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健康领域的领军者,盘点23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誉玲 生活乐趣 2024-12-15 3 0
科学的脉络分支扎根世界各地,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深刻思考,促进世界科技进一步向前发展。新冠疫情的肆虐,再次映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在环境、疾病等众多领域展开空间合作,1994年,国际欧亚科学院(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EAS)应势成立。发展不到三十年, IEAS已囊括了包含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46个国家的600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均为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家。其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是15个国家科学中心中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截至2021年, 共有256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其中医药健康领域共有23位学者,在基础研究、生命科学和疾病等众多细分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借此机会,写意君对23位院士的头衔和成就进行盘点,一览各位学者的风采(以姓名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注:资料来源为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各位学者所任职单位的对外介绍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未经院士本人确认)。01曹雪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南开大学校长、教授曹雪涛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医学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曾发现了数种新型免疫分子和新型免疫细胞亚群,揭示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调控新型分子机制、提出炎症消退新观点,鉴定了预测肿瘤转移与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分子,建立了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 2020年4月,曹雪涛及其团队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系统总结SARS-CoV-2产生的免疫学反应及潜在的治疗方法。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曹雪涛对COVID-19的免疫病理学及其治疗的解读,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以及指引方向。02陈立典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陈立典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康复基础和临床研究,与其团队围绕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共性关键康复技术进行创新,建立适合中国人群功能障碍的量表评估新体系,以及针刺核心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案。其研究结果不光被写入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还被纳入进美国、瑞士、荷兰等国际康复医学指南。2022年4月,陈立典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03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等陈士林深耕中药领域,并取得多项成就。其在国际上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发表多项专业文章,连续五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04程京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生物芯片方向),现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05杜冠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医药理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冠华长期从事药理学科研教学工作,重点研究新药发现与研发、高通量药物筛选、神经药理学、心脑血管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研工作者”等称号。06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巴西等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高福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高福及其领衔的团队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疫苗抗体等产品研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福是研发全球第一个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第一个获批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先锋者,是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创立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创始院长,是China CDC Weekly杂志的创始主编、Protein and Cell杂志的共同创始主编、《科学通报》主编。07韩雅玲心血管病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家药品评审专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韩雅玲从事复杂危重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40余年。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及个体化抗血栓治疗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显著降低了危重冠心病的病死率,为提高我国危重复杂冠心病救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美国TCT评选为“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研究型专家”,以第一完成人在JAMA等SCI收录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等多种奖项。08胡大一 心血管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胡大一擅长心电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防治等。积极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外科发展,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全国150多家医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09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黄璐琦作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牵头编制《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提出并发展“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和中药材鉴别新方法,使分子鉴别方法首次收载于国家药典。10贾力药学专家,闽江大学、海洋研究院生物与医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贾力首次发现和证明了内源性巯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存在和生理功能;首次独立合成斯诺普利结晶及其稳定型单水合物结晶,并系统性地阐明其理化、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创建了全球具有特色的肿瘤转移的预警和预防研究领域,首次提出“肿瘤转移的慢性病防控理念”。基于肿瘤转移的根源与其微环境的相互关系,原创性地研发了多种可安全、有效长期防控肿瘤手术后再转移的药物,并系统性诠释了这类药物的药理学基础。2020年,获得第十四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11姜庆五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长、公共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姜庆五在血吸虫病、SARS等传染病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6部。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姜庆五建议通过血清检测确定无症状患者真实比例,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12郎景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授郎景和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近五十年。郎景和对于卵巢癌淋巴转移的研究及对妇科内镜手术、子宫颈癌防治、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教育部、中华科技进步奖及北京科技奖等8项,并荣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13凌沛学生物药学(多糖研究)专家,梅晔生物CTO、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凌沛学从事多糖类生物新药研究近40年,以重要生物药物玻璃酸钠(又称透明质酸、玻尿酸,简称HA)为核心,进行系统的原料和制剂理论原始创新和技术应用集成创新。有“中国透明质酸之父”之称。14刘保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医药学部常务副主任,针灸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提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研究范式以及证候疗效的评价方法,构建“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的技术体系以及亚健康测量方法和模型。刘保延用科学方法和数据证明中医药参与治疗SARS的优势,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针灸治疗纳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规治疗,刘保延对此发展解读。15刘志杰结构生物学专家,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刘志杰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和药物设计。已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获得癌症治疗靶点相关国家专利一项,于2012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并曾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及中国科学院最佳导师称号。16饶子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专家,原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是我国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科学、病原生物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主要从事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流感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结合分枝杆菌等人类病原体及其重要蛋白的三维结构研究,和抗病毒创新药物的研发及相关疫苗的开发。2019年10月,饶子和及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首次解析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新鉴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和关键抗原表位信息,提出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坚实基础。17沈中阳 器官移植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天津市医学会会长,南开大学重症医学暨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长,《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总编辑 沈中阳从事肝移植临床和研究30多年,为我国临床肝移植领域做出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包括不限于主持我国首例肝脏移植手术,组建我国首支移植专业队伍。沈中阳开创新制定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方案,解决了我国肝移植发展主要障碍;致力于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组织制定我国心脏死亡及脑死亡标准,制定我国器官获取和使用规范;创立和改进了多种肝移植术式并建立了术式优选原则截至2014年底完成肝移植近万例。18沈祖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美国胃肠病学学院研究员 消化系统病专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教授沈祖尧在国际上首创了为期一周的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方案;率先采用内窥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制定多种预防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并发症的治疗方案;率先在亚太地区确立了结肠镜检查对早期发现无症状大肠癌的临床筛查价值;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作了系列创新性研究。19孙英贤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孙英贤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及高血压病的防治。1999年至2001年在美国Oklahoma大学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孙英贤与其导师Jackman一起发现心外膜旁路,改变了一百年来人类对预激综合征房室旁路的不全面认识,并提出相应的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成为国际上心外膜旁路介入手术的标准方法。孙英贤负责完成了我国农村地区最大规模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及干预研究。20吴清玉医学与农学学部副主任,心血管外科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吴清玉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四十余年,1990年以来,吴清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26项高难度复杂心脏手术,成功解决了许多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重大疑难问题。其在国际上独创性提出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技术体系,使98%以上的该病患者免于人工瓣膜替换,为行业重大进步;制定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技术标准;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复杂心脏手术并获成功,一改国内无法治疗此类疾病的历史。21曾益新 肿瘤学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8年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益新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在鼻咽癌遗传学研究方面陆续获得突破性成果,明确了鼻咽癌遗传易感性,定位并鉴定了鼻咽癌家族性遗传易感基因(Nat Genet2010),并阐明其致病机理(Cancer Res 2006和2018);在鼻咽癌发病机理方面,利用EB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首次鉴定了鼻咽癌相关EB病毒高危亚型BALF2_CCT(Nat Genet2019),为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和疫苗研发奠定基础;正在开展EB病毒重组疫苗研究(Frontiers in Immunol 2018),用于鼻咽癌预防或治疗。2022年3月,曾益新等研究人员通过合成致死筛选发现MEN1突变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并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结论。22赵永祥生物靶向诊治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中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免疫学会理事,现为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赵永祥从事肿瘤生物靶向诊断与治疗研究。先后负责完成与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广西创新研究团队等省级项目13项,参与美国NIH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8余篇。日前,赵永祥团队成功构建基因编辑肝癌猴模型,入选2021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该团队开发出同时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及T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hEND-CD3/ BiTET,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23张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罗主要从事慢性鼻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分子遗传机制、免疫学机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誉玲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