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你身边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在修文工作三年了,觉得自己很幸运,一毕业就能到这么好的学校工作。三年的时间把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三年的时间也让我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重要的过程。
去年一年,我们的体育课在欢笑与忙碌中度过,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孩子们通过体育课的锻炼,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研究之初,首先对财政支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财政支出也可以称为公共财政支出,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共同的需求而供应相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进行的资金支付。财政支出是政府通过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等各种形式筹集所得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政府部门,那么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也就会越发突出。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由2007年官方首次提出“民生”问题,到对“民生财政”的关注,也就六七年的时间。
在2005年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之中,总理首次提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此后,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上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侧重和支持;在2007年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之中,中央政府则开始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这可以说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民生”问题,同时对于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教育和就医等重点领域作了专门的阐述;在2008年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之中,已经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民生问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教育和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住房保障、居民收入和消费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等;虽然在财政部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之中没有明确民生性财政支出的范围,但是也基本上包含了教育和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公共安全等范畴。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差异,本文选取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十个省市:环渤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长三角经济区(江苏、浙江、上海)、南部沿海经济区(广东、海南、福建)。
二、东部地区:民生性支出概述
1、民生性支出规模特点
先从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参见表1,分税制改革以来,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总体来看,其绝对量是逐年上升的,尤其是21世纪初,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明显更大。东部地区财政支出从1995年的215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182.2亿元,十五年间,增长了14倍之多,年均复合增速为19.25%。其中,民生性财政支出从1995年的404.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554.2亿元,十五年间,增长了35倍之多,年均复合增速为26.98%。这说明,在东部沿海地区,受益于经济的快速成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比中西部更高,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更为关注,财政支出在快速膨胀的同时,用于民生性方面(例如教育、科学、医疗卫生等)的支出增速更快,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相对比较高。虽然我国东部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绝对数额在不断增加,而且民生性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东部地区民生性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远低于这些国家,彼此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用于教育和就业、公共安全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性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就已经接近60%。而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比例在2010年也仅有48.22%,想要赶上他们的水平仍需要很长久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2、民生性支出结构差异
由于统计口径在06-07年前后的较大变化,我们在考虑民生支出结构的时候,为了保持延续性,本文截取了2007-2010年分项民生支出的数据,并计算各部分结构比例,具体见表2:七类民生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依次是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前两项累计占比超过了50%。在2010年,上述七项支出(排名由高到低)分别占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5.74%、19.34%、14.57%、12.60%、7.31%、6.04%、4.40%,根据2010年民生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48.22%,可以匡算出它们分别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7.23%、9.33%、7.03%、6.08%、3.52%、2.91%、2.12%。总体上来看,七项支出的比例比较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波动,上升比较明显的是环境保护支出,四年不到的时间由3.09%显著提高到了6.04%,这与当下“十二五”规划中将节能环保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首相符,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上述分项数据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各分项数据(教育、社保等)占财政支出比例都明显偏低,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看。
社会保障支出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应该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构成比例为多少才算合理,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最主要根据社会实际的发展情况予以确定。在我国,即使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政府已经比较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还未有足够的财力去加大这块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自然会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短期之内政府也只能强调在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之上再慢慢提高支出水平。21世纪初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就明确指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之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要占到15%-20%,到2020年,这一比例要上升为20%-25%才算合理。2010年,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民生性支出比例达19.34%,占财政支出比例达9.33%,总体来说,目前这一水平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说明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未来十年在这块的投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结论
前面已经从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总量和人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东部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具体分结构来看,占大头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投入还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地方政府对于民生财政的投入还是有所欠缺。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造成地方民生性财政支出偏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围绕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着眼建设中原特色的中西部体育强省,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幸福中原”战略,在构建中原特色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水平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民健身综合评价指标考评,位列全国第9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5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5%,高于全国28%的水平。具体表现在:
(一)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各级政府搞好“三纳入”(全民健身工作要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实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5142”典型带动工程(计划到2015年,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创建5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10个全民健身示范县、40个全民健身示范区、2个国家级全民健身示范基地)。重视“一市一品、一县(市、区)一特色、一乡镇一亮点”体育活动品牌的培育,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体育总会和体育社团,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等。
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全省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1000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200个、“雪炭工程”45个,建设了一批以省体育中心、洛阳市体育中心、南阳市体育中心和永城市体育馆为代表的省、市、县大型体育场馆,积极推动济源篮球城、漯河排球城、安阳航空城、三门峡“豫西体育走廊”建设;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目前,全省共有18个省辖市、105个县(市、区)成立了体育总会,较2012年增长53.8%;有15个省辖市、77个县(市、区)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有110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体育组织,较2012年增长78.6%;在体育健身活动方面,实施“1112”精品带动工程,以品牌赛事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到2015年,打造10个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省级品牌体育赛事,每个地市不少于1个群体活动品牌,直接参与活动人数100万,间接影响人数2000万以上。近些年,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主要培育和打造了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安阳国际航空旅游节(林虑山国际滑翔伞赛)、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开封中原武术庙会,“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三山同登”(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登山健身活动等知名品牌赛事。
(二)满足不同群众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重视竞技体育的精神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以取得优异成绩来鼓舞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重视引进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和武术、田径、自行车、滑翔伞、台球等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留并重视群众喜闻乐见的省专业队足、篮、排等球类项目发展,支持建业足球、赊店男篮等职业化球队的发展。
(三)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改进在体育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服务群众的条件。重视体育产业政策的引导,加强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经费投入力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省公共体育服务与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其他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相比,重视程度和投入比例差距较大。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
二是各级体育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缺少全面深入的认识。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研究滞后,工作推动较为缓慢。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解存在偏颇,狭隘地把公共体育服务等同于全民健身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缺少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措施。
三是在实际工作中,我省公共体育服务水平除了在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开展方面较为重视之外,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大群体机制、加强体育组织建设、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服务、体育培训,以及体育科技、教育和文化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与群众的现实需求有差距。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也是关心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需要不断深化认识,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探索,及时开展相关专题调研和研讨活动。
(二)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把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真正纳入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大盘子。
(三)搞好设计,分步推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当立足省情,注意城乡差别、人群差别,统筹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研究和确定我省公共体育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搞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分布推进。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舆论平台,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宣传,增强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到除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之外,还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茵.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2-15.
[2] 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26-31
[3] 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22-29
[4]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
[5] 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现在,各校都在规范办学行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基本得到保障。比如,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一些学校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各校均能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有些学校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如今小学80%、中学100%的学生能掌握两项体育基本技能,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主要问题
1.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
本市有中小学生145209名,小学40所、初中35所、高中12所,共有3360个班级,按体育课小学16节/周、初高中14节/周计算,共需专职体育教师703人,现有体育教师529人(包括中层以上体育教师23人、即将退休体育教师6人),缺近200个体育教师。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缺额情况则更为严重。
2.学生体能状况不容乐观
2012年11—12月,教育局组织我市体育骨干教师对全市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初中、高中82所学校510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跑、跳、投等项目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体能状况变差,初中、高中学生五项身体素质的平均得分只达到及格,初三、高二、高三女生得分低于60分。实心球和男生引体向上的得分最低,说明学生的力量素质明显很弱,女生50米跑成绩较差,尤其是高中女生,年龄越大,速度越慢,学生腿部力量相对较弱,耐力素质则相对较好。
3.锻炼项目人为减少
很多学校对体育活动项目逐渐弱化,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孩子受伤而引起的麻烦。如果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家长一般都会找学校承担责任。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很多中小学都取消了跳山羊、跳箱、单双杠、垫上运动等体操基础项目,有的学校把平时跑步锻炼的距离减少了许多,在召开的学校运动会上甚至不设800米、1000米、1500米等基本的田径项目。
4.锻炼意识缺乏
目前,与体育活动“争抢”学生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多,培训班、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都在侵占着学生本来就不太富裕的课余时间。这个问题,仅靠学校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全社会一起解决,共同营造一个崇尚体育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整个国家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是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积累的问题。
5.场地器材受到限制
各中小学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应该说均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教育现代化要求配齐配足,但是由于学校办学规模影响,一些学校学生人数高达两三千人之多,而仅有的200米、300米的环形跑道场地,加上有限的篮球场、排球场,学生人均活动面积狭小,难以满足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一堂体育课甚至十几个、二十几个班同时上,就是让学生每人在跑道上跑一圈也没法完成。
三、主要原因
1.学生因素
在社会、校长和家长的影响下,学生被迫每天超长时间进行学习(特别是初中、高中学生),而留给其他活动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学生在外在压力下,每天疲于奔命地学习和接受各种重智育、轻体育意识的灌输,再加上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问题,形成了学生群体独有的生活习惯,既没时间去运动,也基本上不喜欢运动,更怕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营养过剩的情况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能下滑。
2.家长因素
在对家长的调研访谈中,发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高度重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望普遍存在。目前,学生家长虽关心孩子的健康,但他们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家长们更担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所以让孩子利用一切时间去看书,去学习。在这样的家长引导下,学生一门心思只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体质健康水平就会下降。
3.教育环境原因
教育整体改革推进举步维艰,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之下,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导致应试教育在实际中轰轰烈烈,越改越执著。整体上教学、考试、招生等人才培养环节不能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匹配,再加上教育经费在不断增长中仍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引发大家竞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造就了校长、家长、学生惟考定终身,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根本无暇顾及体育运动的后果。
四、主要措施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明确思路、落实任务
要真正实施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
3.创造条件、经费保障
要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活动的支出。日常每年体育经费支出不得少于公用经费的5%,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利用现有渠道,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学校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加大投入力度。
4.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各校要组织阳光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把体育工作发展纳入学校年度工作报告中,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学校要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教育局和体育局将根据上报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五、主要做法
1.抓好5分钟“课课练”
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上课结束前安排5分钟“课课练”,根据目前中小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和其他相关的素质练习,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安排5分钟“课课练”时,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合理安排,更要注意动作的规范。
2.抓好长跑活动
长跑应注意经常坚持和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要把学生“不能跑”还是“不想跑”加以区分。学校除了冬季长跑锻炼以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均可安排长跑锻炼,应提倡常年坚持长跑活动。
3.抓好体质测试
各校每年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两次体质健康测试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下半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
一、“旅游+”战略
1.“旅游+”的问世
“旅游+”战略由北京伯联顾问于2015年5月首次提出,并应用于“文山州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全面解释“旅游+”是什么、为什么,并从战略层面、重要行业、热点领域阐述如何实现“旅游+”。“旅游+”已由一项口号和国家政策应用于实践,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渗透到其他行业之中,不同的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行业动态开展“旅游+......”的研究,“旅游+”作为一种新形态广泛的运用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中。
2.“旅游+”的内涵和作用
“旅游+”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提升价值、促进共享、提高效率”的功能。“旅游+”能拉动需求和市场,为所“+”各方搭建巨大发展平台;“旅游+”通过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加出价值、放大价值;“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是服务于人的“+”;“旅游+”是充分拓展的“+”,“+”的对象、内容、方式丰富多样,“旅游+”的效果丰富多彩。
3.“旅游+”的内容
推进“旅游+”,“+”什么、如何实现“+”是中心。“旅游+”延伸到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延伸到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延伸到第三产业,促使旅游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握手,诞生新业态、孕育新产品。
李金早指出,从战略层面上,推进“旅游+”国家重大战略,推行旅游+“五位一体”建设、旅游+“五化”战略、旅游+“一带一路”构想、旅游+长江经济带构想等战略。从重点行业方面,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和旅游+购物等。在热点领域方面,推进“旅游+”,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旅游+互联网,以信息化武装旅游;推进旅游+“美丽中国”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旅游+外交,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
可见,“旅游+”从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加法,通过“旅游+”其他产业,带动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1.完善的旅游行业体系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集,形成了沿长江、环太湖、沿海、楚汉文化、徐、宿、淮五个旅游资源聚集体。凭借经济优势和多年的开发利用,有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相当的旅游行业规模,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较完善的旅游行业生产力体系。“十二五”规划期间,旅游业取得巨大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数量全国第一,省级旅游度假区45家,居全国前列。2015年,旅游发展继广东、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排名第四。“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累计达到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14.1%;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5A景区20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35个,完成投资1063亿元。在“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在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达到阶段性的目标与要求。
2.特色鲜明的旅游圈
江苏13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京的六朝胜迹、苏州的园林古镇、无锡的太湖风光、常州的主题公园、扬州的汉唐文化、南通的江涛海潮、徐州的两汉遗韵、盐城的珍禽灵兽、镇江的寺院山林、泰州的国粹风采、连云港的海域仙境、淮安的伟人故居、宿迁的西楚文化。旅游实力差异显著,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不同等级中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也具有明显差异。展现出明显的圈层性,苏州是I级旅游圈,南京和无锡是II级旅游圈,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是是III级旅游圈,其余城市为IV级旅游圈。
3.丰富的旅游产品
江苏省旅游产品丰富,形成独特的无锡樱花、高淳油菜花等江苏赏花之旅,汤山、天目湖等温泉之旅,同里、周庄、?f直、木渎等古镇之旅,“中国星宝贝?深氧湖?星空音乐之旅”等亲子之旅,徐州、扬州、无锡、苏州均有运河之旅,长江、古淮河、运河等江河之旅,太湖、洪泽湖、瘦西湖等名湖之旅,红楼宴、太湖船宴、乾隆御宴等美食之旅,泰州凤城河长三角夜钓大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运动之旅,敲钟祈福、无锡灵山大佛、镇江句容茅山进香等祈福之旅,南京金陵廉史文化游、无锡仰先贤高德开时代新风名人文化线等廉政之旅,以及色彩纷呈的主题公园、园林之旅、湿地之旅、乡村之旅、文化之旅、自驾之旅、红色之旅、养生之旅等。
4.智慧旅游的契机
江苏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国家旅游局审批同意江苏省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2012年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扬州和镇江等7个城市建立了“智慧旅游城市联盟”,同时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是发展智慧产业的城市。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南京旅客助手”手机客户端,苏州市旅游局官方手机应用-姑苏style、苏州漫游卡,无锡旅游全程解决方案DTD项目等。
2015年9月,首次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在常州召开,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常州。江苏旅游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互联网开展旅游网络营销、产品设计、市场预测和大数据采集。各个城市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运作,例如,全国最大的旅游电商平台“同程网”和全国最大的旅游BTB平台“八爪鱼”在苏州崛起,成为全国旅游产业“互联互通”的又一互利分享平台。2015年仅镇江就有400家旅游企业在携程上线,收入约5300万;2015年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得分高出省政府考核目标。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江苏省旅游系统积极应对挑战,在新常态下主动探索作为,旅游经济取得良好发展。在大旅游时代背景下,江苏有必要主动对接“旅游+”发展新形态,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三、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1.“旅游+行政”。在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行政的双管齐下。江苏应对新时期旅游工作,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5月31日,江苏省社科院在南京举行现代智库论坛,提出江苏民生共享战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组建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定期围绕旅游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政策实施障碍等进行评估、协调、议决;将旅游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和考核之中,并通过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加以督察。
2.“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是对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和统领设计。形成江苏四大旅游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旅游品牌“江南水乡”主题的苏锡常通旅游区,江苏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宁镇杨泰旅游区,开发两汉文化和淮扬文化内涵的徐宿淮旅游区,开发海滨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连盐旅游区。各个旅游区找准特色,对旅游产品进行规划设计。
3.“旅游+新科技”。以新型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深刻地变革着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运用“互联网+”,将信息技术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活动开展、旅游规划设计之中,促进全省智慧旅游的建设。促进统一旅游资源数据库、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车辆配载平台等建设,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示范工程,绘制《漫游江苏》交互式漫画,推广“江苏智慧旅游卡”,从整体谋划上推进江苏智慧旅游工作。
4.“旅游+产品”。按照保持原真、创新利用的原则,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务、生态、创意、养老、购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民俗旅游、美食旅游、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产品,创新高铁旅游、游艇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影视旅游、旅游演艺、房车旅游、露营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养生养老等专项旅游产品。如针对江苏金陵文化、楚汉文化、吴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海盐文化、京口文化的不同特色,开展文化之旅。以扬州菜为代表的淮扬风味、以苏州菜为代表的苏锡风味、以南京菜为代表的金陵风味、以及镇江、淮安等地的全席菜开展美食之旅。
5.“旅游+服务”。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落实“畅游江苏”要求。加强面对新型旅游形式提供的设施设备的加工,如房车、邮轮的建造;建立邮轮母港基地,完善邮轮维护、后勤供给等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房车基地、自驾游营地的建设;加快漫游卡、手机应用、“苏州好行”、“落地自驾”、“旅游管家”和导游预约等六大散客服务平台的运营;完善旅游咨询、投诉处理、信息处理、营销推广三级政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四大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利用导游自由执业的契机,从各行各业中培养敢创新、会创业的旅游人才。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技术理性倾向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机制,功利性、工具性、实用性的教育导向不断显化,不仅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有一定差距,也明显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弱化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反哺社会、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功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通过有效手段和路径形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现状对素质教育机制进行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迫切之举。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1.素质教育观念缺失
由于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和高职教育课程“必须、够用”原则的片面理解,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强调高职教育的技术教育成分,并以此作为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质量标尺,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出现重理工、重专业技能,忽略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课程粗放管理的倾向。尤其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出于提高就业与毕业绩效的考虑,一些高职院校以就业知识、就业技能为主要支点设计和实施了“现实需求型”的教育结构和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元素被排斥在外。据笔者对浙江省10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情况的调查,涉及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主要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规定的素质教育类必修课,而隐性课程的内容则主要以技能培训、技能提高和就业准备为主,笔者还在浙江杭州及周边的10余所高职院校发放了500份问卷了解高职院校师生对素质教育的看法,其中分别有23%的教师和45.2%的学生表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无太大必要”,认为学好就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可的占83%。说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观念缺失,不仅出现在学校的管理层,而且也渗透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中间。
2.教育过程中存在功利化倾向
由于高职教育的负荷增大,政府集权主导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所有高职院校超常规发展的资源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功利驱动下,采取超越教育生态容量和空间的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招生规模、缩短学制、减少素质教育门类和学时、延长高年级学生预就业时间等方式减少教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短期的数量型增长和发展。这种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的信念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历史观教育、文化观教育等素质类教育严重缩水。高职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类似功利化目的,使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导向向现代科学世界观和技术理性倾斜,不断偏离人文精神,也离育“人”的根本目的越来越远,逐渐成为培养“人力”的职业培训主体,学生通过学校的职业培训,虽然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可能会较快地胜任某项职业的某个岗位,却不会系统地考虑技能本身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只能以职业充当生活的手段和经济增长的规范“工具”。
3.素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教育资源是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内的边缘化,也反映在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上。主要体现为:
(1)师资力量的相对欠缺。以专业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教学业绩的评价、考核、奖励均向专业教师倾斜,不仅使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不稳,也使专职素质教育教师的数量递减。
(2)投入支持的相对不足。技能优先、就业优先的教学导向,使部分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和大量财力用于学院的实验教学、实训设备、就业培训等项目建设,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必需的教育经费、活动经费不断缩水。
(3)教育载体的相对单一。素质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开展素质教育必须采用多维结构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平台和载体指导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据对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隐性课程如学生社团活动、讲座、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技能培训或就业指导为主,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隐性课程占很小比例。
4.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淡化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难题。素质教育功能被削弱,体现在“以科学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文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功能时认为:“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
近年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唯能力”、“唯职业”或者“技能至上”、“职业至上”的教育偏向,使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退化,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文化底蕴不足。单纯地追求职业技能和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残缺和畸形发展,对时事政治、人类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对文化、文学、历史通识缺少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现实缺乏积极的符合民族常态和主流导向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批评,没有基本必需的知识承接能力。
(2)可持续发展能力乏力。以“职业至上”形成的功利导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形成片面性和短视型的思维方式,在考虑问题时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缺乏自信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3)自我道德水准和道德判断能力下降。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当素质教育缺位时,不良的观念、消极的生活方式和非主流的极端文化就会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拥有更多的盲从者,尤其是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更容易误导高职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和不良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出现扭曲。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机制创新
1.构建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提倡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高职教育也应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出发,履行高等教育的本原使命,为社会培养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身心健康、知识全面、品德高尚、适应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劲的全面人才,并从教育使命的高度、构建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使高职教育既重视知识技能,又重视人文素质,使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相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互动、技能培训与做人做事兼顾,实现就业与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举,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通过全面发展型人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应把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写入学院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指导意见和定期发表素质教育工作报告,借以通过导向作用引领素质教育的实施。
2.构建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
高职教育要摆脱长期以来对素质教育形而上的看法,从两个维度构建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
(1)教育责任的维度。素质教育不以直接为职业提供具体知识与技能为目的,具有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征,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是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覆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国内生产、服务一线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必须主动承担起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责任,将在校阶段的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提升工程进行落实。
(2)教育需求的维度。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之各行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在不断变化,我国的职业也出现了动态发展的特征,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岗位能力养成过程中,希望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能内化为一种应用广泛、普适功能明显,可迁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而实现这种诉求,非素质教育莫属。因此,通过素质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人才市场变化、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也就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3.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机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散落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等方面均缺少有序的安排和整体计划。因此,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机制的合理性。从课程属性角度而言,素质教育课程应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实施,并在统一的教学计划下划归不同的基层教学单位组织。课程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的后发展能力,首先构建起由认识性目标、价值性目标和文化性目标构成的课程目标体系,然后循序渐进地开展包括思想品德、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环境、审美、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创业等七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教学。
4.构建素质教育的引领机制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常规性的项目论证、程序运行、过程管理和结果监控外,重点应开展三项工作的创新:一是素质教育理念及推广,在偏重专业、偏重技能的技术理性倾向的背景下,要求全体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体现素质教育的元素和理念;在显性课程或隐性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开展知识和技能本身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讨论或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意义。二是实行素质教育三年一贯制,制订以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周期为条件的整体素质教育实施计划,将素质教育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环节。三是实行素质教育导师制,除通常意义上的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队伍以外,通过合理的筛选和考评奖励机制,建立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导师制,由素质教育导师跟踪学生的素质教育情况和素质表现,因材施教地开展以隐性课程为主的素质教育项目。
5.构建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是领导保障。成立由学院党政领导主持和参与的素质教育领导机构,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人员分工。二是投入保障。拨专款用于学院素质教育,在进行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对素质教育的物化项目也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三是师资保障。素质教育的课程教育、项目实施都需要教师参与,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任务重、教学周期短的情况下,应整合全院的教师力量投入素质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素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和教学指导。四是环境保障。通过制度环境和物化环境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正值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抢抓扩大内需机遇、推进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时刻,县政府决定召开第三次全会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去年底和今年初以来中央、省、市和我县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分解落实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安排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政府廉政建设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做好政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主动应对金融危机蔓延、我县煤炭等工业产品价格回落、农民工返乡人员不断增加等困难,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创新创造、奋发勇为,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向前发展。1—3月,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9079万元,同比增长10.1%,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7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5978万元,同比增长3.4%;二产完成增加值7*5万元,同比增长8.9%;三产完成增加值16016万元,同比增长14.6%。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60万元,同比增长3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9万元,同比增长2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99元,同比增长22.5%。从1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在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是好的。
2009年,将是为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发展打基础非常关键的一年,继续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发展步伐,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冷静地审时度势,沉着地应对挑战,积极地抢抓机遇,科学地加快发展。
(一)正确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势,寻找加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消费需求明显减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次金融危机也导致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按照今年3月5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就是欠发达地区打牢基础、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时候。谁在低谷时期抓住机遇,在危机面前举措得力,谁就能抢占先机、渡过难关,就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再上新台阶。*正面临着这一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我们要正确把握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领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运用政策,抢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规避风险,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正确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具备。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强化一个基础,做好三篇文章”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煤电项目进程,全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构筑了加快发展的新平台。同时,随着全县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县作为“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全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蓄势待发的大好形势。我们要认清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三)正确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准加快发展的努力方向。目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问题极为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公司垫资、税后利润扣抵”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是通往各大中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十分困难。电力、水利基础落后,全县还有200个村民小组照明用电没有解决,还有400余个村民小组7万余人急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面大,按照原来的标准全县仍有贫困人口7.95万人,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有贫困人口10.4万人。因此,必须举全县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发展基础条件。第二,全县财政增收渠道单一,同时新的增支因素不断增加,收支矛盾仍然尖锐,用于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切实抓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第三,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四,个别部门和少数干部心浮气燥,作风漂浮,效率低下,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必须在转变作风、严肃纪律、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上薄弱环节,既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说明我们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努力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弥补完善,加快发展步伐。
(四)正确分析县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虽然纵向比我县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但横向比,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处于全省、全市后列。20*年,全县gdp列全市第9位,财政收入列全市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市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列全市第5位。当前,全市各县区都在发挥优势,明争暗赛,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创优争先的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努力在激烈的县域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五)正确分析全县人心所向,聚各方之力加快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尽职办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今年3月至8月,全县通过开展第二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必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同时上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高度关注、关心*的发展,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政府工作寄予了厚望。我们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善于“危”中寻“机”,勇于克服困难,全力加快*发展。
二、围绕目标,狠抓落实,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已作了具体明确,总体就是要围绕“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突出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稳定,立足实际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抓好“三农”工作。
“三农”问题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现价产值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5万吨,畜牧业现价产值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这些目标,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培育亮点,推动我县“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粮食生产。今年要实现15万吨的目标任务,必须大办粮食示范样板,提高科技水平。全县举办32万亩样板,其中省市县高产创建示范样板2万亩、市级样板10万亩、乡级样板9.3万亩、村级样板10.7万亩。县财政安排资金140万元,县农业部门整合资金16.8万元,共156.8万元,用于各级样板补贴和间套种技术推广补贴。县委、县政府成立由我任组长,县委贺副书记、县政府郑维江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创建工作领导组,各乡镇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样板创建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样板创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好样板创建工程。要严格考核奖惩,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给予奖励,足额兑现补助经费;对组织不力,完成面积不足,种植不规范的乡镇,县政府将对主要领导予以问责。同时,要不折不扣执行好、兑现好、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坚决防止政策落实中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二是烤烟生产。关于烤烟生产已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目标任务都很明确,全县的任务就是完成收购总量5.5万担,烤房建设1489座。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20*年的784万元烟叶税全部用于扶持今年的烤烟生产,这是*烤烟生产历史上最大的投入。各乡镇要按照县下达的种植面积和收购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当前,烟肥就位形势严峻,如果烟肥就位达不到要求,势必给今年的烤烟生产带来困难,要采取过硬措施抓好烟肥就位,由乡镇政府进行担保,按种烟农户花名册由县烟草公司将烟肥赊销给烟农,烤烟收购时统一扣回,确保今年烤烟专用肥就位量达到年初下达的任务;抓好苗床管护、预整地、假植、移栽等工作,确保在5月10日前全面移栽结束;抓好烤房建设,确保时间、进度、数量、质量“四统一”。
三是畜牧业生产。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今年畜牧业现价产值要增长15%以上,种植业与养殖业分别支撑农民增收100元以上。围绕目标,县政府在年初投入130万元扶持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又筹集了100万元资金作为畜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实行“合作社带农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贷款贴息发放工作。贷款对象必须是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饲养母猪50头以上、年出栏商品鸡1000只以上、年出栏商品牛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和大户,新发展的大户必须建设好圈舍后方能申请贴息贷款。贴息时间为一年,工作必须责任到人,措施到人,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管好、用好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第二,抓好良种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黄牛冻改,不断提高黄牛冻改覆盖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草山资源和秸秆资源,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强化生猪杂交改良,新增优良母猪1000头、种公猪100头。第三,抓好养殖小区和示范户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要求,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10个,扶持发展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养殖大户12户,存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0户,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第四,抓好良种母猪和仔猪繁育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县内自给自足,有余外销。第五,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县区的合作,搞好交通、市场检疫,防止重大疫情传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是蚕桑生产。目前茧丝绸市场行情出现波动,我们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好发展基础。今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新栽桑3000亩,全年养蚕8000张,产茧200吨以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再投入100万元的助推资金,主要用于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茧丝绸公司的投入资金也必须按时到位。各种桑乡镇和相关部门必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狠抓示范户建设。全县建立栽桑养蚕示范户1600户,实行乡村干部和县直部门挂钩联系到户、公司技术人员指导到户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示范户的投入,确保示范户建设取得实效。第二,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简易大蚕棚1250间40000平方米,为蚕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加强科技推广和培训指导。认真抓好栽、管、养各环节的技术培训,指导蚕农科学养蚕,提高养蚕效益。第四,抓好收购工作。茧丝绸有限公司要本着“让利蚕农,放眼长远”的原则,执行好最低收购保护价制度,保证适当高于市场价全额收购,保护蚕农的利益。
五是扶贫工作。今年的扶贫工作目标就是要解决3000名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15000名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关于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在与县区签定的农业农村工作责任书上没有下达具体的目标任务,近期市扶贫办下达我县今年消除茅草房任务1956户,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整合抗震保安、危房改造等渠道的资金,采取“部门联动、共同实施、各记其功”的办法,增加户均补助标准,提高房屋建设水平和质量。请相关部门、各乡镇按照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这里需要的是,在实消除茅草房、整村推进、易地开发等扶贫项目的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百千万帮扶工程”,各挂钩联系部门要组织干部职工经常深入挂钩村,帮助研究指导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六是劳务输出工作。市政府下达我县今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是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净收入3.43亿元以上。据监测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返乡后未外出的农民工大概在5000人左右。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继续加强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努力巩固现有的输出渠道,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
七是新农村建设。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自20*年启动以来,各级共投入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陆续启动了144个示范点建设,其中市、县、乡示范点38个。三年多来,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一些地方已培植起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示范点建设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示范效益不明显、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企业帮建工作不主动,资金不到位。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用2至3年的时间,实施“一廊一带”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全力打造我县新农村示范亮点,提升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一廊”,就是双河谢家坳至庙沟*公路沿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一带”,就是*镇罗泥村至石坎村庄子上沿线新农村示范带。围绕“一廊一带”工程建设,今年在双河谢家坳至庙沟*公路沿线建设10个示范点,县财政每个点补助建设资金20万元,并整合涉农建设项目、资金,包括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尽可能向“一廊一带”倾斜,安排农业、林业、水务、扶贫、发改、信用、国土、教育、国税、地税等10家县直单位“一对一”帮建10个示范点,落实责任,认真规划,加大投入,规范打造。同时,要巩固提升*泡桐湾、双河易朵寨、*观音塘3个示范点建设水平,重点是培植、发展产业,每个点补助资金10万元,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还要在健全投入机制上下功夫,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用有限的财政资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资投入建设。
以上农业农村工作,由郑维江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二)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责任目标是23.3亿元、工作目标是25.5亿元。今年和明年,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大力争取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精神,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一是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方面。今年煤电项目的投资任务能否完成,决定着我县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能否完成。1—3月,煤电项目只完成投资6549万元。近期,县委、县政府在麟凤召开了煤电项目座谈会,与煤电项目公司召开了联系会议,研究解决了煤电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具体问题。请江旭林副调研员牵头,围绕今年9月30日电厂正式开工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努力增加今年的投资,为完成我县今年的投资任务提供保障,为煤电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奠定基础。要加强与投资业主的联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强化督查,严格奖惩。
二是交通建设方面。今年交通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建设任务很重,总体就是要围绕“干线公路上等级,通乡油路上水平”的目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掀起我县公路建设热潮。请左顺春副县长牵头,督促施工方加快县城至大落脚公路建设进度,确保在6月底全面完工。狠抓责任落实,今年内完成*至*至*、*至*、*至*4条油路改造工程。加强协调,尽快完成*至柏坳林、*至*、*至*、*至中心油路工程的招投标,早日启动建设,确保在明年通乡油路全面建成。同时,今年要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61公里、村组公路469.7公里,启动*渡口大桥建设,建成麟凤、*、庙沟、*4个农村客运站,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已于3月份经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县城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正委托设计单位有序开展。根据4月18日县四套班子联系会议精神,按照同济大学设计方案,尽早启动后山森林公园、*大道建设,确保在元月一日前完成后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大道*至*小区段建设。要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按照供水管网和排污管网同时下地的要求,尽快完成“两网”下地工作,并抓好主厂区建设。抓好*陈列馆、*会议会址、历史街区维修改造,改善老城区面貌,为发展红色旅游业奠定基础。尽快完成县城主城区街道铺油、青石板铺装,继续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改造*体育馆,设置电子显示屏,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启动县城集贸市场、城中村改造和商品房建设,继续推进麒麟新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乡镇集镇建设,通过实施煤电项目提高麟凤集镇建设水平,在实施*至斑鸠沟油路工程时改造庙沟集镇。
四是水利、电力、土地整理、教育、卫生等在建和筹建项目。请各分管副县长牵头,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建项目早日竣工、筹建项目早日开工。水利上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治”工程和世行贷款项目。电力上要不折不扣完成市政府分解下达的550千伏*电厂输出工程、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农网改造等3个工程项目。土地整理在实施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继续抓好向省厅争取项目工作。教育上抓好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的申报,努力争取该项目进入省级盘子,大幅度增加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我县办学条件;同时,要切实抓好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卫生上继续抓好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及旧城、麟凤乡镇卫生院建设。
五是项目储备方面。县政府已安排300万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请左顺春副县长牵头,紧紧抓住国家在项目和土地审批上适度宽松的机遇,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重点,积极筛选、论证、储备一批符合投资方向、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质量,增强项目申报灵活性和时效性,确保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的投资计划盘子。同时,县发改局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沟通,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抓好落实。
以上工作,由涉及的各位分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三)抓好工业经济发展。
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我县今年工业发展目标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2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6000万元,利税总额8500万元,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0000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3.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品价格下滑,煤矿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加之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有34对矿井需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因此,今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很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看到希望,坚定信心挺过去,为今后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工业经济强县”的意识,树立“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稳运行。进一步做好电、油、运供需衔接,确保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负荷生产,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量。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千方百计确保工业产品生产得出来、销售得出去。加强对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价格监测和运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和销售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完善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认真执行和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促整合。以煤炭资源整合为重点,切实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着力培育一批骨干矿井,推进煤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保障煤炭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力争完成煤炭产量260万吨。三是强管理。引导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内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效益有增长、就业不减少、利税不下降。四是降能耗。按照单位gdp能耗下降3.3%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切实抓好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节能指标监测和分析。开展好全民节能行动,确保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以上工作,涉及工业经济发展的,由李朝伟副县长牵头抓落实;涉及煤炭产业发展的,由皮永雄常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四)抓好财税工作。
我县财力非常紧张,自我投入能力不足,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一靠向上争取,二靠招商引资,三靠抓好财税工作。在收入方面,要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可用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突破1亿元的目标。在支出方面,今年公用经费向党群机关和乡镇倾斜,要始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强化“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合理安排支出,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方面,近期由县财政部门牵头,邀请有关专家,对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及财务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财经业务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各单位管财、理财的水平;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在加强银政合作方面,大力支持金融改革,积极帮助金融部门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要不断解放思想,改善服务,善于突破政策性瓶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改等方面的信贷投入,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工作,由皮永雄常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五)抓好各项改革和招商引资工作。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要认真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扫尾和自查工作,以高标准、高质量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同时,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启动配套改革。第二,要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市政府在近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通报,改革进展不平衡、工作力度有松懈,我们要按照市里批复的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目标任务按时完成,确保改革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第三,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部门对清理出来的审批事项要及时公布,缩短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加强效能建设。第四,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变资源为资产,将资产转化为资本,促进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资本积聚功能,实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目标。第五,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教育管理、医疗卫生、养老、就业保障、文化事业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上级下达我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6亿元,县经贸局及对外合作办公室要认真研究,依托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抓好项目的论证、储备、包装,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确保今年有1—3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能成功签约,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筹备召开一次非公经济人士代表座谈会,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以上工作,涉及各项改革的由各位分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涉及招商引资的由李朝伟副县长牵头,戴自坤副县长配合抓落实。
(六)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确保今年高考上线率、录取率有新的提高。二是卫生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参合农民能享受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5月初召开大规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通报上半年计划生育的考核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上半年计划生育滞后的乡镇,必须严格实行“黄牌警告”。要加强计划生育台帐管理,严禁多报、漏报,对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要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出台一个更加有力、规范、全面的文件,形成有利于工作开展的体制机制。四是文体、广电工作。主要是抓好*、麟凤、*、旧城、*、*、*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搞好*纪念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加强县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开通*人民广播电台。五是资源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张厅长到*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搞好项目的论证,加强汇报,积极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六是旅游工作。重点是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结合开展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筹办好第四届红色文化旅游节。
以上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请皮永雄常务副县长抓落实;涉及计生、教育工作的,请吴敏副县长抓落实;涉及卫生、文体、广电、旅游工作的,请李朝伟副县长抓落实。
(七)抓好改善民生工作。
要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00人。二是搞好县城廉租住房建设,完成去年实施的第一批122套6*2平方米的扫尾工程,抓好今年实施的第二批120套6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缓解城镇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并与农村茅草房改造相结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四是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五是落实好五保供养政策,启动县城中心敬老院建设,建成旧城镇敬老院。六是继续为县城规划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七是继续为农村群众购买住房保险。八是继续实行燃煤补助政策。九是认真安排好受灾群众、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确保不发生非正常情况。
以上工作,请各位分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八)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一是安全生产。今年我县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去年我县相继发生了4起较大以上煤矿安全事故,给全县各项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铁腕措施进行整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安全发展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从瓦斯等级来看,全省28对突出矿井,我县就有10对,占全省的35.7%;全省需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的矿井90对,我县就有34对,占全省的37.7%。按省、市要求,我县所有矿井均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煤矿安全整改投入不够,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实现煤炭产业加快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今年必须抓紧搞好煤矿技改,抓紧做好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相关鉴定,抓好技术投入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千方百计减少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同时,要继续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建筑、锅容管特、食品药品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是社会稳定。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矛盾凸现期,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很大。要抓好民兵常驻大队的建、管、用,6月30日前组建完毕,加强管理,真正发挥好常驻大队在维护社会稳定、抗灾救灾中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原则,切实维护好本部门、本乡镇的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今年将继续开展书记县长接访活动,各位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乡镇要认真参与此项活动,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依法妥善处理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工作,涉及安全生产的,由各位分管副县长牵头抓落实;涉及社会稳定的,由何国荣副县长牵头抓落实。
(九)抓好督查督办工作。
今年,是县政府的“工作落实年”。会后,县政府将以正式文件将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进行分解落实,县政府各位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办单位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明确相关协办单位。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将分解方案中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使每个项目、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推进有力、落实到位。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与协办单位的会商,统一意见,完善措施,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协办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好主办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有效开展。各单位完成工作的情况,要按照时间要求,分阶段将进展情况报送县政府办。县政府办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和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对经济指标、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的督查督办和监督检查,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情况,确保县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县政府将把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各部门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和奖惩,对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成效明显的,予以奖励;对落实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延误工作进展的,实行严格问责,并加大问责力度。
督查督办工作,请常务副县长皮永雄同志牵头,各位分管副县长配合,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具体负责抓落实。
三、深入实施“四项制度”,着力建设阳光政府
继20*年推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后,省政府决定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要求严、标准高。各级各部门要从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推动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已成立由我任组长、皮永雄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组,负责组织和统筹全县“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负责抓好此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本乡镇、本部门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本乡镇、本部门“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明确职责分工。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制度的决定》要求,明确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由县政府法制局牵头协调推进,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县监察局负责“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中的监督检查及投诉受理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制定“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细则,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完善配套措施,抓紧组织实施。
(三)抓好平台建设。县政府门户网站、“96128”专线电话、信息中心是“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县政府信息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充实信息,确保公众全面、准确地获取政务信息。要重点抓好“96128”政务信息电话专线建设。县政府决定于2009年5月1日前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开通运行“96128”专线电话。县政府办公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审核后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开通。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96128”专线电话的开通运行工作,对工作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工作进度的,由县监察部门按照行政问责办法,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为保障实施工作按规范操作、按要求推进,县政府办公室要尽快组织学习培训,使县、乡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做到全体干部职工人人皆知,切实增强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里特别的是,要高度重视抓好电话专线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96128”电话专线一旦开通,每个职能部门的联络员将承担为公众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的任务,联络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对部门工作和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不仅会影响政务信息查询制度的执行效果,还关乎政府的形象。要通过集中培训,建设一支业务优良、作风扎实的高素质联络员队伍,确保“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畅通,确保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健康开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宣传报道作为今年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在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组织连续报道,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顺利推进和深入实施营造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要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同时,也要敢于曝光负面典型,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促进工作落实。在开展宣传工作中,要正确宣传好“96128”政务信息电话专线的作用,准确把握政务信息服务功能,避免人民群众把“96128”作为日常事务的查询电话。
(五)加强监督检查。县监察局要建立健全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举报、投诉、监督机制,制定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公布投诉电话,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政府办公室和县监察局,要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作为今年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通过听取汇报、民意调查、明查暗访、集中督查和动态跟踪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工作开展。
四、务实高效,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
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既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紧迫任务,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为民作为第一根本、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服务作为第一要求,建设一个“进取有为、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更好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有力应对今年的困难和挑战。总体就是围绕“勤政、廉政、严政”三句话抓好落实。
一要勤政。要牢固树立“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的思想,勤理政、善理政、会理政,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奉献为民,永不懈怠。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科学合理地办好办实,真正让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对政府系统公务人员违反有关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怠于政事、久拖不办等不作为、慢作为的不勤政行为,以及影响行政效能、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严格问责。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旗帜鲜明地鼓励创业者、支持改革着、保护干事者、惩处违纪者。对工作中缺乏经验的干部,要支持大胆工作,不争论、不折腾,沉心静气,全力干事。
二要廉政。“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级政府,有没有*,有没有执行力,廉政建设非常重要。只有为政清廉,群众才会信任,各项决策才能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廉政工作,以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形象为民工作、为民服务。要切实强化廉洁自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职责,尤其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越来越多,这就使各级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任务更加艰巨。县人民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班子成员必须做到所有工程项目100%的依法规范招投标、100%的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100%的不出现贪污受贿挪用、100%的按质按量按时竣工、100%的不出现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行为。凡是出现违反“五个100%”的人和事,将从严查处,决不手软。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学会用理智战胜私欲,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着力强化监督制约。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走向腐败,政府工作必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要认真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落实,用制度保证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推进廉政建设,确保廉洁勤政。近期,邀请市检察院专家到我县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对全县干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时时警醒自己,筑牢反腐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