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梁伟)讯,“目前我国煤制氢占比为62%,天然气制氢占比约20%,石油制氢以及工业副产品提纯制氢占比约20%,电解水制氢占比仅为1%。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制氢占比最高,为50%,日本电解水制氢占比更达60%以上,我国电解水制氢占比尚处于较低水平,从长远看,前景广阔。”12月16日晚,在财联社蜂网专家与舞阳联合举办的“绿氢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瞻”主题线上电话会议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田江南指出,伴随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电解水制‘绿氢’前景广阔,产业链上游制氢投资机会凸显。
我国电解水制氢占比低 但前景广阔
田江南表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属于绿氢技术路线,无环境污染、无温室气体排放,是理想的制氢方式。而水电解制氢主要有三种,碱性水电解制氢、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和固体氧化物水电解制氢技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碱性水电解制氢,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一套1000标方每小时的制氢系统售价大概为1200万元。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项目设备的售价与其生产规模有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小。”
据悉,12月5日,在武汉经开区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内目前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正式投产。田江南透露:“行业新起之秀国家电投,以及老牌企业东岳集团在质子交换膜领域也做得比较好,但是市场占有率几乎为0,主要因为戈尔和杜邦基本上垄断了全球质子交换膜市场。”
相比一些国外企业,比如戈尔,我国的质子交换膜技术有哪些难题有待攻克?田江南表示:“制约国内质子交换膜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使用寿命。因为性能比较容易达到,但在满足现有性能的基础上,如何保证产品耐久性,是亟待破解的问题。工业化运行工况是特别复杂的,频繁启停、频繁变工况运行很容易对质子交换膜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强度或者是耐久性,难以实现工业化。”
对于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田江南认为,在产业链中,氢能上游制氢的投资机会最大,伴随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前景广阔。“绿氢就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质氢,大规模的绿电制氢(绿氢)的主要去向是石油化工行业,用绿氢替代其现有的灰氢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绿氢大规模应用以后,乘用车领域也会成为绿氢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氢气消费量超过3000万吨,中远期将有希望突破1亿吨。如果按照20元/kg的销售价格,对应5000万吨的销售规模估算,中长期也将是万亿元级别的能源市场。同时,氢能产业链较长同时较为复杂。氢能产业链上游为制氢,主要包括煤炭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等;中游为氢气的储运,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合金固态储氢技术及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是国内常见的四种储氢技术;下游为氢气的应用,主要有天然气掺氢、化工生产、氢燃料电池、氢能发动机等。
氢能储运加注等环节蕴藏丰富机会
氢的储运是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据了解,根据制氢和用氢的条件,供应区域和需求区域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不同的储氢方法。目前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合金固态储氢技术及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高压气态储氢,管道运输也属于氢气气态储运技术的一种。”田江南说。
在陆地上进行长距离、大规模氢气输送时,气体管道输送会很有效。据田江南介绍,国内管道输氢目前已经有示范项目。今年6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定州至高碑店的145公里的管道输氢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项目的具体落地情况还有待观察。田江南也表示:“目前来看,车载氢气的运输距离不宜超过200公里。如果氢气供需两地的距离大于200公里,可考虑管道运输或在氢气需求地就地建设制氢站。”
日前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在发言中透露,到2023年上海将规划建成加氢站100座。据了解,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中枢环节,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亟需加氢站配套,当前加氢站覆盖不足仍然是制约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目前,各大央企也在纷纷布局加氢站建设,中石化(600028.SH)已经规划“十四五”期间建成1000座加氢站。据国信证券分析师统计,截止2025年,我国加氢站累计新增投资约将增加95亿元,加氢站数量2020-2025的5年CAGR复合增长率为51%。
据田江南介绍,加氢站的总投资需根据加氢站的设备配置情况而定,一个500kg/天的加氢站总投资约700万(不含地价),其中,压缩机为13%、储氢瓶为18%、加氢系统为14%、冷却系统7%、其他系统成本26%、其他建成前所需费用20%。对于与会投资者关注的加氢机核心零部件问题,田江南表示:“加氢机核心零部件包括计量、加氢枪,以及管道阀门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加氢枪,根据加氢速度不同,分为TK16、TK20以及TK25等型号。目前,国内使用的加氢枪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国内目前缺乏相应的技术。”田江南说。
关于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主要企业,田江南介绍,制氢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鸿达兴业、华昌化工、金通灵、深冷股份、中泰股份、滨化股份、美锦能源、卫星石化、东华能源、嘉化能源、航天工程等;氢气储运企业主要包括鸿达兴业、深冷股份、中泰股份、华昌化工等;加氢站相关企业包括中国石化、鸿达兴业、华昌化工、东华能源、金通灵、厚普股份、雄韬集团、美锦能源、雪人股份、卫星石化、浙能电力、嘉化能源、金固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