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温岭太平街道西园社区90多岁的赵大爷深切感受到了“时间银行”带来的便利与温暖,志愿者为他买菜、送菜,打扫卫生,解决了他的日常生活需求。他感慨地说:“我这几个月享受的各项服务都是用时间积分换的,‘时间银行’真的很不错。”
互助养老新模式
赵大爷所说的“时间银行”,正是太平街道为解决老龄化问题而推出的养老互助创新举措。
太平街道有60岁以上老年人2.2万人,老龄化率达到17.5%,其中西园、尚书坊、方城、卖鱼桥等位于太平老城区的几个社区,老龄化率更高,最高的西园社区老龄化率达到30%,而且这一数据每年呈上升趋势。
老年群体规模大且增长迅速,导致部分家庭照顾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养老面临巨大压力。庞大的老年群体既是服务对象,也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可以依靠的力量。太平街道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低龄老人、志愿者、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建立社区互助养老圈,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安逸。
西园社区是互助养老模式的先行者,于2019年3月启动了“时间银行”互助项目,该项目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参加志愿活动满半小时就可以积1分,同样地,每1分就可以兑换半小时的服务时间。
目前,类似西园社区“时间银行”的创新养老互助模式,已在太平街道多个社区推广。
方城社区实施了“社区合伙人”计划,采用股权登记的形式邀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根据居民参与的程度和完成的结果发放相应的股权。积极加入社区各类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可积累股权,进而兑换需要的服务和公益课程。
月河社区的“为爱搭把手”公益项目,每天都有一支由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银发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提供陪聊、打扫卫生、购物等服务,让他们感受社区的关爱和温暖。
时间储蓄有价值
各社区尝试推出的互助养老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还吸引众多低龄老年居民加入,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自己储蓄积分,为今后养老作准备。
梁庭秋夫妻就是其中的两位。今年65岁的老梁和妻子郭女士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常客,每次社区组织志愿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爱好音乐的老梁还担任起社区学校的乐器老师。现在,老梁夫妻已各存了300多分,相当于提前为自己贮存了150多个小时。
目前仅在西园社区开设“时间银行”账户的居民中,最多的已存了562分,最少的也存了100多分。方城社区的合伙人计划推行得非常顺利,尽管正常运行只有3个多月,但已有100多户居民,股权累计已达到400多份以上。这些积分和股权将成为他们未来享受服务的保障。
为了满足老年居民的日常服务需求,各社区除了整合家政、理发、家电维修等现有资源外,还向外招募专业服务团队,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家政、购物、陪聊、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服务项目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让社区老人养老无忧。
居民生活有温度
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尊严,尝到了社区养老圈建设带来的好处。
去年下半年,西园社区郭大妈做了颈椎手术,需要人照顾。幸运的是,郭大妈的“时间银行”存折里存了483分,相当于241.5小时的服务时长。她就把时间积分换取服务,每次只需向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站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为她安排好所需的服务。
居民赵女士是社区养老互助模式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几年来,她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存下了370多分。前年,赵女士搬到温州女儿家居住,她选择将存下的积分用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因为无法经常回来陪伴父母,现在用以前存下来的积分为父母提供服务,即使自己不在身边也挺放心的。”赵女士说。
过去一年,至少有60多人通过支取积分,来换取包括居家上门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子女学业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随着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逐步推开,社区居民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更加亲近。许多原本性格内向自闭的老人,在志愿者的陪伴和关爱下,也逐渐走出家门,与邻居们交流互动。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社区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有望在太平街道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太平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养老互助模式,为老人提供更加规范、有序、全面的服务,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