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现状;策略
一、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伴而来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那么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帮助商业银行树立良好市场形象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打造自我品牌,树立市场形象的途径之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也表明了,好的投资银行业务水平的发展从一定的程度上成了衡量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标志,无论在风险管理上,还是银行内各大业务的开展和创新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也就加快综合化经营的脚步,尽快把投资银行业务开展起来,来塑造一定的服务品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2.能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利差,其它来源基本上没有,但是各商业银行却要承担比较高的管理风险,特别是借用风险较高,管理起来相当困难。每当国内外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贷款客户就会因各种变故不能极时还款,因而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业绩。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却能分散所要承担的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做到及时调整银行经营状况和策略。
3.能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也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十分激烈。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迫在眉捷。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对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各种业务,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业务功能不全,经营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经营业务同发达国家去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经营过程中业务功能不全,所经营的品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产品种类不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挥。眼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所经营的业务重心放在咨询、转让、重组和融资这几方面,对于那些比较有深度的并购收购业务和金融工程等业务却开展得不尽人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进行的业务开拓的发展程度尚有待加深,业务的范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2.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受到阻碍的最大原因是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最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调研,也颁布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有关法律法规来扩大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以此来提供充足的政策空间。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服务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变得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就一定要把国家政策和法律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调整。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分析,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最麻烦的就是缺少高质素的人才资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使其业务步入国际平台,能立于世界的前沿,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特色化经营理念,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银行的种类也很多,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也面对很多的考验,要想保证我国金融业的控制力,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就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不断地调整各项业务流程,尽可能的适应目标客户所需要,把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包装,树立自身的特色化经营理念,争取进行品牌销售,以此来增加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业品牌加速前进。
2.加强商业银行与投资业务的融合
加强商业银行与投资业务的融合是大力发展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不容置疑的发展理念。从目前和我国国情以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趋势来看,商业银行是我国进行融资投资的主要渠道,采用混合业务的经营模式不仅是全球性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壮大我们投资业务的契机所在。
3.建立竞争机制
尽管我们主流实施的是政府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不能脱离开市场的调节。只有建立相关的竞争机制,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看似无情的竞争更加有利于我们商业银行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迫使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投资业务不断增强、壮大,以最快速度追赶国际先进行列的脚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状 趋势
一、前言
在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传统的模式不仅要突破,更要找到更多增强竞争力和增加利润的突破口,本文基于这些现状,寻找银行的经营数据,分析银行现状,并预测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在大幅增长,规模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93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由此社会融资率同比还是上升的。
中国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中国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184.1万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199.3万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二)、市场利率变化,总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季报显示,上市银行整体盈利增速持续放缓。除中行和建行净利润增幅超过1%外,其余3家大型银行业绩增速均不足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曾经作为银行最大收入来源的息差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息差收窄成为拖累银行盈利的最主要因素。工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受2015年以来5次降息持续影响,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为2.28%,比上年全年下降19个基点。中行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795.36亿元,同比减少14.64亿元,下降1.81%。净息差1.9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看,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普遍持下降水平。
(三)、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规模也增大。据调查,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网上银行使用率为53.70%,环比增长14.4989%,同比增长16.2338%。这可以看出我国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网上银行业务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属于商业银行对传统金融业务形式的一种创新,通过网络银行的金融产品,方便人们随时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同时在网上办理传统银行业务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银行对网络银行的开发力度不够,加上网络银行的普及率不够,因此银行业需大力发展新兴业务,促进利润的增长。
银行业的盈利压力将继续加大,利润见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而资产管理将成为一个新常态。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由创新转变为规范,银行应与互联网新技术更加融合,鼓励更多的跨界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应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的特点,发挥"1+1>2"的效应。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理财产品私人定制化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到来,银行可以运用网点、移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渠道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整合,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改革战略,同时能够分析得到客户的行为数据,充分了解客户消费和理财偏好,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调成自身的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更符合其偏好的金融理财产品,基本实现私人定制,从而扩大银行的客户量,增加收入渠道。
(二)、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
网络银行和其他各种理财app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便捷的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很多业务,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保证客户资源不外流,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模式注定要被改变。根据大数据的分析,银行能迎合客户的偏好制定合理的理财产品,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公司职员的服务方向,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储蓄者能享受到更加周到的服务,由客户主动变为银行服务更加主动,效率更高。此外,传统的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模式也不再适用,而是积极开发利用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功能,在迎合客户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更高层次的业务开发客户的未知需求,创新的速度要紧跟科技的进步速度。
(三)、商业银行可能是跨界的银行
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很难定位其产品或者企业的属性,跨界经营成为趋势。跨界银行就是银行依据不同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偏好,把一些原本没有联系的要素相互融合,通过这些产品和支付等服务手段的经营合作,获取更多的客户好感,实现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银行的跨界合作已在进行,以后将更加的深入,例如房贷和房产销售的结合。
在以支付宝、Paypal、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以自己更加灵活的身段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冲击银行的传统汇转业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不少银行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和其他领域,例如建行的B2C购物商城已开业两年,其他例如农行,招商、交行等都有涉足电商。未来商业银行将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网络运营商等外部合作资源对接,实现银行、客户、第三方三方一体,使得客户资源能够共享并且拓展银行收入来源,在银行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合作。
【参考文献】
[1] 希拉.郝弗南著,力建华、雷纯雄等译,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0.
[2]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2004年10月.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竞争力 风险管理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形势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我国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都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有的发生了支付危机,严重阻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削弱。那么如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繁荣呢?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不断转变城市商业银行的观念,增强其经营意识,提高其盈利能力。观念是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是指导经营行为的动力,是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转变经营观念。主要要转变下列观念:第一,要转变“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要业务”的观念,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存款和贷款是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但现代银行应转变经营观念,开发中间业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城市商业银行要转变“各自为政”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许多城市银行的分支行仍各自为政,没有同意的经营理念,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陷入困境,支行之间相互拆台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城市商业银行财务支出大量浪费,使得银行的整体实力下降。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城商行充分发挥追赶优势,在银行业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截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9.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则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截至去年末,城商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已经达到9%;而在200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不过1.46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仅为5.3%。
根据银监会最新统计,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资产增速接近40%,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到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达到了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到了3.6万亿元,而中小企业贷款额仅为1.1万亿元,比上年年初增加了44%多。银监会人士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快,主要是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基数比较低,城市商业银行开设网店的规模收益较高,规模的扩张能大幅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通知以来,建立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的大批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为止,全国已成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比较窄,主要以城市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行业的整顿重组、化解和防范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大都不同程度的面临较多难题,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这财务支出困难、管理水平差、支付压力大等高风险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中央政府过分强调地方GDP,而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其他问题。这促使地方政府过分谋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农民增收、就业问题、和谐发展等社会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过分地使用“宏观调控”和“窗口指导”等手段影响银行发展,同时造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不能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比较薄弱
城市商业银行是从城市信用社改造来的,历史很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比较小,经营基础比较脆弱,再加上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初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核实工作不严格、资产风险高、财务风险没有充分披露,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风险准备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一般归属于地方政府,经营活动受地方行政干预比较严重,造成经营活动没有自,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状况恶化,盈利水平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地方性特征明显
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由个地方城市的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地域范围狭窄,一般限制在本市,经营的区域性较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能力有限,很难把银行业务做大。受区域性与地方性限制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动力有限,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三)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在建立初期,大都未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高级管理层和公司业务人员离职率高,人才流动性太高,导致业务不稳定,经营没有可持续性。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违法、违规经营,导致银行的呆账、坏账严重,公司资产质量严重下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从2000年开始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就因时制宜,打出了零售业务发展品牌,从上到下成立了零售营业部,以加大个人金融业务开拓和管理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较快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金融生态环境变化的催生效应。
从宏观金融生态环境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进入“微利”时代,使得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新的发展领域成为必然趋势。二是商业银行的角色和定位的转变。现今企业融资的中心以资本市场的资金调度为主,而银行借款只是直接融资的一种补充。三是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表看,零售银行业务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使得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合理。四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国民超前消费理念仍未形成,主流传统消费理财观念使得居民储蓄存款依然是我国银行负债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微观金融生态环境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的一贯政策——藏富于民,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三是贫富差距的加大,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对象。这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不断壮大的重要源泉。
二、我国当前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经营同质化
从储蓄业务来看,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依旧把零售业务中吸收存款的任务放在了首要地位,业务中片面追求存款数量,为稳定存款采取个人中间业务低收费,定价单一、不科学,缺乏灵活性和市场性,品种较少,同质程度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从资产业务来看,在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金融机构虽推出了教育助学、汽车消费、住房等刺激消费的贷款品种,但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不论是资金来源、数量规模,还是品种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从中间业务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很低,以业务为主,品种种类缺乏特色,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多数的开发都互相模仿,产品的类别和内容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从信用卡业务来看,存在着卡种单一的问题。各商业银行的差别不大,基本都分为查询、存取款、转账、商户消费、工资、收费、电话银行等七大块。另外,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参差不齐,联网额成功率还比较低。
2、市场营销观念滞后,营销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处于粗放式的大众营销阶段,精细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难以做到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促销,对营销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发现顾客满足的金融需求以及没有根据顾客认知价值和承受风险的差别定价以提高收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客户满意度低,流失率高,这直接影响了营销回报。二是以推销产品为主,未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向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无法根据顾客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定价,利润的回报比较低。三是无法区分顾客的偏好,缺少针对性,导致营销成本大大增加,效果也不明显。四是依赖于传统渠道进行销售,没有发挥好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多个渠道的促销方式,无法实现潜在易获得的营销收入,从而降低了营销回报。
3、产品研发缺乏总体规划,创新意识淡薄
由于受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从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缺少总体的发展规划和主要战略,管理模式老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品种很多,可是品牌产品却很少。二是产品的创新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质量效益型创新少,外延扩张型创新多。三是创新还属于模仿性阶段,吸纳性创新较多,而原创性创新很少。四是从创新主体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产品创新多数是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计划部署、自上而下推动的,实用性不大。
4、风险管理技术弱,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体系数据库建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科学判定个人资信状况的尺度和标准,缺乏对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与积累,金融机构间的个人信息资料的交流与沟通更是空白;另一方面,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数据量,已有的数据质量较差,没有严格的数据录入和校验程序,资信的调查和收集也比较困难,造成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社会信用基础的薄弱,导致恶意申请助学贷款、购房贷款、手机恶意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失信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个人信贷市场上形成“格雷欣法则”:信用不良者驱逐信用优良者。
5、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管理队伍
零售银行业务逐步向密集型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对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客户经理和窗口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既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和开拓创新,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从业队伍中,既拥有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又具备良好营销能力或是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还很缺乏,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政府的包容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互联网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总体上呈现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更多元、更繁荣。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均在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有的还申领了银行牌照,创建了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新业态;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在传统电子银行业务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推出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创新业务,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旭日初升的新行业,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肥沃土壤。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更加繁荣。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迅速延展至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P2P、众筹等多种新业态,未来还将更加百花齐放。
更规范、更健康。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7月1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互联网金融,遵循服务好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互联网行业管理,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以及监管协调与数据统计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更普惠、更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以操作简单、体验便捷的方式服务于普罗大众。如全流程在线的网络贷款改造了传统信贷的模式,使消费者和经营者更方便地获取信贷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不断跨界融合,共同拓展电商、支付、P2P、征信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格局。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潮流,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资源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传统电子银行业务仍然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抓手,包括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内容。
国内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是商业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网银由于其灵活、便捷等特点,受到用户的好评,迅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传统网银更多是作为银行柜面服务和产品销售的线上延伸,服务于商业银行原有客户,不具备获客的功能。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对网络银行进行升级改造,从原有封闭形态向开放的生态圈模式转变。一是积极打造应用场景,增强电子银行的获客能力;二是借鉴互联网思维,简化电子银行的操作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三是开发专门针对性产品,打造多层次产品线。例如,推出专属渠道的理财产品,丰富电子银行产品线。 移动金融也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之一。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是商业银行积极拓展移动金融的主要目的。在具体做法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将传统网上银行移动化,打造“移动银行”;二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定制APP,融合各类娱乐、消费、金融等服务,积极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三是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NFC-SIM卡”模式的近场移动支付;四是以移动社交平台基础推出微信银行,实现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无卡取现等功能;五是在客户业务办理流程中加入智能元素,如移动营销PAD的使用,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体验。
民生银行将发展手机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围绕客户需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围绕小微金融的客户需求特点进行创新。为方便客户,民生银行在手机银行中开发了公私账户集中管理、大额汇款、乐收银账户管理、小微贷款、回单验证等特色功能。同时还提供在线打车、交通罚款缴纳、微信微博分享、主题换肤等增值服务,这些功能使民生手机银行的便民服务和交互功能持续增强。截至2014年12月末,民生手机银行客户数超过1300万户,年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位居同业前列。
搭建开放平台积极获客。从2012年开始,五大行就先后进军电商行业,工商银行“融e购”、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农业银行“e管家”等平台陆续上线。银行热衷于发展电商业务,重点不在于从商品交易中获利,而是在客户的交易过程中嵌入银行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大量客户的购物行为发生在电商平台上,如果商业银行搭建电商平台,便能掌握并充分运用这些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中,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体现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行为模式,是商业银行未来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基础和实现差异化经营的保证。商业银行搭建电商平台,能够较好地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掌控客户交易信息,为后续大数据融资等各项业务创新奠定基础。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搭建直销银行平台是较为可行的平台发展策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末,已有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包商银行等2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自己的直销银行。在已经上线运营的直销银行中,均将货币基金理财作为主打产品,体现了互联网理财注重简单、安全、便捷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推出直销银行的商业银行大部分属网点数量有限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这类商业银行通过直销银行平台开展金融服务,能够摆脱网点数量不足的限制,扩大服务的地域覆盖范围。
开展互联网融资业务。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线上融资服务。一是通过推出网络贷款业务,实现全流程的线上审贷、放款,大大缩短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具有代表性的银行网络贷款产品有浦发银行“网贷通”、建设银行“快贷”等。二是搭建P2P平台。商业银行利用自身较强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信誉保障,建立P2P平台来撮合投融资双方的交易,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具有代表性的有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该平台2013年10月上线以来,聚集的小企业、小微企业客户迅速增长,获客效果突出。
商业银行积极抓住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需求,通过深入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提高融资的便捷性,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包括:一是与第三方合作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代表性的有中信银行与海尔“日日顺”平台合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1号店”合作,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和支付服务;二是商业银行自主开发相关产品服务,具有代表性的有招商银行专门面向物流和电商行业推出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银行业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经营积淀。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种类齐全,产品线广泛,风险控制能力也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优势。
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同样拥有规模不小的客户资源,多年来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数据,并建立了科学、成熟的客户分层服务与经营体系,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比较了解。商业银行具有较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在线下,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在建立客户信任、提高服务体验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将客户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的最佳载体;在线上,已经构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丰富的电子渠道体系,浦发银行已有近90%的交易通过电子渠道完成,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也称之为O2O)的服务模式方面,具有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金融专业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专业化能力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建立了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良好的经营传统和稳健文化。这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的先进工具,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商业信誉和品牌。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品牌形象,并且始终都致力于打造金融的“百年老店”,重视对客户服务的价值传承,有利于快速建立客户信任和认同。
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弱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转身相对较慢。
创新需要兼顾存量业务的稳定运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业务范围相对单一,没有历史包袱,而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包括公司、个人、同业、金融市场等在内的成百上千项业务,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更大,因此在创新决策上更审慎,业务创新实现的速度上相对偏慢。
管理模式影响决策效率。互联网企业的更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商业银行所建立的“总――分――支”分级管理,同级横向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机制,在确保执行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但也导致决策链条相对较长,灵活性相对缺乏。
企业责任不同导致的经营理念差异。商业银行做为经营性企业,需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但作为支撑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还同时具有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金融普惠的社会职责,企业发展需要与股东的经济效益、民众的服务效益、社会的示范效益等因素相结合考量,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把稳健经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企业则强调以风险投资、高薪、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以扩大市场盈利为主要导向。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思考
商业银行具有特许经营、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可利用的传统优势,完全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
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经济体制和国民生活等方面正不断发生着变化。最近几年,个人理财业务占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45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拥有较高收入和一定固定资产的人群对个人资产增值开始重视起来,但这类人群大多无法投入大量精力去规划,并且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他们急需专业性的理财指导来满足个人资产管理。[1]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开始只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和外汇理财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客户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对个人理财方面逐渐重视起来,加速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发展空间很大。首先,个人资产的不断增加给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市场资源;其次,我国国情使得居民更倾向于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2]改变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的同时丰富了其服务内容,使银行业务向多元化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分业经营对银行经营的限制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规定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为三个独立经营行业,不能交叉合作经营。虽然都是金融产品,却无法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理财的发展。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咨询和投资规划等服务,而不是真正地代替客户进行投资理财。[3]银行只能提供给客户一部分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客户只能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投资,这种情况下,就加大了客户的投资风险,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2.2缺乏专业性的个人理财产品专员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缺乏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个人理财专员,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由于理财规划需要考虑到客户多方面问题,而目前大多数个人理财经理缺乏系统培训,理财技能主要以银行类业务为主,对客户资产缺乏整体的规划,对于客户的其他金融投资缺乏专业建议,这就很难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4]
金融服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涉及广泛的市场领域,需要掌握投资、贸易、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意识以及市场敏感性,而且还需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专员缺乏综合知识,对于保险、证券、股票、房地产等其他金融领域知识掌握不够,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总体的宏观经济变化和微观经济分析能力欠缺,营销策略无法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
2.3理财产品缺乏创新性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各级城市和农村都存在不少高收入人群,中高端客户对金融产品个性化需求较高,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缺乏个性化设计和创新理念。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较弱,使得金融行业个人理财产品在金融领域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畅销产品推出后很快就被复制,金融市场同类产品众多,缺乏创新,银行可以办理的个人理财业务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二是商业银行前身为储蓄银行,成立时间短,市场实践经验有限,对发展金融服务业务的规则尚不明确,缺乏综合型金融人才;三是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理财新产品,虽然产品品牌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缺乏特点,商业银行内部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研发团队。[5]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3.1推进银行业务混业经营,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由于受到全球行业混合经营的影响,我国正逐渐改革银行业务限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银行业务创新。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契机,以实现客户购买率的最大化。
一是要发挥监管部门宏观指导,协调配套功能,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跨行业合作,积极鼓励加强行业间的深度合作,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行业间合作,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二是严格监督个人理财服务。除了完善个人理财服务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外,同时实施个人理财服务监管、发展、创新和完善并重的原则,做好与法律、工商、税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行业配套部门的协调工作。规范跨行业合作的管理办法,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理财产品。[6]
3.2培养专业性的金融人才
商业银行应建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的客户经理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咨询和规划服务。加强对个人理财服务人员综合培训和高级理财专员的培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个人理财需要。目前,商业银行首先应制订一系列理财专员培养计划,全面选拔掌握一定理财专业知识、营销技巧和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协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进行跨行业综合培训。其次,对于重点培养人员进行岗位交流和轮换,使其全面熟悉各类银行业务,可以独立操作各种银行业务。最后,对于全面培养证券、保险等综合金融知识的人员要注重其市场实践,提高实际操作和个人理财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投资经验的积累,系统地培养出一批复合型个人理财业务专员。
3.3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个人理财产品
由于缺乏创新,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功能不足,缺乏创新性,而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不断改变,只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日益变化,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开发和创新理财产品。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理财产品的特点,提高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同时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新兴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对整体金融市场系统分析,具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积极开展业务创新,让客户的投资收益达到最大化,这是提升个人理财服务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突出理财产品的个性化特点和品牌影响力。个人理财服务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不同客户制定专属的理财服务。根据客户年龄、职业、理财资金等差异为其提供不同的理财建议,不断推出新型理财产品。
4 结论
我国已进入个人理财时代。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居民的个人财富还将不断积累,个人理财需求量正在不断增长。个人理财服务在我国还属于发展阶段,随着个人理财服务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以理性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个人理财服务质量,逐渐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炎.浅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4(1).
[2] 薛双霞.金融生态视角下的我国个人理财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2).
[3] 李妮.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商业. 2009(8).
[4] 张育洁,田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多,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大幅度增长,中间业务输入比重快速上升。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卡、票据、电子银行等服务收益业务增长很快,中间业务收入50.31亿元,比上年多10.93亿元,增长27.25%,占银行全部收入的11.35%。中国建设银行自1994年向商业银行转轨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2%,已形成包括结算、、外汇、银行卡、信息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基金托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9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产品体系。但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目前,就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但是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账单、工资银证转账、招行一卡通业务都是不收费的,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水平。
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上看,商业银行需要提供经营范围较广和业务品种丰富的中间业务。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洲银行为例,美洲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十一项内容:存款账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他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
使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另一趋势。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特别是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设备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彻底改变了金融业的传统操作方式,从物质技术方面为银行有效开拓中间业务提供了保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不仅应用于银行办理存款 取款和结算等传统业务,而且发展到了全国,全球范围的计算机及通讯网络,形成了完备的自动化出纳,转账和信息处理系统。任何证券买卖、外汇交易、资金划拨行情报价等业务都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技术革命不仅使得金融活动所需的交易时间和成本大为降低,而且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开拓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市场有待开发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缓慢,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已有的市场如何开发的问题。趋势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将会快速发展,但是这个市场还需要商业银行自己主动地去开发和引导,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伴随着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能力提升和市场环境的越来越复杂、激烈程度越来越强,这必然会导致一些银行在这轮竞争中淘汰,而一些有竞争力的银行必然会不断壮大。这种相互竞争的环境一方面可以自觉地培养市场,提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它也要求国家要来维持整个市场的秩序,使得我们市场需求快速而健康的提升。
2.金融工具缺乏
金融工具的缺乏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这些都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发展的重要因素。
3.对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认识不足。这也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有关。根据2005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2.25%,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58% ,利差达到3.33%。加上银行吸收的存款有相当部分为活期存款,其综合利率水平更低,利差也就更大。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入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自我激励不足。近来,各商业银行虽然对发展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但在经营理念和观念上始终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效益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及规模市场营销,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4.资源投入不足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电子化建设步伐比较快,但是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相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中高级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越高。中间业务系统,采用平台化的设计思路,系统的扩充和叠加就如搭积木一样。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丰富、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避免每增加一项业务都要开放一套系统。注意与客户的亲近性、方便性;做到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独立于主机系统,不影响主机系统的升级,不因为主机系统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多种银行接口和多种主机);高性能性;高安全性。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流程设计要合理,达到前台工作人员操作简单和客户使用方便、快捷、安全的目的。
5.从事中间业务人员较为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在,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主要应解决下面几个认识层面的问题:(1)要明确中间业务是并列于资产负债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当前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新的增长点;是同业竞争的焦点,也是加快商业银行发展的长远之计。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2)要明确中间业务是一个银行整体经营和商业化改革程度高低的体现。(3)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潜力,它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非利息收入也能对资产负债业务起到带动与延伸的作用。
2.要认识到中间业务创新性特点,开发新的金融工具
我们必须注意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来开发、设计、推广中间业务品种。(1)整合现有中间业务品种,及时淘汰没有效益又消耗资源的业务品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和品种中。(2)要加大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提高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功能。在产品的开发上,集中力量发展高价值品种,如投资银行、理财、银行卡增值服务、网上银行交易、外汇业务等等,不断需求突破储自身优势的主打品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确立优势品牌的市场地位。此外,要创新中间业务服务手段,通过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建立起高效准确的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进一步完善创新 ATM、POS和电子转账与借记转账业务,密切跟踪高新技术的发展,适时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要想在拓展中间业务领域获得成功,还必须注意选择既具有自身优势又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中间业务品种,以带动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3)中间业务的品种创新,除了自主研发以外,还可以采取外包设计、联合开发等方式,加强与知名的科研机构、技术公司的合作。依靠他们的研发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加快中间也品种业务的创新步伐。
3.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1)要建立授权制度。商业银行应按照中间业务的分类品种、风险程度、额度大小、操作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权限,确定分、支行经营种类与额度。(2)建立新产品立项、验收制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经批准后,正式组织项目开发;在开发过程中,经办行应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向上级行汇报;开发完毕后,要组织对产品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3)强化产品拓展中的监测、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整的中间业务产品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仅有助于对中间业务实施过程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动力和压力,能够大力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5)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以经营目标责任制为龙头,把中间业务的拓展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评各级管理者业绩、各级行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励中间业务的开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平台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27-03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对银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并从根本上加速银行业业务模式的转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浪潮的推动,众多互联网巨鳄企业在逐渐涉足金融行业,正在大踏步地和金融进行深度融合,例如,阿里的小贷以及余额宝的推出,淘宝、京东深入到供应链金融,国内电商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刺激着银行改变传统的“点对点”开发客户的业务方式,金融业正加速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转变支付手段和单纯依靠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模式。许多商业银行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例如,深圳发展银行的“1+N供应链融资方案”、中行供应链融资中心的融资产品、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和光大银行的“金色融资链”等,将各种结算业务融合在融资链中,客户在下订单、制造、装运、收款各个贸易环节都可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一、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的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它注重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催生多种创新贷款方式。根据Michael Lamoureux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见图1)。从国际范围来看,同样是“1+N”模式,国外银行供应链融资主要以上游供应商为主、以“应收账款”为重点,通过电子平台实现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公示和鉴证,以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关系为核心。WilIiam Roland Hartley-Urquhart(1998)认为,供应链融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准时制借款”,就像物料计划的“准时制”一样;供应链融资要减少由于供应链伙伴没有协调它的需求而产生的低效率。很多情况下,供应方的资金成本比买方的资金成本高。如果采用应付账款融资或卖方融资等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使供应方以买方的较低融资成本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减少了供应链中拥有较高资金使用成本的供应商的资金占用,保证了供应链的资产转换周期的资金成本尽可能最低,从而优化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
二、基于网银平台的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近况
供应链金融在传统贸易中就已经存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类似于一条微笑曲线,核心企业处于中间位置,对上下游都有严格的资金管理、货物管理。因为核心企业的强势,在下游会赊购,在上游会赊销,就会导致供应链中资金紧张。小企业普遍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融资周期短、频度高、金额小、用款急等特点。而由于银行很难掌握小微企业的信息,放款的效率比较低。若由人工进行实时监控,逐笔审查授信款项的用途,在成本上并不合算,但简化监管和流程又容易形成操作风险。因此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就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电子化的渠道和平台,银行能够对供应链授信业务的用途进行逐笔监管,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降低授信业务的风险,实现小企业融资批量化,与企业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较为依赖,因此成为银行布局大数据时代的重点。除了平安、招行以外,民生、中信、光大、兴业等多家银行也在逐步把供应链金融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构筑的供应链金融网银平台。 而平台经济对于本身就具有一定IT属性的银行业而言,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刃剑。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传统的金融优势和平台经济高效、便捷、覆盖广等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网银平台可以通过银企直联模式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小企业、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交易市场等合作方实时对接,对信息流进行全面掌控和统一管理。小企业用户可以与核心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的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电子商务网站实时嵌入,共享“1+N”供应链实时交易信息,实现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以在线融资功能在供应链经营中的应用为例,“平台金融”模式中,银行资金支付系统与核心企业销售系统对接,以核心企业为平台客户,为其指定的优质商提供订单融资。商小企业订单生成后,如需要融资则登陆信息平台,在线勾选需要融资的订单发起融资申请,银行则根据订单金额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资金定向支付到核心企业账户,保证专款专用。这种全流程电子化金融服务与“贷款到期跑银行”的传统方式相比,可使经销商自主掌握贷款、还贷进度,资金支配更灵活,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极大地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在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存货和运输仓储等信息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分类归集和传递到所需的供应链各方;客户可以在线随时测算当前可以在招行申请贷款的金额,自助发起融资申请,平台在线自动审批,实时放款。
三、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发展网银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也开始陆续地展现出向电商融合的态势,因为供应链核心的主体通过银行往中间流通,目前电子商务企业是做得最好的。电商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可以做到全方位24小时掌握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状况、发货记录以及相应的企业信息。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天然地成了信用评估的依据,所以,电商为银行提供数据,二者形成互补关系。例如,为配合供应链金融的展开,京东已经开始大力发展POP开放平台,可以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向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分为4个类型:采购环节的订单融资,入库环节入库单融资,结算前应收账款融资以及担保、保单业务扩大融资。在整个放贷的过程中,京东只提供交易数据供银行参考,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所有的贷款资金都由银行提供,资金的发放由银行完成。
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战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分析
作为货币的经营主体,商业银行的垄断性使得其在市场交易中占有了有利的地位,市场的主导性导致商业银行缺乏了营销的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模式,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营销之路。由于受到我国基本国情和体制束缚,加之自身发展经验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等方面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市场定位模糊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自身市场定位模糊,盲目地顺应市场潮流,这些主要表现在营销混乱和产品创新不足等方面,难以对客户进行有效划分,并根据客户的自身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简单地以占有现阶段市场份额为目标,缺乏长远的规划。部分从业人员以高息拉储,有奖储蓄等方式来拉拢客户,提升了自身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二)产品推广不足
近年来,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新的产品,但产品很难有效推广到潜在客户群中去。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等方式进行产品的推广,并没有做到目标明确的选择,这是由于市场区分度不够的带来的问题。在没有合理的推广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产品推广会浪费很多人力和财力,客户也会面对杂乱的产品也难以做出有效选择。
(三)过分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对于商业银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过分注重关系营销,曲解了关系营销的本意,赋予了关系营销以“拉关系、给回扣”等错误的含义。为了获取更多的存款,商业银行采取了提高利率、给回扣等手段,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的行为。
(四)忽视深层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指的是通过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促进员工信息沟通与交流,从而展示出银行良好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接受。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由过去单纯的提升业务规模到了重视形象定位,从而促进业务水平。现阶段商业银行在进行形象建设的时候,过分注重“外包装”,如大搞装修、大量广告宣传等,而忽视了内涵建设,如企业精神、员工素质等方面的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分析
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于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应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整体市场化运营体系。
(一)树立整体化市场营销观念
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经营状况,加大对市场竞争的深刻认识,提升市场营销的意识,经营理念应由注重产品转换到注重客户和市场。不断研究市场变化,根据客户的自身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以客户满意为核心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整体市场营销的组织系统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营销机制。
(二)明确目标市场
金融市场是巨大的,很难有一家商业银行能够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所以明确目标市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至关重要了。所有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根据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成长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综合利用促销组合,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和市场定位。
(三)差别化定价策略
利率、汇率和手续费成为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重要的三个部分,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影响效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将影响到商业影响的经营,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将会大有作为。同时通过实施对不同客户和产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可以加强对优质客户的吸引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四)积极整合内部组织结构
营销活动的开展与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协调密不可分,高效率对于提升客户满意度来说至关重要。商业银行的营销是从市场调研开始,到细分与定价,之后的分销促销为一体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到银行的财务、计划、政策研究等诸多部门,部门之间良好的配合可以有效提升营销效率。为了加强这些部门的协调沟通,规划长期营销发展战略,强化对具体营销过程的管理与指导,必须建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实施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与监督。
三、总结
面对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提升营销效率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树立整体市场营销理念,切实落实产品的差异化策略,增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水平。商业银行应及时把握机遇,实施适应市场化的营销策略,促进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君,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2]徐海浩.商业银行服务营销 [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08)
关键词:个人理财,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statusjudgementandstrategychoiceondeveloping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commercialbanks
abstract:atpresent,civil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startsbarely,andtherewillbeagreatmarket.everycommercialbankhasbeencognizantofitsessentialityandnecessity.viafractionizingtheclientmarket,stepbystepincreasingfinancecontent,upgradingservicequality,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bankswillentermorepleasantstageandmakemoreprogressthanever.
keywords:personalfinancing;statusanalysis;developmentstrategy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其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并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
1、首先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1)个人理财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比如说像建行的“乐当家”它也要求你在要在建设银行存款要达到20万到50万元,同时每年的消费额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额。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偏高,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的局限。(2)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手头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加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准还心存疑虑,一直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3)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不起来。(4)是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理财业务收入偏少。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做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
2、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是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对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更多的都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那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一个人,他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在经过了不同的周期阶段,个人生命周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期,他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承担一点风险的,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这个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和方向。
3、从政策上讲,我国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并且限制条件多,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近年来,虽然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但从国外情况分析,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使财产保值增值,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若不具备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服务质量。反观外资银行的理财人员,在遴选过程中无不经过学历、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为树立与世界规范接轨的理财品牌奠定了基础。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思考
1、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2、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1)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2)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4、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2]马腾.金融发展纵横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8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