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崭新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日前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和市政府督查室(热线办)热线二处分别被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在6月25日举行的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勉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张保国作为4名发言代表之一在表彰大会上作了发言。
6月30日上午,省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表彰大会,会上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决定》,我市有4人、3个集体被授予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这些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均来自基层和工作一线,他们是全市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业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满意”;他们展现了公仆本色,赢得了人民信赖,是全市公务员的模范典型和学习榜样。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对全市公务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拼搏和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向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学习,对标榜样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人民满意”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增光添彩,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70华诞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
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的排爆英雄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公安特警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尖刀和铁拳,时刻面临生死考验。而排爆警察的工作更是与死神共舞,往往生死就在电光石火一瞬间。
怀着保家卫国的志向,1984年,张保国考入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学习弹药专业,从此与排爆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他转业到济南市公安局,成为全局第一个专业排爆手。2002年排爆中队一成立,他就定下了一个规矩:“我是队长,我党龄最长,我就是第一排爆手,只要有危险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谁的党龄长谁上。”这个规矩一直坚持到现在。
从事排爆工作二十年,张保国早已记不清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危险的是2005年3月2日,他和几位同事销毁废旧弹药,一个锈蚀严重的发烟罐突然泄漏,发烟剂接触空气迅速自燃,来不及多想,他向身旁的人大喊一声“快跑”,自己飞身向前一脚将其踢开。不料发烟罐引发了火药爆燃,“轰”的一声,一个大火球把张保国裹了进去,炽热的火焰使他瞬间变成“火人”。在战友的帮助下,身上的火扑灭后,他就被火速送往医院。此次事故中,张保国落下七级伤残。而他的母亲由于伤心过度,从此一病不起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作为儿子,这让张保国迄今都难以释怀。尽管如此,张保国在出院后的第三天,双手缠着绷带再次出现在一家医院的排爆现场。
作为人民警察,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利益在前,个人安危在后。2014年1月2日晚上,济南某物流中心发现一个爆炸装置。周围店铺林立、人员密集、车水马龙,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情况万分危急,容不得张保国考虑自身安全。他穿上80多斤重的排爆服,拿上锋利的工具刀,趴在地上细致观察后,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外包装,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装了十几公升的汽油,还有两包黑火药、电瓶、电线,此外还有一个电子定时器。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面对复杂的结构、杂乱的电线,张保国果断拿起剪刀,剪断了最关键的那根。拆除之后才知道,定时器定在23时,原来留给他的时间只有短短13分钟!巨大的危险解除了,当站起身来的那一刻,张保国突然感到,夜色中的泉城济南,万家灯火是那样的美丽祥和。
在张保国成为排爆手的第一天,他就知道他的职责是用生命守护生命,死神每分每秒都可能出现在身边。他所经历的100多次排爆任务,每一次都是与死神争分夺秒。妻子担心他的安危,曾劝说张保国调离排爆岗位。而他却说,“局里就我一个人是学这个专业的,别人干不更危险吗?我觉得,我做警察的价值就在这里。”
【点评】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张保国20年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最前沿,将忠诚镌刻在一次次生死抉择中,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百姓平安,用忠诚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彰显了人民警察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他带给我们的,是撼动人心的信仰力量。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济南市文明办综合协调处处长 范立振
倾情灌溉城市文明之花 香溢百姓幸福生活
2017年,济南市以省会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济南市在全国文明城市省会、副省级城市测评中位列第一……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一个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范立振的青春和汗水。
文明城市创建是项系统工程,而范立振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涵盖的7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指标烂熟于心,认真研究细化分解,形成了各级各单位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全市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商场超市、老旧社区、窗口网点、公交站场、城乡接合部……范立振对每一个测评标准及测评地点都了如指掌,只要发现问题,他始终坚持“事不过夜”的原则,为此同事都叫他“济南活地图”。
范立振所在的处室牵头负责全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但该处室的工作人员比较少,工作任务重,工作力量薄弱,工作压力很大。范立振不畏困难,坚持和大家一起出思路想办法,先后建立了市民巡访团、市民拍客团、文明交通、12345创城热线等微信平台,组织拍摄问题曝光片,进行问责通报,开展帮扶共建社区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合力。像行人乱闯红灯、不各行其道、乱翻护栏等交通秩序问题,以及背街小巷脏乱差的现象一直是我市的顽疾,范立振负责协调组织召开全市交通秩序和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大会,组织研究整治举措,迅速掀起全市交通秩序和背街小巷整治行动热潮,“路口上的文明”享誉全国,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范立振每年组织创城督导组对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实地考察迎评工作进行检查,他把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问题作为入户调查工作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创城每年为群众解决身边问题20余万件,2017年中央测评组入户调查400户无一拒访,创造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奇迹。
【点评】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范立振将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兢兢业业工作,只为让城市的明天更文明更美好。他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济南市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耿汝年
引数字经济之活水 助泉城新动能涌喷
这两年市中区的数字经济很“红火”,这背后离不开专业“操盘手”耿汝年的辛勤付出。2017年初,时任重庆市经信委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的耿汝年毅然返回家乡济南,出任市中区大数据业服务中心主任,主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济南是我的家乡,能以我的所学所专回报家乡父老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回到家乡后的耿汝年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到三周,他带领团队迅速完成了《市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路径》的报告。在各方支持下,不到2个月,由他主笔完成了开展“数惠市中”行动计划、实施“数聚、数创、数融、数链”四大工程的顶层设计文件,同时,还创新性提出“四位一体”和“552”工作法,成为全市最早系统做好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的区县。
有了宏伟蓝图,下一步关键在于积极落实。基于多年在ICT业界的经验,根据产业特性、企业痛点,经过反复论证,耿汝年系统提出了“精抓痛点、紧抓核心、借力发展”的招商策略和“广搜信、速盯准、死抓牢、力邀请、实落地”的“五步”招商法。他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努力,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发扬“钉钉子”精神,秉承“智招智引”,用诚心、悉心和恒心推动产业快速落地。
短短1年多时间,市中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一些知名企业、潜在独角兽和“千里马”企业在此“落户”。2018年2月,市中区发展数字经济的做法作为山东地方改革典型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市中区获批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成为组织上对耿汝年工作的最大肯定。因平时白天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有整块时间,为了快速推进工作,耿汝年经常加班到凌晨,几乎没休过周末,“把家当成宾馆”成了他的状态,陪孩子家人成了一种奢望。对此,他无怨无悔。“既然组织上给予我这个干事平台,就要尽全力干好。虽然累点,但很充实。”耿汝年说。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作为计算机专业博士后、深耕ICT领域20年的专家型公务员,耿汝年勤勉务实、敢打敢拼、巧干实干,用雷厉风行的作风、脚踏实地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不懈地奋斗,践行了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使命和担当。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莱芜区人民法院副科级审判员、城西法庭庭长 亓民川
追求“案结事了”的百姓贴心法官
“只要你和老百姓掏心窝子,他们就会把你当成亲人。”这是在基层法庭工作了25年,亓民川最切身的体会。25年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亓民川办过一个“棘手”案子。由于感情不和,原告提出离婚,并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两人见面就动手,谁劝也不听。案件先后交给好几个法官,没有人愿意接。辗转多次,这“烫手山芋”最终交到了亓民川手里。在研究了几天卷宗之后,他决定从女方入手做工作。经过多次推心置腹地劝说,最终女当事人主动接受了传票,并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为避免开庭期间双方矛盾继续恶化,亓民川又分头做起了思想工作,最终使庭审顺利结束。
作为一名法官,亓民川把“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作为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化民怨、维权益。在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中,法庭上受害人提交了一份假工资证明,企图蒙混过关,多要误工费。亓民川审查证据发现后,当即提出异议,最终使受害人承认了自己的“作弊”行为。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难免会遇到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每每这时,亓民川总是拿出十二分耐心去化解矛盾。曾经有一名女当事人将公婆告上法院,原因是其丈夫去世后她要改嫁。公公婆婆以她改嫁为由,将赔偿款据为己有。接到案件后,亓民川首先考虑的不是急于判决结案,而是怎样运用情理化解矛盾,尽量避免双方撕破脸皮。在他多次的“出谋划策”下,最终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两家人至今和睦相处。
25年来,亓民川坚持在基层法庭审理案件,累计结案3000余件,办案质量连续多年实现了“三无目标”,即无积案、无超审限、无错案发生,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作为一名法官,他公正办案,视廉洁为根本。一次,审理一桩案件,还没等到开庭,一个同学就找上门来送钱。没有犹豫,亓民川在第一时间便把钱拿到纪检部门进行了登记。为这事,虽然老同学埋怨了他好一阵子,但在亓民川看来,这份坚守“值得”。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在亓民川看来,只要能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比啥都强。25年,他用坚守诠释了一名基层法官最朴实的为民情怀。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历下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 吕晓蓓
以人民的名义为百姓绽放
站在法庭公诉席上慷慨陈词,让犯罪分子彻底伏法……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吕晓蓓看起来“很年轻”,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在基层检察一线已奋战了15年。2004年,吕晓蓓大学毕业,怀揣着“要做像父亲一样的人民检察官”的朴素梦想,参加了山东省检察系统选调生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检察院录用,成为了一名国家公诉人。她的职业理想,便是像父辈那样,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
2018年,吕晓蓓在办理李某某、李某等人寻衅滋事案时,发现卷宗中有位证人随口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被处罚过”。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也许是个重要线索。“果不其然,通过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二人涉嫌犯罪的另一起案件在尘封多年后,终于浮出水面。”在追诉漏罪的同时,吕晓蓓也查清了李某某、李某等人在历下区因争抢土石方工程聚众斗殴的犯罪事实。虽已案发近10年,但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人民的审判和法律的严惩!
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需要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2013年,通过层层选拔,吕晓蓓代表山东出征全国检察机关预防素能比武竞赛。这是全国检察业务比赛的最高等级赛事之一。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吕晓蓓每天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背包里总装着满满的法律工具书,足足有十几斤重。为了方便记忆,她把数千法条抄录在一摞摞小卡片上,争分夺秒拿出来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吕晓蓓赢回来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被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二等功。近年来,吕晓蓓还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山东省检察业务专家”等,成为全省检察工作的专家型人才。吕晓蓓是个“多面手”,除公诉、职务犯罪预防外,审查逮捕、控告申诉、刑事执行检察等岗位也有她成长的足迹。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她在职攻读了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人问:“你把自己安排的这么满,图的啥?”她说:“忙并快乐着。检察官是人民的,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检察官应该做的”。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虽然基层没有惊天大案,但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人间百味,只有无限忠诚,才能肩负起人间冷暖,守护起公平正义。80后女检察官,扎根基层,如一朵蓓蕾为人民热烈绽放。
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济南市政府督查室(热线办)热线二处——
百姓有所呼 我必有所应
为民服务4200万件(次),这是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向全市人民交出的最新答卷。
自2008年设立以来,如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成为一条济南市民离不开的热线。仅2018年,12345热线为民服务1097.88万件,日均3万余件。
一直以来,12345热线把解决群众难题、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当作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2008年热线成立后,着眼市民民生热点,整合了城管、市政、工商、供电等38条政务类公共服务热线,建立了拥有500个座席、850名工作人员和先进办公系统的热线平台,实现电话、短信、市长信箱、微博、微信、手机App六位一体,24小时受理市民诉求。为切实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12345热线开展了“解决反复反映问题攻坚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攻坚市民集中反复反映、权限不明、久拖不决的房地产开发、小区物业管理、停车管理等10类、2.6万件诉求事项,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将群众诉求落到实处。
解决群众难题,很多时候做起来远非说说那么简单,许多问题的复杂、棘手程度远超想象。但12345热线从未退缩。他们坚信,凡是市民的合理诉求,就应当被满足;问题再棘手,总有解决的办法。这其中,督查督办是重要抓手。12345热线进一步完善热线督查机制。积极开展热线服务标准化建设,创立引领全国的热线标准化体系,建立了覆盖热线受理、直办、转办、督办、反馈、回访等十余个工作环节全过程的1090项工作标准。每月对全市热线办理工作进行排名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对办理不及时、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的事项提出整改意见……近年来12345热线督查督办各类热点难点问题10万余件,群众满意度高。
10余年来,海量的社情民意源源不断向12345热线汇集,这些囊括了城市管理、经济建设、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情况的信息来自街头巷尾,来自基层一线,来自百姓心间,是最鲜活最真实最宝贵的财富。12345热线积极开发应用大数据平台,为推进济南“绣花式”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345热线处于与市民联系的一线,是最先与市民直接打交道的“服务员”,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针对热线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实际,全体人员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始终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迄今为止,全市热线系统共接到感谢电话、感谢信10余万个(件),收到锦旗近千面。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已成为济南市民最温暖最响亮的口号。自2008年设立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紧紧着眼解决好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着力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反映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民生直通车、发展助推器、行风监测仪、决策信息源、形象代言人的作用,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渠道。作为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单位,这个土生土长的“济南品牌”既享誉全国,又扎扎实实地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人民政府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从济南市区向北沿国道220线北行20余公里,便到达“中国黄瓜之乡”——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从几个黄瓜大棚起步,到如今市场年交易量10亿斤,产值超过15亿元,黄瓜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曲堤镇群众靠种黄瓜过上了美好生活。近年来,曲堤镇人民政府始终顺应百姓愿望,回应群众诉求,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深入挖掘镇域农业资源优势,奋力做大做强曲堤黄瓜产业。在全镇实施了“统一调整土地、统一提供贷款、统一物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的“五统一”战略。带领全体干部主动扛起为民服务的大旗,“解难题、兴产业、促增收”,助推曲堤黄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目前全镇黄瓜大棚2.6万个,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市场年交易量达10亿斤,产值超过15亿元。2018年,全镇菜农存款额达18亿元,黄瓜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为增加财政收入,做大为民办事的“钱袋子”,曲堤镇坚持“发展”主题,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开启了镇域工业经济新起点,201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91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7%。本着“亲民、爱民、为民”的原则,曲堤镇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如今,曲堤镇通村道路硬化率实现了100%;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一站式”购物;各村都修建文化广场;结对帮扶“一个都不能少”,全镇9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市定脱贫标准。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如今曲堤镇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富裕起来的曲堤群众面对未来充满信心。“黄瓜秧”上结出百姓的美好生活,而曲堤镇干部则收获了百姓最实在的“点赞”。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
民生跟着“民声”走 刷新百姓幸福感
在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脸上,露出的是百姓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艾山街道把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落脚于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服务上,厚实了辖区7.8万名百姓的“钱袋子”,蹚出了民生跟着“民声”走的“新路子”——
6月7日,63岁的北楼村村民徐加斌像往常一样顶着烈日来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察看丹参的长势。“种了一辈子的地,还不如这两年种丹参来钱快。”徐加斌说,倒茬种的庄稼地每亩也就800多元,而换作种丹参不仅不愁卖,一亩地能多卖3000多元。“比起以往土里刨食、看天吃饭的窘境不止强了多少倍。”
在艾山街道,像徐加斌一样搭上“九龙药谷”惠农政策列车的农户不胜枚举。“九龙药谷是街道重点打造的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实现了1万余亩的丹参规模化种植,每亩平均收益为原来种庄稼的5倍,靠这一个项目就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加宝说。尝到“甜头”后,艾山街道乘势而上,又陆续打造了“荷塘月色”、雁埠小米、大龙门苹果等十多个优质农业品牌,彻底结束了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微薄的历史。
6月11日,艾山街道雁埠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会成伏案整理最新的“民情档案”。围绕如何真干事、干真事、干成事,艾山街道自去年就在辖区39个村(社区)内创新实施民情分析会,真正做到了听心声、办实事、解难题。据统计,去年以来,艾山街道共化解各类问题3000余件,同时根据群众所想所盼,确定“为民办十件实事”,跟踪推进,确保民生诉求全部得到有效解决。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正是有了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在本职岗位上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无私奉献,才能使国家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
情系百姓 法润千家
近年来,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打造“温暖法援”品牌为主线,以“应援尽援、应援快援、应援优援”为目标,最大限度地维护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心大力推动政府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全市“大法援”工作格局。以市政府多次将法律援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驱动力,法律援助案件年均增长20%,2018年办理9278件。
服务中心大局,促进和谐稳定。中心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面向社会招募并建立了300人的专业化律师库,成立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专门法律援助律师团。通过不断降门槛、扩范围,开辟绿色通道,更好地服务和保障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先后成功化解了300余起群体性社会矛盾,在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群众的表情包是检验法律援助的晴雨表”,这是济南法律援助人坚守的信条。每年春节前,他们都要为农民工兄弟开展集中讨薪行动,让他们安心回家过年;他们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专项行动,年均为500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他们在全国首创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车,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多措并举提速便民服务效能。与此同时,在全市143乡镇(街办)和5200多个村(居)全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联络点,市级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达到287家,更加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援助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满不满意。正是这样一支会奔跑、有温度、扶正义、促稳定的队伍,让“温暖法援”成为泉城市民认可的金字招牌。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