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戏剧影视导演六罗村第三十九届村晚导演邓重英:初心没有终结  传承就是使命

裴茹 生活乐趣 2024-12-15 3 0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每年的春节档,对于和庆镇六罗村来说,村晚是标配。这台村晚承载着六罗村人对春节的重视,对文化传统的守望传承,对万家灯火、乡村振兴的美好期盼。 2月13日大年初四晚,和庆镇六罗村第三十九届春节联欢晚会如期开演。“我的家乡住在一条弯弯的小河旁,一片片的橡胶林铺满村边的山岗。还有一条乡村路也披上了彩妆,把村和村连起来传递党的温暖。”六罗村村民邓重英在晚会上唱起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乡村大舞台》。 邓重英不仅是该村村晚的表演者,还是这届春晚的策划人兼导演。 六罗村晚至今已走进第39个年头,邓重英也有了十余次的导演经历。从平凡村民到舞台演员,进而成为了村晚的主创人员,他所参与的村晚,演绎的是百姓最熟悉的生活记忆,传递的是淳朴又特别的快乐,激发的是对家乡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 谈初心:跟着哥哥姐姐一起表演,重在参与和快乐 198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六罗村晚的孕育,背后映衬的是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1985年,六罗村通上了电,村民买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并通过这台电视机,村民们看到了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热闹、喜庆的春晚在村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时村民们全力支持家门口办村晚。一方面,2元、5元、10元……年轻人自发捐款置办道具、服装;另一方面,年轻人们跟着电视学排练歌曲、舞蹈、小品。1986年,六罗村的第一届春晚开演,一个个“草根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 邓重英说道,看着哥哥姐姐们排练,我们这些小孩也跟在他们后面学,想上台表演节目的梦想种子在心里种下了。 如他所愿,1990年,刚上二年级的邓重英登上了村晚的舞台,演了一个肚子痛的病人。“第一次演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虽然很紧张,但也是全情投入。”邓重英说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品配角到简单的歌曲演唱,再到抱着吉他的自弹自唱,邓重英逐渐成为了村晚的表演主角。他说:“记得在村晚舞台上,我表演最多的一次是6、7个节目。”其中,《阿妹嫁给我》《刀人》《乡村大舞台》等原创歌曲都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除了表演的兴趣爱好,村民们参与村晚的热情也助推了邓重英多年坚持参与村晚的初心。邓重英说道:“全村对村晚有多热情,许多人都想象不到。1996年,村里停了电,是村民们举着火把把村晚坚持办了下来。所以我也一直告诉自己,就算再难,我也要坚持参加村晚,村晚里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谈执导:兼具传统与创新,强调品质与共鸣 “2024年六罗村村晚的亮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客家歌曲,展现六罗村风土民情。二是第一届春晚策划者邓伟忠为村晚词曲演唱《六罗村的舞台》,赞扬六罗村勃勃生机。三是农具的走秀展示。这些农具已经生锈、破旧,已不再使用,但是我们拿出来展示,目的就是让大家忆苦思甜,在拥有火红日子的今天,也不能忘记接续奋斗的力量。”邓重英说。 今年六罗村晚筹备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虽然时间紧迫,但邓重英依然强调要保证节目品质,既要有传统,又要有创新。 他介绍,三十九届的村晚已经凝聚起了民心,在群里发征集节目的消息,村民们就主动报名了,他们平时都会有一些广场舞的表演,所以他们很乐意到村晚上表演一番。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帮在外上学、务工的家人报名,大家会把在外学习到的才艺展示出来,这样我们的村晚节目就会很丰富。 对于村民邓如梅一家、邓巧依一家,邓重英赞不绝口:“邓如梅父母是村里舞蹈队的。今年邓如梅从海口回家过节的短短几天时间,给孩子们排练了开场舞《过年啦》和青少年舞蹈串烧,也担任了晚会的主持人,还有姐妹几个人也都参加到村晚演出中。邓巧依父亲是村长,受父亲的影响,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担任晚会主持人,因为结婚,今年才没办法加入到村晚活动中。” 邓重英将今年晚会分为三大部分“六罗村晚贺龙年”“阳光路上跟党走”“展望美好新时代”,有小朋友的舞蹈、乐器演奏、客家山歌演唱、配乐朗诵、武术表演以及小品等节目,内容形式多样。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大舞台》中的歌词“还有一条乡村路也披上了彩妆,把村和村连起来传递党的温暖”,是邓重英将生活中的进村路写进了歌曲中。正是这样说现实、贴民心的细节加入到村晚中,才让村晚永葆活力。 几十年来,一个个精彩节目都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萌娃们登台表演《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娃》,憨态可掬的模样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村里年轻大学生废物利用,将报纸、塑料碗、一次性桌布改造为时装;村民连唱带跳,用歌曲《刀人》展现六罗村村民勤劳割胶,自强不息的精神……节目品质的强化激发出情感的共鸣,为观众呈现一台台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时尚冲击力的晚会。 谈传承:讲好六罗故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跨越四十年,奋进四十载。明年六罗村村晚将迎来第四十个年头。四十年很短,是一代代人的职业生涯;四十年很长,是经年累月的全力奔赴。 一棒又一棒的接力,目前,六罗村晚已经经历了四批主要组织者,邓重英便是第四批主要组织者之一。 邓重英介绍,那时还是初中生的邓伟忠通过村民凑出的200多块钱办成了第一届春晚。随后庞德福接替邓伟忠的工作,接受村民邓志波提出搭建茅草房的建议,村民邓冠东负责设计,村民共同建设的六罗茅草舞厅建成。六罗村有常住人口约400人,参演村晚的约有四分之一,最小的有6岁,年纪大的将近70岁。可以说,六罗村村晚是承载村民希冀与欢笑的春晚,凝聚了人心,系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情。 2022年,六罗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从石灰地到茅草棚,再到如今的乡村大舞台,舞台变迁演绎传承的是乡村振兴大戏。 邓重英说,像残疾人邓阿庆,他在村晚上演唱了客家山歌、吹口琴,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在开了一家小卖部,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许多的年轻人通过村晚喜结良缘,还有许多村民都说,就是因为有了村晚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也有村民因村晚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邓重英接过了村晚发展的接力棒,他有自己的计划。他介绍,六罗村村晚已经成为村民记住乡愁,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符号。所以,一场村晚绝不只是表演几个节目,六罗村村晚的文化内涵在逐步丰富。今后六罗村的每一场村晚,我都致力于打破“晚会”思维,把“乡村春晚”当做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最美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新时代乡村的“文化画卷”。(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林晓云  编辑王竞  校对王丽华  审核王霞)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裴茹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