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加工国家政策支持中国能源产业无惧美半导体“卡脖子”

珈毓 餐饮美食 2024-12-23 3 0

半导体加工国家政策支持中国能源产业无惧美半导体“卡脖子”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公布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新规则,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个种类的半导体产品,还拓展“长臂管辖”,限制中国与第三国贸易。这是美国对华芯片制裁以来新增“实体清单”公司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长臂管辖”再加码   作为电子产品的“大脑”,芯片几乎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家居设备,到物联网、自动驾驶,乃至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   本次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新规则主要包括几大方向:对生产先进集成电路所需的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新管控;对3种用于先进集成电路的软件工具的新管控;对AI芯片所需的高带宽内存(HBM)的新管控;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家生产的芯片制造设备实施新出口限制;对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实施新出口限制;以及其他若干监管和合规新要求。   早在2022年10月,BIS就发布了一项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限制中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芯片、先进计算机以及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能力。此后,BIS分别于2023年10月和2024年3月升级更新规则。此次BIS将制裁的深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覆盖北方华创、华大九天、拓荆科技、中科飞测、华峰测控等知名设备厂商,南大光电、新昇等半导体材料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建广资产等科研单位和投资机构。   美国商务部不加掩饰地指出,所有政策变化都是为了限制中国自主生产先进技术的能力,延缓中国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削弱中国本地化先进半导体生态系统。   对此,中方的反制措施很快出台。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规定,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随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密集发声,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并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制造的芯片。   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   随着数字化和低碳化进程的推进,芯片在能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油气勘探开发都需要高性能芯片支持。在新能源领域,芯片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电池储能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能源管理和优化控制,确保高效运行。   纳芯微相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以光伏系统为例,需要的芯片涵盖电源管理、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隔离采样、通信接口、传感器、主控MCU等芯片,从而共同实现可靠、运行稳定的系统。其中,诸如电源管理、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隔离采样、通信接口、传感器等芯片已经基本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完成国产化。用于主控的实时控制MCU芯片,目前主要由国际厂商提供,但国内厂商已经进行相应的产品研发布局,并推向市场,为行业用户的供应链安全提供更多选择。   汽车芯片是支撑智能新能源汽车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重要基础元件。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600—700颗,一辆电动车所需的芯片数量为1600颗,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提升至3000颗。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受“实体清单”冲击最大的是晶圆制造企业,给芯片上游带来供应风险,影响制造能力。客观来看,下游企业还是能购买到产品,但也带来一些不便。相关企业已有一定心理预期,做了准备,纷纷在海外建厂布局。整体来看,短期受到的冲击有限。   我国能源领域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电力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科研攻关,加快芯片模块国产化进程。2020年,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化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福州电厂成功投用,该系统基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核心元器件,从根本上消除电力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助力我国发电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完全实现自主可控;2021年,南方电网研发出“伏羲”芯片,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和国产内核,从设计到封装全过程均在国内完成,综合性能是进口同类产品的1.5倍,标志着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电力二次设备核心元器件做到自主可控。   一个个关键芯片自主可控的案例,彰显着我国能源科技的自立自强。业内人士表示,“实体清单”中七成以上是上游半导体设备制造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企业,短期不会对下游企业业务构成显著影响,相关企业已提前进行了长期囤货和去美供应链切换。   中国市场是创新源泉   列入“实体清单”后,国内企业予以回应。   北方华创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本次被列入“实体清单”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和跟进后续事件的发展情况,并积极与各方沟通,做好应对工作。   华大九天表示,公司拥有相关技术的完整权利,本次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影响总体可控。目前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公司将抓住发展契机,加速推动全流程EDA工具的国产化进程。   近年来,国产芯片产业链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芯片设计、生产制造相关的设备、材料、EDA等环节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国芯加速崛起。纳芯微电子创始人王升杨指出,模拟芯片上游产业链的关键设备、零部件、材料等环节大部分已经实现国产化,实现了品类的全面覆盖。国产模拟芯片产品在性能、成本、大规模出货的质量表现方面和国外厂商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假以时日,国产芯片完全能够完成追赶和超越。   据悉,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近1/3。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半导体销售额达到1358亿美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   “过去几年,国内芯片行业的快速进步,得益于下游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上下游行业有能力去共同定义符合行业未来演进趋势的产品。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很多应用研发、创新源头和发展的策源地。作为本土芯片公司,我们离这个蓬勃发展的源头更近。”王升杨认为,这正是中国芯片企业最大的优势所在。国际领先的芯片公司是过往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优胜劣汰的胜利者,代表着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对于中国芯片公司而言,可能无法简单复制国际大厂的发展模式,而是要立足当下,聚焦核心行业,构建竞争优势,不能只做市场的跟随者,一定要把产品的定义能力构建起来,做大做强中国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珈毓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