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优先选调剂理解教育丨大学为抢高考高分生承诺考研直博推免,该怎么看?

隽涌 旅行度假 2024-12-21 2 0

国家政策优先选调剂理解教育丨大学为抢高考高分生承诺考研直博推免,该怎么看?

又到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过去几年都参加了本科生的招生工作,对考生填报志愿和大学招生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在此分享。 一、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分数最大化利用背后的底层逻辑及局限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有一个普遍、但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几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高考分数所能允许的最好的学校和专业,尽可能地选择与高考分数最为接近的学校及专业,而那些往年录取分数比高考分数低一些的学校及专业常常不会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因为这样的选择被认为是“浪费”了分数,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分的价值。这种不希望“浪费”分数的心态,有点像是顾客在市场交易行为中,都希望尽可能购买到最有性价比的产品,不希望自己的金钱被浪费。 这反映了高考志愿填报与高校招生多年未变的底层逻辑,即考生的志愿填报与高校的录取有些类似于一个市场行为,其中,考生是市场中的买方,高校是卖方,而高校的入学资格则是商品,分数相当于货币。在这个市场上,买方(考生)的购买力取决于其在高考中取得的分数,分数越高,购买力越强,越有机会获得更多高校的入学资格。最高的分数,拥有最强的购买力,可以获得最多的高校入学资格,从而有可能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愿意“浪费”一分的态度其实也是考生和家长理性考量下的自然表现,尤其是考虑到高考中获得的每一分都是考生数年的勤奋学习所换来的,而“一分一操场”更是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分的区别背后的意义。 然而,如果跳出高考的志愿填报,更加全面地理解高考及大学教育的话,则上述看似纯粹的理性考量也有其局限。这一局限的核心在于,分数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教育质量的指标,但分数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育质量,也不能等同于该录取分数背后的教育路径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及长远的发展。 这种并非完全等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录取分数代表的更多是过去的学生对该学校和专业的认可,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因为某些偶然因素干扰,也未必代表该学校及专业未来的发展变化和前景;因此,尽管分数可以被看作是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但这种指标作用并非绝对,现在不那么受欢迎的学校及专业,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热门,其录取分数也会相应地变化,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分数仅仅代表过去的考生集体选择的偏好,但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路径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某个更高分数的教育路径未必适合其个人的禀赋和兴趣,从而也未必最有利于其个人的长远发展。 因此,最大化地利用分数,看似是最为理性的选择,实际上却未必是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选择。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利用高考分数的学校和专业,相当于选择了最好的起跑线,但如果跑道的选择不合适,这未必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而如果考虑到技术和经济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这种当下的理性选择是否是最优的选择,更是有了多一些的不确定性。 二、关于大学招生策略: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影响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的招生策略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其中较为显著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提供保障继续攻读硕士乃至博士的途径提前锁定高分考生。 这种策略既能帮助高校锁定高分考生,提高学校的高考分数排名,也能满足学生提前确定读硕或读博的机会的诉求,可谓是学生和高校的双向奔赴。从功利角度来讲,这种能够实现双赢的策略无疑是好的匹配,满足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诉求,从长远的人才培养的角度讲,这种策略却可能隐含着一些不利的影响。 从个体的层面讲,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尚未开始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怎样的发展路径是最优的、是否真正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确定。在高中生活刚刚结束,还没来得及审视、反思自己的禀赋和兴趣的时候,就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提前获得优势、选择一条确定的路径,这尽管具有功利上的价值,却未必真正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这有赖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逐渐地探索和尝试。 从社会的层面讲,上述策略在实际上进一步塑造了人们追求更高学历的观念,强化了过去几年日益严重的大学高中化和考研高考化的趋势,并推动在社会上已经出现的学历通货膨胀更加严重。一个有意思的注脚是,2023年,我在一所经济并不特别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高中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时,一位尚在高二就读的学生就特别询问了我所在学校的保研率情况。现在连在读的高中生都开始关注大学里的保研情况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隽涌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