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
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28日
柳州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步伐,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突出“创新、融合、集聚、开放、特色、品牌”发展,着力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工业大数据、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促进消费扩大升级,实现全市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发展提速。到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
——贡献加大。到2023年,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
——集聚提升。到2023年5家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税收达到7亿元以上,入驻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05家,着力培育1家总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企业壮大。到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过750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超过50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超过1500家。
二、推动重点行业提质增效
(一)金融业。加快构建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加快发展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到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到1000亿元,力争2023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440亿元。
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信用评估体系,推动信贷投放提质增量。持续实施“桂惠贷”贴息贷款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信贷投放力度,完善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合理提升首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占比。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做好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协助自治区搭建广西农村信用大数据系统,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完善农村电商支付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搭建绿色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
创新发展智慧金融。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创新。加快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利用新兴金融科技手段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推动金融科技领域产学研协调发展,加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加快推进供应链金融。推动企业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实现更好融资,有效盘活应收账款资产。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需求导向,探索发展供应链票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核心企业合作,优先打造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商贸流通、建工及外贸领域供应链金融链条,服务更多产业链上小微企业。
[市财政局(金融办),人民银行柳州中心支行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二)科技服务业。布局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业的推广应用,探索研发众包、在线检测、互联网科普等新型服务模式。积极引入或培育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延伸工业设计服务产业链,提升设计服务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延长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到2023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119家。
拓展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等科技服务业,提高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广西)二期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建设科技平台。加快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广西轻金属研究院、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实施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和中试基地。培育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健全线上线下成果转化交易市场。积极引导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龙头企业和机构到柳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设立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提高设计能力。引导企业购买第三方研发设计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剥离研发设计业务,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公共研发设计服务。加快推进广西工业设计城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等区域性活动品牌,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服务、工业创意等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来柳设立研发设计机构。推进研发设计产业集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检测、试制验证、批量试制、金融服务等一条龙的专业化服务。在交通运输、建筑、水利、光伏、新基建等领域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术。
[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三)信息服务业。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升级,以建设车联网先导区为契机,延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3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获批自治区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力争培育3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
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国际一流软件企业,结合我市重点产业,研发面向金融、教育、跨境电商、汽车、机械制造、金属新材料等行业的软件产品。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数据采集清洗、专业标注分析、设计、动漫创意、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发展。
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积极配合自治区实施100项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项目大会战。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持续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支持国内先进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在柳州建立本地分支机构。
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中心、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发展云计算中心及相关应用与产业,加快柳州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壮大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科技贸易、科技金融,利用网络计算技术对信息技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探索和利用,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专门行业。
[市大数据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四)批零住餐业。推动改造升级传统商贸市场与培育发展新兴商贸业态相结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平等竞争,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到 2023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3家,5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重点打造3家优秀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推动批发业升级壮大。推动钢材、糖、中药材、茧丝绸、木材加工等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线上+线下”贸易实体,打造“资源+产品+市场”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大型工业、建筑业企业将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产品营销等业务分离发展。加大成品油流通企业培育入库力度,促进行业规范管理。
推动商品市场转型。推动传统商品专业市场“互联网+”转型升级。推进重点商圈数字化发展,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网点。积极推动五星智慧商圈建设,创建自治区智慧商圈示范点。以商圈内实体零售商场、商家为主体,推动整合商品和服务资源,通过企业直报、部门数据共享、在线抓取、数据外购等方式整合数据资源,打造统一的商圈数字化平台。
推动零售模式创新。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探索新经营模式,创新零售概念。以科技智能引领新零售发展,加快消费模式数字化转型,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推进商品结构升级。
推动住宿餐饮业提档升级。支持餐饮企业智慧化转型,实现线下服务、线上交易、移动支付。加快推进门店直供、商超销售、配料加工、餐店自供等类型“中央厨房”建设,推进企业软硬件和产品改造,促进餐饮业传承创新。持续发展经济型酒店,推动住宿业连锁化经营。
狠抓上规(限)入统工作。建立“小升规(小上限)”后备企业库,加快推动柳州物资集团、顺达通综合批发市场、家居博览中心、红卫仓建材市场、海吉星批发市场等批发业企业和华润万象城、城中万达广场、柳南万达广场等大型综合体新增入库。
[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五)商务服务业。充分发挥柳州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强化商务服务业在引导生产、促成消费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到2023年,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
发展专业服务。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业,多措并举支持法律服务机构来柳州开设分支机构,落实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公证、律师见证和仲裁等业务。积极发展广告、咨询评估、会计审计、信用中介等专业服务,提高专业化水平。支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及认定,健全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知名品牌和优质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分行业、分区域强化精准对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提供商务服务,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机构。
推动集聚发展。积极建设国际化高端商务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引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优质企业和机构在柳州落户。
[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六)交通运输业。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建设国家重要的物流枢纽。到2023年,全市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5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
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加快铁路、水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服务能力,做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工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占比合理化。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积极推进柳州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货机航线发展,支持开辟“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国家全货机航线。加快构建全货机和腹舱带货协同发展的货运航线网络,降低仓储、货机起降等各环节收费标准,加大对全货机补贴力度,推动航空货运业务快速壮大。
加快道路客运、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引导运输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推进传统道路客运与互联网融合,以运游融合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增值服务产业和利润增长点。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货运网络,持续推进大宗货物中长距离“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智慧港口”“智慧高速”和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货物运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做好道路运输业企业营业收入指标监测和调度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货运安全保障水平。
[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重点办、柳州机场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七)房地产业。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目标,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到 2023 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住房公积金业务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总体调控,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坚持因城施策,推动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完善以网签备案制度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交易管理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土地和市场联动机制,持续加大住宅、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租房保障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构建完善全市住房保障体系,扩大新市民群体覆盖面。
提升物业、中介等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评估和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支持物业管理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和鼓励新型物业服务发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八)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延伸“文旅+”产业链,培育“+文旅”新业态,以产业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到2023年,全市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10 %左右,创建1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以上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程阳八寨创建5A景区。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做足工业、山水、民俗、乡情等文章,实施引客入柳计划,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文旅主题活动,发放文旅电子消费券,推动文旅消费。
健全融合发展体系。培育发展大健康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
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交通畅达,打造精品旅游厕所,推动县区旅游集散中心升级。打造柳州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以及A级景区和5星、4星级旅游饭店。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九)养老托育服务业。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产业模式创新,促进我市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到2023年,建成市级1个智慧示范养老院,创建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10个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3%以上,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率10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以上。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行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切实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开展养老机构示范达标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应改尽改、能转则转”的原则,加快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养老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引导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养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旅居养老、森林康养、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创新发展健康咨询、紧急救护、物品代购、老年金融等智慧养老新产品。
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优先支持开设托班的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项目申报各级财政补贴资金,鼓励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托班资源。推动托育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养老等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妇联的优势和作用,提供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
[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市妇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十)家政服务业。统筹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到2023年,规模以上家庭服务业企业数达到2家。
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依托广西家政服务管理系统,推广安心码应用和实现可视化功能。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服务业企业,给予员工制家政服务业企业降低要素成本、补贴员工社会保险等方面支持,扶持员工制家政服务业企业规模化发展。
提升家政服务职业化水平。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支持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开展家政服务人员水平评价工作,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建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持续推进“领跑者”行动。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企业、社区、学校为骨干,构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多层次家政服务体系。发挥“领跑者”示范效应,支持家政服务知名品牌建设,树立行业标杆。
[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妇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十一)人力资源服务业。围绕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支撑。到2023 年,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家。
培育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知名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龙头企业库。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升级。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引导现有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向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人力资源服务重点领域发展。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推进广西(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二期建设。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邮政电信业。围绕强基础、补短板、提质效,推动邮政电信业提质扩量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到 2023年,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5%以上,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5%以上。
健全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出台邮政行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化快递网点布局,推动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智能快件箱推广应用。提升分拨设施处理能力,推动邮政和快递物流设施与物流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提升已有物流枢纽的邮件快件分拨处理功能,建设一批快递物流集聚区或快递物流园区。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实现农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完善进出境邮件快件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促进“快递出海”。
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业。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部署,持续开展千兆城市创建行动,加快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独立组网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升级。大力发展千兆光网和 5G 用户,持续提速降费,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感,促进信息消费。
[市邮政管理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十三)非营利性服务业。推动非营利性服务业健康发展。到2023年,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为原则,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研究建立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报酬收入分配机制。
稳定和扩大就业。挖掘内需潜力带动就业,积极拓展非营利性服务业就业新空间。完善创业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增强创业服务。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三、实施提质发展八大工程
(一)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建立企业联系对接制度,采取市直部门对口联系方式帮扶重点服务业企业。持续开展服务业“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给予“桂惠贷”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采取多种支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企业,引导并支持企业在柳州注册经营。持续推进服务业企业“上统入库”,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规模。[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二)集聚区提质升级工程。按照“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要求,重点提升5个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积极统筹资源,制定支持措施,推动发展要素集聚,打造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新兴服务业领域,打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三)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持续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增强重大项目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健全完善服务业重大项目库,谋划和储备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储备建设一批软件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和政策支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四)数字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持续做大做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布局前沿数字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数字产业集群。[市大数据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发展办公室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五)品牌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文化旅游、商贸、家政、健康养老等优势特色服务业领域,提升重点行业服务质量,推进服务业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培育重点服务业品牌,争取一批品牌跻身全国知名品牌行列。持续组织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市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六)融合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智慧物流、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优势资源型产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智能家电、林木加工等制造业重点行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总集成总承包、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工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服务外包,健全完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企业库和项目库,催生更多优质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争创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七)产业人才支撑工程。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制定人才飞地建设等政策措施,强化“双招双引”专项行动,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水平创新服务团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根据重点行业,招商引资产业项目需要优化职业教育学科设置。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八)服务业开放工程。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放型平台集聚,发展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新开放领域。加快推动建筑服务、外包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市商务局、财政局、大数据发展局、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柳州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发挥柳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在统筹协调推动重点产业、重点工程、重大事项发展,以及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区要把服务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本地区服务业提升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二)加强运行分析。健全完善服务业运行月度、季度、年度监测分析制度,加大统计数据共享力度,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抓好结构性分析、比较分析、支撑性指标分析、匹配性指标分析和趋势性分析,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精准调度,促进各项指标加快完成。加大对各县区、各部门服务业企业上限上规入统工作的指导力度。[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牵头负责;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三)加强财政支持。2021—2023 年,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柳州市服务业发展,统筹市本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支持服务业提升。各县区财政要参照柳州市做法设立一定规模的支持服务业发展资金。[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教育局、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大数据发展局、中医药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四)加强金融支持。发挥全市各级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服务业企业,支持服务业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服务,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流程和手续,减少融资环节及附加费用,提高知识产权、排污权、应收账款、订单、特许经营权等抵押质押贷款的覆盖面。鼓励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投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民银行柳州中心支行、市税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五)加强督查考核。柳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本方案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每年对服务业提升发展成效突出的先进县区予以通报表扬,给予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服务业试点,确保全市服务业提升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配合]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30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