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历年来不乏对其进行的改编,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戏曲,都演绎出了対《红楼梦》不同的审美。为更全面的分析影视剧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笔者选取了影视剧改编中最经典的87版《红楼梦》和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为比较研究对象,试图从经典入手,观照当代影视剧改编中的不足,窥见名著题材影视剧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87版《红楼梦》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组织摄制,由王扶林担任导演,吸收众多红学家的思想精华,历时三年拍摄完成。在内容上,87版红楼梦仅选择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为蓝本,创作了电视剧的前29集,而后7集则是根据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所著的伏笔、脂砚斋的点评以及众多红学家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的研究进行创作的。导演王扶林将主流思想及个人的创作风格与《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相融合,创作出了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精英文化色彩的电视剧作品。在演员选定上,87版《红楼梦》更是举全国之力,创大规模海选的先河,这些经过层层筛选后的演员,在电视剧播出后,因他们深入人心的形象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87版红楼梦凭借优秀的创作思想和演职员的共同努力及卓越的后期制作,成为观众心目中《红楼梦》的影视剧改编中不可超越的经典。
新版《红楼梦》在创作风格上沿袭了李少红导演唯美的创作风格,力求展现一种浪漫高雅的诗意景象,这也是整部电视剧最突出的特色。众所周知,小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的古典名著,全书一百二十回,学术上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先生所著,后四十回遗失,现今流传的《红楼梦》小说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而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历年来为红学家争论的热点,虽未能尽如人意,但基本上继承前八十回的悲剧精神。并且历代续作版本层出不穷,唯高鹗所续后四十回流传至今,可见高鹗的续作同样具有艺术价值,需要进行辩证的阅读分析。所以在进行影视剧改编的过程中,版本的选择就成了首要问题。87版《红楼梦》只选用了由曹雪芹先生所著的前八十回,并且前八十回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删改。突出的删改情节有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颇有文采的“海棠诗社”以及与秦钟相关的章节等。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内容的影视表达需要借助一定水平的特效技术,但在当时八十年代的影视剧制作条件下,电视剧制作还不具备这种先进的技术,并且这些章节的浪漫主义风格有悖于八十年代我国总体的历史环境。另外,有关秦钟的章节也被认为涉及以及封建的文化糟粕,自然为当时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但最可惜的删改内容莫过于“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有关章节是大观园最繁盛时期的章节,也正处于林黛玉文采诗情的顶峰时期。“海棠诗社”的内容最终还是因资金和技术等因素被迫撤出了电视剧的拍摄计划。但对于87版《红楼梦》,最为观众期待和关注的还是他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解读。87版《红楼梦》抛弃高鹗所著的后四十回,采用了众多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在结局的安排上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高鹗所著《红楼梦》后四十中,探春远嫁镇海总制;黛玉听闻金玉成姻,焚稿断情悲痛而死;金玉成姻是贾母等人在宝玉疯癫的情况下施掉包计所致;宁府虽遭抄家流放,但最终两府却是“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大团圆结局;而宝玉最终是在中魁之后随僧道出世。而在87版《红楼梦》中,探春是作为北静王的义女远嫁和亲的;黛玉是梦见宝玉客死他乡伤心惊惧而死的;金玉成姻是奉元妃旨意而行的;荣宁两府最后落得满门抄家,家破人亡;宝玉在被救出铁槛寺后归于“白茫茫厚地高天”的精神放逐……这些情节都与高鹗所著后四十回有较大差距。编剧周岭先生曾说,87版《红楼梦》是“根据人物发展、情节推进的自然逻辑,根据原著前八十回正文的伏线,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脂砚斋批点的版本,根据《红楼梦》学术界多年研究成果,尽可能合理地把八十回以后部分构想出来。
《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历程,翻开历史长河的画卷,早在1975年,出现了首部以中国四大名著一一《红楼梦》为改编对象的电视连续剧。此剧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摄制,这部电视剧的主办方包括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承制,其中林黛玉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汪明荃,而伍卫国则在剧中饰演贾宝玉一角。在这部电视连续剧播映两年之后,香港佳视紧随其后也拍摄了7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虽然香港地区较早的将《红楼梦》搬上电视荧屏,但其主题始终围绕着宝黛爱情展开,纠结于爱情悲剧的展现使其相较于以往《红楼梦》的戏曲改编和电影改编而言,并没有创新和突破之处。
对于名著本身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文化精髓和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却没能得到展现,终究使其难以成为一部高质量并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并且对于以电视艺术这种长篇幅大容量的艺术展现媒介而言,既然动用了电视剧长篇叙事的影视特征,却只局限于名著中关于爱情故事的展现,未免使全剧显得太过拖沓和松散,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电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987年,大陆第一部《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由中央电视台摄制并播出,此片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87版《红楼梦》所奠定的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红楼影视作品的地位之牢固,使其没有受到任何改编作品的威胁和影响。此剧由王扶林任导演一职,周蕾、周岭、刘耕路担当编剧。剧本改编的基本原则是忠于原著,80回以后的情节更是摒弃了高鹦续书的内容,结合红学研究、前80回中埋下的伏笔以及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注等内容,对《红楼梦》的故事结局进行了重新的论释和剧本创作。该电视剧的播出使《红楼梦》得到了盛况空前的关注度,不夸张的说,许多当代观众是从这部电视剧才开始真正了解《红楼梦》。该电视剧不再局限于宝黛爱情的主题,而是将其与贾府兴衰一起作为两条主线齐头并进,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小说蕴涵的反封建精神。
该电视剧成为红楼影视改编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之高至今鲜有任何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可以与之媲美。剧中描述的红楼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其中由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和邓婕饰演的王熙凤,更在互联网上被网名评选为中国影视艺术史上无法超越的银幕形象,可见其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87版上映十载后的1996年,一部长达73集篇幅的《红楼梦》电视剧的诞生,使其至今依旧保持着《红楼梦》影视作品篇幅之最的头衔。台湾华视为观众呈现的这篇巨幅之作,相比较36集版《红楼梦》,不难发现73集版的主创人员力图更全面的将《红楼梦》的全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其对原著的内容和细节交待的也更为具体,对于即使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而言也会更易接受和理解。
第二章《红楼梦》的影视表现
《红楼梦》从筹划拍摄开始,话题不断,声势浩大的演员选秀,胡玫导演退出李少红接棒,经费一度告缺几欲停拍,可谓一波三折热点十足。而剧中人物套用戏曲的额妆造型一经问世,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剧更是邀请曾获奥斯卡奖的叶锦添担任总造型师,然而实际取得的效果,似乎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期望相去甚远。导演李少红曾表示:这些造型的确与我们当初希望赋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以新意,做到曹雪芹原著亦真亦幻、在电视剧这种大众文化中创造艺术化氛围这一初衷是吻合的。
从导演和造型设计师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创作者的最终目的,是想借额妆这一造型来突出剧中人物的虚幻色彩和朦胧美感。额妆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昆曲,导演和造型师也是想借昆曲华美的东风吹起《红楼梦》的虚幻之气。
但昆曲的梦幻不是靠额妆一个元素完成的,戏曲的唯美境界要靠舞台、布景、曲调、演员等元素的共同结合才能得以展现。可能正如叶锦添所言:我拉了昆曲最浮面的那一层皮,那一层美感,来做红楼。他是拉了一层皮,但他也只拉到了一层皮,那薄薄的一层皮掩盖不了皮下灵魂的血肉,效果却是适得其反的。《红楼梦》的梦和幻,是由太虚幻境、通灵宝玉、女蜗补天、黛玉葬花、,是远非一个额妆就能展现的。相反的,额妆不仅不能美化剧中的人物形象,还对刻画人物个性起到了模糊的作用。
小说中曹雪芹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了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这也是《红楼梦》最摄人心扉之处。试问,谁会由纤细瘦弱、敏感心尖联想到薛宝钗?谁会认为剔透丰腆、藏拙守愚的是林黛玉?刁钻狠毒、机灵泼辣更是除了王熙凤还会有哪个第二人选?所有的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只有这一个,认真欣赏《红楼梦》的人绝不会混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形象。而额妆却将这份独一无二性大大的削弱了。额妆在戏曲中的运用主要是修饰人物脸型,特别在男性旦角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作用。
现在人人头上都顶了几片铜钱装,让人挑花了眼看晕了头,纵然演员的表演再到位,个性的独特还是被模糊了几分。人物的个性塑造是否成功的评判关键,不在于她穿了什么衣服化了什么妆,最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是否神形兼备。当然令人悦目的外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些许掩盖表演的不足,但新版《红楼梦》中部分演员的演技本己惹来不少质疑的声音,创作者还给每个人贴上程式化的额妆,无疑是抹煞人物的个性化设计。与其费尽周章搞一些外在的累赘物,还不如在演员的表演功力上多下点苦功。
第三章结语
关键词:红楼梦 对比 林黛玉 悲剧 美丽
影片节选新版《红楼梦》第44集前半部分,从贾宝玉结婚仪式开始到林黛玉死亡为止,双重线索同时推进。一面是被骗的宝玉与不情愿地被迫与宝钗结婚,从迎下轿子到送入洞房的全过程。另一面是黛玉知道宝玉结婚了,希望破灭,万念俱灰,病情不断恶化,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本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巧用对比。礼堂的热闹与潇湘馆的凄凉形成对比。为了突显林黛玉的悲剧,分别从声音、人数,场面、灯光等不同方面,不着痕迹地做了处理。平行蒙太奇的使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男尊女卑、亲疏有别的封建社会,因为要为宝玉办终生大事,而把黛玉丢在脑后,直到那日宝玉那边,大红大绿,热闹非凡,镜头里满是暖色调,而黛玉虽已是病入膏肓,却无人过问。屋内只剩紫鹃和雪雁。画面中潇湘馆内只有竹子、芭蕉,屋内暗淡的灯光,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打芭蕉本就凄凉,耳边还不时有寒风吹过。所有的细节都暗示着人物命运。
影片后半部分,宝玉知道被骗,娶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变得更痴更傻了。贾母、王熙凤等人来看黛玉,这时她已断了气,就那么静静地躺着。看到此情此景,唯有贾母伤心落泪,其他人无非是陪着贾母,装作伤心。由此可知,黛玉这么多年来的生活多么缺少关爱,真真是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王夫人、王熙凤搀着贾母回房休息,王熙凤边走边假装伤心地说:“务必风风光光地让林妹妹走好,不会委屈了她。”人都走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罢了。王熙凤哪是真对林黛玉好,不过是为了家族的脸面。由此也可见封建制度害人颇――过于注重形式,没有对灵魂的真切关怀。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林黛玉。她是一个完美的遗憾,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的死亡引起人们的同情,她的死亡具有悲剧美学的价值,如同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样,令人惋惜。黛玉代表的形象是与世俗对立的,影片巧妙运用侧面表现将其展现。朱大嫂子去看她时说:“好一个聪明伶俐,举世无双的女儿。”影片在黛玉临死前插入了一段她与宝玉、众姐妹嬉戏玩乐的回忆,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浓缩了精华,同时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悲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中唤醒了人们对青春已逝的感慨,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甚至会颠覆过去长命百岁的愿望。人活到鸡皮鹤发、齿落珠黄,说是一种幸福,其实也是一种悲凉。人都喜欢回忆,回忆最美丽、最璀璨的时光。但与其在回忆中度完残生,倒不如在最灿烂的时候隐去。让人生没有秋季,也未尝不是一种幸事。黛玉的一生就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写照。“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一个年轻的美丽的如薄雾般忧伤的少女,一生都在无比忠诚地践行着属于她自己的诗意美学,她高贵,孤独,清冷,决绝,如一株临水自照的水仙,不染半点人间烟火气。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对抗着巨大而又琐碎的俗世生活,与其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残酷社会夺走了林黛玉的生命,不如说是黛玉自己选择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用全部的泪水跟心血去完成一个遥远的模糊的不切实际的梦。黛玉焚掉了她的稿子,断掉了她的痴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与此同时也拒绝了普天之下所有女孩子都不得不面对的“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悲哀结局,拒绝了由一颗无价宝珠变成死鱼眼睛的痛苦过程。高傲如林黛玉,又怎么肯容许自己白发苍苍身形佝偻呢?她永远是画上画的戏文里唱的那个一直美好的年轻姑娘,永远是贾宝玉心口的朱砂痣跟天上的白月光。
影片最后宝玉掉了魂似的,变得更傻了,在窗口吹蒲公英,嘴里说:“原来林妹妹化作了花仙”,幻想着黛玉对他说:“个人的姻缘造化,别人终代替不了。”吹散了漫天的蒲公英,在蒲公英乱舞中结束了。
影片的现实意义在于,使人们在对封建社会感到厌恶的同时,也会对现在的生活多一份满足,对自己的命运多一份安慰,对美好的明天多一份希望。
影片对光影的调度跟色彩拿捏得恰到好处,别有一股子清净幽雅的味道。林黛玉一身青衣衬着大红的衣领,透射出其清冷外表下的火热内心,饮冰态度下对爱情与生命的极度渴望。与眼下许多古装剧一味追求唯美惊艳相比,该片更执着于精神内涵的挖掘,与红楼梦原著契合度较高。
红楼梦是一部美丽的悲剧。黛玉走了,悲剧并未结束。真可谓,花开茶靡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新东方主义与他的“中国”
叶锦添有一个很著名的理念叫做“新东方主义”,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他说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回归。“我觉得中国设计有强大的过去,而这个过去和现在存在一个断层。我们现在所学的是一个西方式的教育,而当这些东西开始全球化的时候,应该有一种回归的状态。它不应该只是中国的,东西方的内容都应该有,只不过可能我们以前用一个西方思维在思考,而现在试图用一个东方思维去看待。”
就像创意星空五强选手中的卢霆希和丘启扬一样,他们在找寻他们心中的中国,国际上许多大家也都不断在设计中寻找中国,可是叶锦添说,其实中国元素什么都不是。“我觉得在创作中还是应该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赋予它一个灵魂,从而引起共鸣。现在有太多人利用中国元素去做设计,最后就好像是一个西方的东西上面套了一个中国的外壳一样,其实越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越不会只是这样套在上面。”
叶锦添喜欢昆剧,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实他不仅仅喜欢昆剧,他还喜欢很多中国的传统戏曲和文化。“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的背后有一个很古老的中国人的美感一直流传下来,在它们流传的过程中就会在某一个地方开花结果。无论是昆剧还是诗词,这些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有一个无穷的想象力在它们的背后。其实这些东西可能并不是很合乎逻辑,但是它就是在那个意识形态之下所表现的一种特殊的美感。”
关于新红楼
坦白讲,我并不是一个红楼迷,除了高中课本上所讲述的那些片段,我也并没有仔细研读过《红楼梦》,对于《红楼梦》我可谓知之甚少。所以,在看新版《红楼梦》的时候,我只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在审视这样一部电视剧。也许,你不能认同我的观点,但我也的确没有觉得它像网络上说的那么糟糕。87版的红楼是经典,但是经典始终是属于一代人的经典,假若若干年过去之后,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他们心中的经典也难保不是新版《红楼梦》。
对于叶锦添为新版《红楼梦》做的造型,最初在看见网络上零星的剧照的时候,我一时间也难以接受,可是当动态画面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承认我的确为之惊艳了一下。我还记得,王熙凤去接尤二姐进大观园时身穿的那一身素衣,没有任何颜色却依旧透过那些蕾丝花边展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高贵之气,漂亮的无与伦比。至少于我,在造型上,我喜欢这种新的碰撞。
叶锦添在为《红楼梦》做造型的时候参考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我问他:“还会记得参考了哪些资料吗?”他呵呵笑道:“哦,那真的全都记得。几乎所有和《红楼梦》有关的资料都有看。”,所以,你真的不能说他没做功课。“其实我这次用的方法还不是最大胆的,我还是在用一个复古的方法去呈现它,而不是用一个新的方法去呈现。我觉得怎么去凝聚它这种古典的美感,要区分其他所有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演出,唯一的方法就是‘诗意化’。诗意的意思就是讲求节奏、讲求色彩、讲求美感、讲求光影的变化。”这就像在比赛的时候,他所告诉卢霆希的那一句留白的意境,无论是《橘子红了》还是《大明宫词》,叶锦添一直追求的也是这样一种效果,将舞台扩大化,将那些光影交错奇妙虚幻的情境再诗意一些。
《红楼梦》是中国的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方世界的经典,1996年的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次颠覆,它脱离了时代的束缚,而将其演绎成一部现代凄惨的爱情故事。其实假若《红楼梦》换了一个时代它就真的不是《红楼梦》了吗?
设计是寻找自我与沉淀
“其实现在的一些年轻设计师不能是完全走西方的模式,它拥有强大的市场拥有媒体的追捧,但是它不会拥有我们的以后。我觉得在这个时代要真正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今天做完以后,这个东西十年之后依旧有它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市场为了成功,什么东西最快能看到成果我就要去做,那样的话可能过两年之后就很多人取代你。因为你做的这个东西,其它人也可以做。”
“我觉得现在西方的设计师和设计也达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他们拿印度的东西,拿埃及的东西,拿中国的东西去玩,可能到了最后他们自己本身的语言不足。可能人到最后还是需要一点信仰,文化里的东西需要信仰。”
我们了解的那个叶锦添,是活跃在电影、电视剧的造型设计之中的,而百度百科上那个关于“叶锦添”的词条则是这样描述他:“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著名艺术家。”并且其实他也在做家居设计。设计之中的相通在他看来就在于创造那种空间感,是去思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在实用性和造型上找寻一个平衡。而在这些之中,首要的便是“思考”,会思考的设计师,也许才可以设计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佳作。
顽童・少年
之所以说他是顽童,因为他说他反叛并且乐在其中。不断求变化,不断找寻新的方向,将家居设计中的概念抛到造型设计中去,然后又会将造型设计中的概念抛回家居设计。当他坐在你面前,你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一个奥斯卡小金人的获得者,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就好像是一个对设计极有想法的热血青年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他会说些什么,那些天马行空在他的世界应该都不是天方夜谭。偶尔说起什么就会哈哈大笑,喜欢或不喜欢言语之间也表达的明显,隐约之中笑意下也涵盖着些许玩乐意味。那些流传着的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叶锦添照片,都不过是片刻间的影像记录,其实他真的不过是一个顽童而已。
对话评委
创意星空决战盛典,五强设计师从电影的画面、背景、情节等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30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佳作。同时九大评委坐镇也让这场关于设计的对话变得越发生动有趣,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学院院长Simon Collins、旅美华裔设计师Derek Lam、好莱坞著名华裔演员Russell Wong、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视觉艺术家叶锦添、设计师叶明子、设计师王巍、《VOGUE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张宇、设计师李大齐,在这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关于设计,关于电影,关于《创意星空》的想法。
王巍
“我心目中的中国元素是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设计一直在发展,而且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我们应该先去学习西方的文化,先进的设计理念,经过消化,融入自己的文化,成为真正的中国设计师。”
Derek Lam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兴奋。我看到很多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在朝着他们的梦想迈进。我虽是华裔,但出生在美国,更多是受美国教育,所以生硬创造出的东方元素没有意义。只有土生土长的中国设计师,经过积累,才能通过他们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什么是中国元素。我去年三月来过北京,这次来又看到北京的变化。设计师喜欢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了解不同的文化。”
Russell Wong
王盛德
“作为演员,你不能完全凭借直觉去决定一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他是什么背景,该穿什么戏服,而会有导演、造型师决定他的服装,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因此很多艺术指导和造型师对演员的穿着都会有明确的指导,用服装造型来表现他是谁、来自哪儿、社会经济地位、职位、工种等等,这些因素将决定演员穿什么,怎么穿。”
Simon Collins
“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总提出问题,寻求新的东西。假若一个设计师坐在那儿说:‘我知道我在哪儿和在做什么’那他就没救了。”
卢霆希 第一名兼VOGUE特别奖
当卢霆希那最后一件作品出现在舞台之上的时候,我相信台上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冠军就是他了。那种软硬的巧妙结合,将《东邪西毒》那种骨子里的感觉淋漓尽致地渗透了出来。他并不善于言辞,最初选择设计这条道路的时候连家人也会替他担心,可是他却用他的作品将他内在的情绪全部表达了出来。也许有人不懂,为什么他可以获得最后的冠军,但是创意有时候是需要你用心思考的,那是只属于他的,别人无法掠夺的思想。其实我现在格外期待的是《VOGUE》将会为他办怎样的一个秀,而下一次我们又会看到他什么样的惊艳之作。
我的作品艺术性多一些。很多人跟我说过要去平衡作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我也考虑过,尝试过,但最后还是觉得设计时不要考虑过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韩利鹏 第二名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时代的经典之作,黑白的颜色也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当所有人都板着面孔面对生活的压力的时候,卓别林却用轻松和幽默带过那些原本的沉重。韩利鹏用黑色包裹着彩色、夸张的蝴蝶结、不对称的裙摆、奇妙的组合试图表现出那种沉重压力之下的轻松与幽默。也许他的功力远不及卓别林大师一般深厚,也许他还可以再仔细品味一下大师的韵味,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很讨喜,也很容易获得认同感。但是,我还是会觉得黑色大过了彩色,绿色和蓝色隐藏在黑色之下,也会有一点沉重,其实我想,黑色之下的色彩可以再丰富一些,让整体更丰富一些,也许卓别林的精神也会愈加丰富。
我决赛的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电影虽诙谐幽默,但却辛辣抨击了当时大规模生产以及工人所受到的遭遇。我选用黑色也是为了表达这份历史的沉重。
陈志刚 第三名
陈志刚的创意来自于电影《第五元素》,LED与服装的结合,在舞台上闪现出不一般的光彩。其实他的形象和他的作品并不是那么搭,可是如果你细细品味也会感觉其实他确实是一个用爱在做设计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一个爱称叫做“芭比”。陈志刚获得第三,你很难说他是不是真的就比丘启阳和李筱出色了多少,只是在它的创意作品中的确展现出了属于他的独特创意,关于爱的心意,真实且美好。
在我的决赛系列中,每个模特头上都有一顶形似灯罩的帽子。我在设计时就想当一个人身处陌生的环境会觉得不安与紧张,而这时如能有盏灯照亮他的心房,相信会很温暖。
李筱 第四名
李筱是我很喜欢的一个选手,当银幕上显示出她的灵感来源是来自于法国电影《两小无猜》的时候,我不由也暗自感慨了一下,因为这恰好是我当下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电影的结局并不算美好,可是在淡淡的哀伤背后环绕着的是一种童趣。从他们开始玩“敢不敢”的游戏开始,整个基调就是欢乐与童真,而这也恰好是李筱身上所最真实体现的特质。最后的创意作品,在我看来并没有比前五套多了多少创意,可是她真的在努力的尝试希望将自己的天马行空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也许她不应该固守这样一种创意,可是我却真实地喜欢那些隐藏在毛线编织底下的追逐梦想的勇气。
我的作品都是用普通的毛线来完成的。在创作时我喜欢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设计,我希望用普通的材料做出设计独特、有创意的作品。
丘启扬 第五名
当我第一眼看到丘启扬的作品的时候,我承认我像台上台下的评委一样沉默了许久,可是当我再一次回头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当时的确没有真的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图。他是有才华的,他是有思想的,只是在这样一个比赛之中,这样的表现手法也许并不那么合适。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太过丰富,而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当下都会明白他的那种丰富,其实我们有时并不会有时间去思考,尽管他给了我们思考的时间。我们想到《甜蜜蜜》也许只会那段围绕着邓丽君的《甜蜜蜜》展开的爱情故事,可是却忘记了它背后的时代特征。他涉猎很广,他的作品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慢慢叙述着,未来他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不过是个开始。现在的他已经开始和大齐老师一起工作了,其实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吗?
评委们认为我的作品更多偏于行为艺术,我不否认。我非常享受创作的过程。我愿意将生活中不起眼的人或事物呈现在舞台上,让更多人去了解,去关注。
《创意星空》第三季参赛选手报名璀璨开启
2010年11月28日,CCTV6电影频道推出的大型创意体验活动《创意星空》第三季报名启动仪式在北京工体THE BOX LOUNG隆重举行,此次采用全程网上报名,而届时又将是一场创意圣战。创意之窗(省略)作为此次大赛的官方网站,也期待着各路创意人才悉数到场,积极参与其中。
此次比赛分为报名、初选、面试、初级体验、创意实战、创意盛典六个阶段。凡年满18岁、具有打版制作服装能力的华人均可登录本次大赛唯一指定官方网站---创意之窗(省略)进行注册报名,报名将于2011年2月28日截止,全程网上报名。
大赛详情可密切关注《创意星空》指定官网“创意之窗省略” 报名咨询专线:010-62309165
李佳佩
班玉真:我比较喜欢看商战戏,觉得能从中学习一些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最近看了刘恺威和杨幂主演的电视剧《盛夏晚晴天》,感觉不错,故事情节挺勾人的,让我老想着两大家族的事情,老想看看结局什么样。而且除了商战,这部剧还加入了大量的爱情戏,几位男女主演都很养眼,造型也时尚。总之,是一部偶像剧+爱情剧+商战剧的混合体,挺新鲜挺好看的。
记者评论:商战题材电视剧并不新鲜,之所以《盛夏晚晴天》能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就在于创新。相对于老旧的“商战”题材,该剧加入了众多港剧元素,高端的时尚造型,巴黎奢华取景,加上《创世纪》导演麦贯之搭档《我本善良》编剧陈宝华的金牌商战戏创作团队操刀幕后,使得该剧变成偶像剧包装下的商战剧,获得7年轻观众的喜爱。
班玉真:剧中的这些人物我最喜欢杨幂演的晚晴,她太善良了,一点坏心眼都没有。因为我不喜欢看古装剧,所以杨幂以前演的戏我也没怎么看。这次看完《盛夏晚晴天》,我开始喜欢上这个演员了。还有刘恺威演的乔津帆,一开始我不喜欢,像个花花公子,后来看着他的转变,看着他和晚晴走到了一起,感觉还是挺好、挺般配的。
记者评论:提起杨幂,观众印象比较深的还是古装戏,《宫》、《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新版《红楼梦》、《美人心计》……杨幂的古装美女形象深入人心。这次变身现代豪门千金,杨幂同样没让观众失望,除了精湛的演技,服装和耳环都成了观众追逐的对象。而她和刘恺威戏里戏外的情侣身份,也为这部剧增加了不少热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