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球推介大会在港举行、上海美食节在港举办、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成立……连日来,香港街头洋溢着浓浓的上海元素。
“2024香港上海周”举办期间,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举行。自2003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双方合作不断深化。本次会议上,沪港相关部门签署商贸、金融、法律服务、科技、文化等领域共20份合作协议,标志着沪港合作迈向新高度。
共筑金融经贸新优势
香港和上海作为国家两个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关系密切,合作源远流长。
数据显示,香港是上海外商投资最大来源地。2023年,香港在上海新设立的企业约1700家,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同时,香港也是上海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截至2023年底,上海企业在香港上市约200家,市值约2万亿港元。
“多年来,沪港两地合作就像交响乐章,奏响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华彩篇章,为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谱写了双赢的旋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
作为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沪港通将在今年迎来10周年。截至2023年底,沪港通北向交易已为内地股市带来逾9000亿元人民币净资金,南向交易为香港股市带来逾1.5万亿港元净资金。
4月25日在香港举行的沪港金融合作第九次工作会议上,双方同意持续研究优化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紧密合作落实已公布的新措施,并探索进一步深化两地证券市场协作。
4月26日沪港双方签署的《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备忘录》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促进两地金融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互动,鼓励港资金融机构到上海设立或参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类机构等。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办公室主任周小全说,作为中国在金融领域的两个“火车头”,双方应加强合作,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突出,这些也正好是香港着力发展的重点新产业。”4月27日举行的一场沪港科技创新对话会上,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点出了沪港产业合作的新空间。
当下,上海正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香港也在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对话会上,沪港两地多家高校、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在科研、创业孵化、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同时,“2024沪港企业家圆桌会”见证了更多两地创科产业链的协作,20家沪港机构分别就多个领域签署合作协议,涵盖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众多创科项目。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沪港可以通过建设先进和多元化科创生态圈,推动沪港企业对接国际项目,实现沪港科技成果双向转化,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
共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南翔小笼包、蟹壳黄、鲜肉月饼……连日来,香港中环遮打花园内人头攒动,市民纷纷来这里举办的“上海美食节”尝鲜。
“除了广东菜,上海菜是我最喜欢的。感谢上海朋友来港,给香港同胞送上美味特产。”香港市民高先生说。
“香港和上海合作空间无限,绝不止于金融、贸易。”李家超说。备忘录中一系列文化交流、青年发展的项目体现出,积极拓展人文交流、共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青少年往来了解是沪港双方的共同愿景。
一系列措施包括:支持“沪港大学联盟”建设发展,鼓励两地更多大学参与交流合作,鼓励支持两地更多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进一步推进香港的持牌广播影视机构及香港电台与上海影视机构在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以及广播影视节目领域的交流合作,举办“香港·上海电视周”。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沪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20多年来,两座城市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两地情谊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不断升华。希望以本次沪港合作会议为契机,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广泛开展多元务实合作,共同谱写沪港全方位合作新篇章。
“国家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相信沪港两地将继续优势互补,配合国家发展大局,两地未来的交流和合作一定会更广、更深。”李家超说。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陆芸、黄茜恬、许晓青)
据新华社澳门电 (记者刘刚、郭雨祺)第四届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决赛近日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来自澳门8所高校的8名选手围绕“廿五载成就辉煌 现代化再启新程”这一主题奉献精彩演讲。
选手们从“一国两制”举世瞩目成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挥澳门中葡合作桥梁纽带作用等角度,结合自身在澳生活和求学经历,生动阐述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最终,来自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保安部队高校、澳门城市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的叶子涵、林智健、胡馨瑶、伍颖琪分获冠、亚、季、殿军。
参赛选手们表示,通过参赛经受了锻炼,也收获了成长。今后将进一步传承爱国爱澳核心价值,拓展国际视野,胸怀家国天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澳门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出席活动的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致辞时表示,希望同学们弘扬爱国精神、砥砺报国之志,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深入了解国情区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和特区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成为中国故事和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故事的讲述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者。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致辞表示,希望特区青年不断拓宽视野、增强个人能力,始终心怀祖国,以实际行动为澳门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是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与特区政府共同面向澳门高校创办的公共外交品牌,旨在增进特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涉澳外交的了解,进一步推进特区高校的爱国爱澳教育。
据新华社香港电 (谢妞、王瑞麟)为纪念著名武侠小说家、报人金庸诞辰100周年,由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办的“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论坛4月28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约400名各界人士出席活动,通过主题演讲等形式缅怀金庸对中国文化和香港新闻事业的重要贡献。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现场致辞表示,金庸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全球发行量数以亿计,既是香港文化的“金字招牌”,也是世界各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上月中,特区政府推出了两个关于金庸的主题展览,短短两星期参观人次已超14万,充分展现金庸文化的巨大魅力。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表示,金庸毕生爱国爱港、心系桑梓。他的诸多经典之作,打动读者的不只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奇炫缤纷的武侠世界,还包括蕴含其中的人性光辉、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这也是他的文学作品能够历久弥新、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说,金庸作为武侠小说泰斗,对香港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报人和评论家,曾担任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荣誉主席,为香港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会长、曾担任金庸秘书的李以建,香港大湾区围棋促进会会长徐莹等知名人士,在论坛上相继回顾了与金庸交往的故事。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黄茜恬)“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之遇见唐朝”4月28日在香港艺穗会开幕。展览重现唐墓壁画,以高清图片、影片、VR模型等形式展示逾千年前青年的服饰、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让香港市民感受盛世气象。
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文物局、香港洛士文基金主办,国家文物局支持,将持续至5月17日。其中包含梦想之都、青春风貌、欢歌笑语、追逐理想及传承保护五个单元,让举世无双的唐墓壁画穿越千年跃然眼前。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沈蓓莉出席开幕式致辞表示,唐代壁画文化特展在艺穗会精彩亮相,把唐代壁画艺术珍品和千年前的盛唐气象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让更多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跨越时空“遇见”唐朝,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陕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王金青表示,为使展览更丰富立体并增强场景体验性,策展团队专门为展览增加VR数字化体验。此次展览是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展示和传承领域的创新实践,丰富了陕港携手探索文化交流的工作模式。
开幕式上,王金青代表主办单位将展览所有展品捐赠给香港艺穗会,供其未来在艺术、文化活动中使用。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方建明出席开幕式。
4月30日,“潮人光影·家国情怀——首届世界潮人摄影大赛暨获奖作品展·香港”活动在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举行,作品展现潮汕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和发展概况,反映潮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为高铁香港西九龙站内展出的摄影作品。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摄
“这是我头一回来到阆中古城,但因为之前阅读过相关历史地理书籍,对这里其实并不陌生。”来自台湾的汉服爱好者文欢告诉记者,在阆中能感受到浓厚的三国文化气息,作为三国迷的她十分欣喜。“在朝代嘉年华中,我还扮演了当地历史人物,元末明初的‘蜀中花木兰’韩娥,对蜀地文化又多了一层理解。”她说。
2024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暨阆中汉服纪近日在四川阆中举办,上千名传统文化、汉服爱好者齐聚古城。本次活动以“袍行阆苑·礼兴巴蜀”为主题,以传统文化展演与互动体验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包括朝代嘉年华、礼乐展演、汉服快闪等30余项活动,另设有汉服集体婚礼、科举考试体验、实景剧本娱乐《阆中六梦之梦回三国》等互动项目,部分活动持续至“五一”假期。
在朝代嘉年华中,浩浩荡荡的汉服巡游队伍行走在古城间,市民和游客目不暇接,纷纷拿出手机拍个不停。朝代嘉年华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脉络,以服饰、风物、礼仪等元素为内容,将汉、唐、宋、明等朝代的悠悠历史,通过一个个方阵次第展开。锦绣霓裳,衣袂飘举,让人恍如“穿越”千年。
“石黛碧玉嘉陵江,古城清秀的模样。再来一段皮影傩戏,可以远溯至东汉。”阆中汉服纪发起人、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为本次活动创作歌词《阆中浪》,并由大陆知名音乐人作曲和演唱。方文山说,阆中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举办阆中汉服纪活动,目的是大力弘扬和推广汉服文化,期盼汉服文化成为阆中又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第二届阆中汉服纪,本次活动在首届基础上,进一步贴合阆中古城独有的历史文化,增添“汉桓侯祭祀大典”“武备情景剧·当阳桥退敌”等一系列活动,希望带给市民和游客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阆中有礼,喜迎天下同好;复兴传统,弘扬华夏礼仪文化。”阆中汉服纪礼仪指导纪策对记者说,释奠礼原指敬拜先师之礼,是古代学校必备礼仪,后来逐渐变为专指祭拜孔子的仪式。活动中,展演团队带领阆中当地200多名学生,在文庙朗诵《论语》、齐唱雅乐、表演佾舞,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学生们为此准备了好多天,他们对传统礼仪兴趣浓厚,非常好学,表演也十分投入。”纪策说,在阆中张飞庙的祭祀活动中,展演团队同样感受到参与者的热情。
为了带动游客广泛参与、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举办期间,能熟练背出唐代诗人杜甫《阆水歌》和《阆山歌》的游客,可免费入园参观张飞庙、贡院、川北道署、文庙。穿着汉服的游客,在阆中古城消费也可享受折扣优惠。
本报澳门5月1日电 (记者富子梅)澳门科学馆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近日在澳门科学馆开幕。展览运用大量数字化技术将清朝皇帝办公居住的养心殿从北京紫禁城“搬”到澳门,让澳门观众通过布景、屏幕、VR眼镜等,身临其境体验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的生动生活细节。展览将延续至10月31日。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致辞表示,故宫博物院与包括澳门科学馆在内的文博机构等合作,将积淀深厚的故宫文化资源用更有趣、更创新、更接近公众生活的方式展现和传播,让文物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惠及当代社会。
澳门科学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欣欣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以数字科技和创新手段为载体,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传播,充分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热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