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对疫情防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于做好两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健康教育,广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提出如下解答:
一、科普宣传目的是什么?
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将科普知识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重点人群普及,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主动防控、成为习惯的良好氛围,提升公众防疫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
二、科普宣传内容有哪些?
(一)牢记疫情防控四大措施,贯穿所有场景、覆盖所有人群: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
(二)在做好以上四大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特定场景特别注意特殊防控措施:
1.假期安排要注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群聚集,加强个人防护。
2.交通出行要注意:不出境,不扎堆,不去中高风险区。
3.购物娱乐要注意:错峰出门少停留,一米距离要坚守,冷冻食品不沾手。
4.走亲访友要注意:少走亲少访友,不拥抱不握手,快见面快回走。
5.外出聚餐要注意:家庭聚餐要减少,分餐公筷须倡导。
6.景区旅游要注意:热门景点谨慎挑,网络购票比较好,人群聚集先绕道,安全距离不能少。
7.医疗就诊要注意:身体不适早就诊,预约挂号最简便,私车到院才安全;进院以后先预检,发热病人很关键,专门门诊把病看。
8.居家防疫要注意:消毒通风勤打扫,自测体温先做好,家庭访客要减少,风险人员早报告。
三、科普宣传有哪些方式?
建议宣传舆情组对照科普宣传内容,组织文创人员进行深度加工创作,通过公益广告、文艺作品、宣传海报、宣传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形成广泛的社会自觉,切实做好两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四、集中隔离哪些人需要被集中隔离?
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2.入境人员;
3.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4.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五、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1.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2.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3.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六、居家健康观察哪些人执行居家健康观察?
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
七、居家健康观察有哪些要求?
1.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黄码;
2.非必要不外出,如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告,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3.须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
4.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应单独一室居住,居室要通风良好并具备单独卫生间;
5.观察对象和家人均须规范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并做好居室通风和日常消毒工作;
6.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
八、日常健康监测是什么?
是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
日常健康监测有哪些要求?
1.对实施日常健康监测人员赋绿码;
2.监测期间原则上不限制外出,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3.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4.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及时赴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居委会)、单位等报告。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请市民朋友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并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及个人防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