来,它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站起来。就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座山快到了吧?”

旁边的一个中年阿姨笑嘻嘻的说:“哦,那叫六盘山,马上就到了。”

我和妹妹们都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们神往的六盘山。

  大妹妹说:“妈妈,您以前还给我们讲过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传书、鬼门关的故事呢。”

  六盘山 ,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

  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它山峦重叠,连绵,各种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壮观,是镶嵌在塞上江南的一颗明珠。这里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和必争的军事要塞重镇,更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这里聚居。文化遗存具有“古”、“贵”、“多”的特点。 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时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后病逝于此。 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312国道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山地东坡陡峭,西坡和缓。

  妈妈和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飞快地奔驰在六盘山的公路上。

  当公共汽车经过泾河边时,妈妈惊奇的说:“泾河在这里并不显得汹涌澎湃,只是一条不大的溪流。”

  妈妈的话刚落音,我的目光立即转向了泾河。泾河的源头,隐藏在六盘山的深处。她从山间奔流而来、奔流而下,带着些野性,一路歌唱、一路跳跃。她虽然和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初次相见便有如此的亲切,就像是手足兄弟失散多年后的重逢,热情奔放,又带着些羞涩。泾河的水清澈的就像是从没有人烟的雪山而来。

  妹妹不解的问妈妈:“一样的泾河水,为什么到了我们那里就成了浑浊的水呢?是谁向清澈的泾河水里加入了那么多的泥沙?”

  妈妈深沉的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晚上到了宾馆,我慢慢给你说吧。”

  不知不觉车已驶进了六盘山区,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行驶着。由于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山里的植被覆盖很好,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从阔叶林到针叶林到草甸,密密匝匝把大山覆盖的不留一点缝隙,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清新的空气让人流连忘返,虽然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地带,但是谁能想到,在宁夏的山区还有这样的景观!

  妈妈透过一层蒙着水雾的车窗向外望去,山里的景致更有一种朦胧的美:山峰连绵起伏,峰峦叠蟑。向山上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巍峨的顶峰;再极目向下眺望,六盘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看到山底的景色天差万别,只见云雾缭绕,这漫山的云雾就像是给整个六盘山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薄纱,宛如梦中仙境。让我想起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来。

  公路犹如一条银白色的绸带,镶嵌在绿色的青山之中;一辆辆汽车好像一只只小甲虫,在慢慢爬行;那绿油油的梯田仿佛是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满山的松树傲然挺立,像是一个个身着绿色军装的卫士,时时刻刻守卫着美丽的六盘山。

  六盘山,在妈妈的心目中最让她震惊的就是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登上六盘山顶峰,面对西面高峰白云,凝望阵阵南飞雁,豪气冲天,即兴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从而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 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邀请,毛泽东书写长卷并将墨宝赠予宁夏人民,激励宁夏人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的结构同上阕一样,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六盘山上高峰”,点明六盘山题意,并告诉读者,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高峰之上。高峰是作者描写的一个大的背景,这个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别:“红旗漫卷西风”。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象征着胜利。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作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妈妈和我们翻越六盘山时,山里的天气也特别的配合,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虽然妈妈和我们没有当年万里长城的英迈豪气,但是置身在美丽的六盘山,我们的心情依然激荡,我们深深感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生活,更要珍爱生命!

  妈妈和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过了宁夏自治区隆德县、甘肃省静宁县后,我就在座位上抱头呼呼入睡了。一阵阵的冷风把我折磨醒了。我定睛向窗外一瞧,汽车在缓慢的爬山了, 路边的杨树柳树等各种树木叶子都已经落完了,枝头上挂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难怪我被冻醒了,这里的气候跟我们家乡的气候相比,差别太大了!家乡的秋季作物还没有收割完呢,部分地里还长着庄稼呢,这里却白茫茫的一片。

  我不解问乘务员:“师傅,我们现在到哪里了?”

师傅告诉我说:“我们现在上华家岭。”

母亲一听华家岭三个字,她就来精神了,她兴致勃勃的对我说:“你爸爸以前经常讲杨家将的故事,杨继业率领宋朝部队与西夏部队在两狼山决战,不慎中了埋伏。杨继业命令杨七郎突出重围,赶到元帅潘仁美哪里搬兵。潘仁美不但不发兵,还公报私仇乱箭射死了杨七郎。杨继业在埋伏圈里奋战几日,寡不敌众,只好撞死在李陵碑,为国捐躯。后皇帝命寇准审理潘仁美,可潘仁美逃跑,一直逃到华家岭,才被杨六郎追上。将其杀死,为父亲、弟弟报了仇。”

这时,乘务员向大家介绍了华家岭的情况,他说,华家岭位于甘肃省通渭县西北部,西邻安定区,北靠会宁县,南接马营镇,东接北城乡、义岗镇。境内沟谷纵横,岭梁交错,属二阴温寒山区。

接着,乘务员又给大家讲了华家岭阻击战的故事。他说,华家岭阻击战是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大会师前后10多次战斗中最为艰苦、惨烈的一战。

1936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陆续进入陕甘宁交界的广大地区,即将实现胜利会师。不甘失败的蒋介石紧急调集胡宗南等部约25万余人,企图通过组织“通渭会战”将红军主力部队压制于黄河东、西两岸一举“歼灭”。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阴谋,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挥师北上,向静宁、通渭、会宁集结,国民党第3军王均部、第37军毛炳文部也紧追而来。

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和会宁县之间的华家岭,当时是“西兰”(西安至兰州)公路的必经之地,敌人企图在这一带控制红军北上、西进,而红军要粉碎其阴谋就必须御敌于西兰公路以南。

10月20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担负后卫任务的红5军在华家岭地区设伏阻击敌人。此时,红一、四方面军先遣部队已在会宁会师。在胜利会师消息的鼓舞下,红5军官兵斗志旺盛、士气高昂,连夜构筑了野战工事。

10月22日,四方面军主力已全部离开通渭进入会宁县境。已追至下马营镇的敌37军9个团自恃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排着4路纵队气焰嚣张地沿公路向华家岭扑来。

红5军军长董振堂令红37团在华家岭南一带阻击敌人。一场空前激烈的阻击战在下马营至华家岭20多公里的山梁和沟壑间打响了。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埋伏在华家岭公路两侧山头上的红37团立即发起攻击,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敌人惊慌失措,仓促应战。一声冲锋号响,全团指战员冲出战壕扑向敌阵,顿时杀声震天,敌尸遍野,30多名未来及逃命的敌人被俘。短短30多分钟,一场伏击战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

敌军原以为红军经过长途跋涉不堪一击,没想到战斗力如此强盛,受挫后变得警觉起来。午后,敌人先用迫击炮轰击红37团阵地,随后以整营、整团的兵力集中冲锋。红5军37团与39、43、45团轮番上阵,阻击9倍、并有7架飞机配合的敌人。红37团团长李连祥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双墩梁、回回湾、孙家梁等高地。敌派出6架飞机在双墩梁、回回湾一带轮番轰炸,冲天的沙石,滚滚的浓烟笼罩在华家岭上空。就这样,在华家岭公路两侧,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整整鏖战一天。37团边打边撤、伤亡严重,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

10月23日,敌第3、37军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全力向华家岭的红5军阵地发起总攻。红5军第39、43、45团分别占据周围山头有利地形,接连打退了敌军的5次冲锋。敌见正面进攻不能奏效,便调来7架飞机助战。红军的作战工事都在光山秃岭上,没有树木遮挡,敌机的轮番轰炸和俯冲扫射使红军伤亡剧增,副军长罗南辉不幸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当红37团赶到大墩梁时,红39、43、45团已经伤亡惨重。

敌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又接连组织冲锋。红5军各团虽组织了几次反冲锋,但未能有效打退敌人,只好沿杜家梁、毛牛川向会宁县城方向撤退。敌机穷追不舍,轮番狂轰滥炸。敌军乘势蜂拥而来,将红军团团围困在毛牛川。在“报仇!报仇!”的呐喊声中,红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一样跃入敌群,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枪托、木棒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杀。经过持续两天的血战,红5军最终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华家岭战斗,红军给敌人以重创,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消灭在西兰公路以南的企图,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红军西渡黄河、东进陕北赢得了时间,打开了通路

夜幕降临了,我们乘坐的汽车还在华家岭上盘旋着。不一会,汽车就开进了岭上的一个招待所。这个招待所全是一孔孔窑洞组成的, 窑洞外面没有围墙,下面就是几十丈高的盖塄。

招待所的服务员热情的招待我们住进了窑洞,并反复叮咛我们每个人晚上不能出来走动,掉下山崖责任自负。

尽管这里是穷山沟的招待所,寒冷的窑洞内没有煤烧。烧着柴火,但却很暖和。

经过一天一夜长途跋涉,妈妈和我们都十分困倦,吃了一点面条就呼呼入睡了。

第二天早晨天明,我们就冒着岭上刺骨的寒风乘车出发了,那时车上根本没有空调,西兰公路没有铺沥青全是沙石,汽车跑起来既颠簸又慢。这个岭太长了,吃中午饭时,汽车才平安的爬完了岭上艰难的路程。

太阳偏西时,我们才来到了兰州市汽车东站。出站时妈妈带两个小妹妹都顺利的出去了,可我遇到了麻烦!一个工作人员他硬要我打开包袱,我按他说的把包袱的东西全部拿了出来,除过我们四人几件换的衣服外,全部都是我以前读过的书,大部分还是我小学、中学读过的课本。工作人员让我把这些东西背到值班室,放到称上一秤39公斤,他要罚我款。

我急了,我说:“我是学生,带以前在学校读过的书上新疆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理所当然,又不是带的其他的东西。学生的课本不应罚款。”

我从口袋里掏出了平凉市第三中学开的到吉木萨尔第一中学学生关系转学证,递给值班人员看。

值班室了坐着两个工作人员,一个胖一点的年约50岁的中年人坚持要罚款。另一个年约40岁的工作人员慢慢的走过来把我带的书看了一阵,就回到座位上坐下,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望着我挤了几下眼睛,头向门口摇了几下。我心里非常清楚,这位慈祥的叔叔给我送了个暗号,示意我背上东西走吧。他不好向对面的那位胖一点的工作人员直说罢了。

我迅速的整理好书籍,打好包袱,扛到肩上就大步流星的向母亲走去。

母亲担心的问:“罚了多少钱?”

我高兴的回答:“今天我遇到好人了,一分钱也没有花。”

妈妈听了很满意,就带着我们赶到客运站招待所登记了休息的房间。

  真是谢天谢地,妈妈以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从来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她这次带我们出远门,连续两天坐长途公共汽车,已经颠簸了九百多里路。

离故乡时,舅舅和姐姐等亲戚们都担心她晕车、呕吐、恶心等等,但妈妈都没有出现过这些状况,使我非常高兴。

妈妈高兴的对我说:“我抓养你们兄弟姐妹6人吃了好多苦,在我38岁的时候,你爸爸就离我而去,我经历的苦比黄莲还苦。现在我要带你们上新疆,和你两个哥哥、嫂嫂、还有侄子们团圆,这是老天保佑我吧,所以我没有任何反应。”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高兴的笑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沂露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