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猝死,大家并不陌生。虽然已经立秋,但广东还是高温难抵。天气过热、过冷都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太热可能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身体血液的浓缩,太冷的时候血管容易收缩,两者都会导致猝死高发。
猝死并不总是“猝不及防”,心内科专家提醒,患有“三高”、爱熬夜爱烟酒以及患有有结构性心脏病等等猝死高发人群,建议其通过针对性的筛查和手术,尽早发现猝死的高危诱因,预防猝死的发生。
八成以上猝死源于心源性猝死
2019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某综艺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今年,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心梗猝死,年仅25岁。在我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因猝死离开人世。
演员高以翔
医学上,把突然发生的、意外的、非暴力的心脏骤停叫作猝死。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在患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突发心脏骤停、抢救失败,就是最为常见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病发时,心跳会极其快速且紊乱,无法正常工作的心脏会导致患者供血不足或中断,抢救不及时则极易导致死亡。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全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有40多万,死亡率高达99%,其中只有1%的人能抢救过来。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玲表示,猝死发生前常没有任何征兆,有的人正走着路或者正在干活,突然就倒地不醒,这种80%以上源于心源性猝死。另外还有20%是非心源性猝死,包括由其它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的猝死。
这些都是猝死高危人群,你有沾边吗?
据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景文介绍,诱发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性心律等。此外,有动脉心衰、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的患者,也都是需要预防猝死的高危人群。“伏案久坐易引发静脉血栓,进而形成肺栓塞,大面积的肺栓塞也会引发猝死。”黄景文指出。“另外,连续熬夜,会造成整个神经系统紊乱,一些潜在性的疾病也更容易发作或加重。”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景文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三类人群也是需要重点筛查的对象,包括了患有“三高”,或日常生活习惯不好,或家族中曾出现过猝死案例的人群。
杨玲强调,猝死一般是突然发生的,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症状,猝死前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也有一些患者在猝死前会出现胸闷或者是胸痛等症状。发生反复晕厥的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经过检查后发现神经系统没有问题,大概率就是心脏亮起了“黄灯”,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晕厥的原因,然后遵循医嘱进行预防性治疗。
高危人群别害怕,猝死可以预防!
随着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目前患者在医院突发心脏骤停,被抢救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但绝大部分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外,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医护资源,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尽可能向公众普及实施CPR(心肺复苏术)的知识,患者自身也要加强预防。
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黄景文告诉记者,降低高危人群猝死发生率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手术。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以及B超提示心脏收缩力很差、EF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低于35的患者,都是适用ICD疗法的人群。此外,对于心肌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心律失常、失速以及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的高危症状,达到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标准,ICD植入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
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今年的欧洲杯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突然休克倒地,周围的人第一时间开展了急救措施,为他争取了时间,而后随行医疗团队采用CPR和AED等急救设施对其抢救,避免了猝死发生。同时,埃里克森最终也决定植入ICD,以应对今后有可能再度发生的心脏问题。
新华社照片,丹麦球员埃里克森赛中突然休克倒地。
据介绍,ICD植入手术较为简单且已纳入医保,不用开胸,切开皮肤通过血管穿刺植入到体内,把电极放在心腔的位置,便能够在关键时候起作用,比如能自动感应心脏跳动得是否正常,是否出现骤停。同时,它也有起搏的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高危紧急的情况然后放电,把握住关键机会。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材料的创新,目前已经有了可以兼容核磁共振扫描的ICD,此外,在植入手术后,医生会给患者一张ICD植入担保卡,以作为其在乘机安检等情况下的证明。
做这些检查有助及早发现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首先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其次要注意清淡饮食,再次要适量运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主张其过度运动,这会导致体内斑块不稳定,进而引发猝死。此外,还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主任医师杨玲说道。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玲
常规的体检不一定能够发现猝死的信号,一些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存在猝死的风险。除定期体检外,两位专家提醒,像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或者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家族中有猝死病例的,建议做针对性的检查,比如冠脉CT、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通过更专业的手段,能够更早发现猝死的高危诱因,避免悲剧的发生。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曲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