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多学科入课堂或增添学生负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多学科入课堂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模式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学科入课堂也会增添学生的负担。
首先,多学科入课堂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多学科入课堂则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学科入课堂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一方面,多学科入课堂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多学科入课堂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由于涉及的学科增多,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就会增大,导致压力增大。现就西邑乡教育现状做分析:
一、小学阶段课程类别及科目设置
在大抓教育,常抓教育,狠抓教育的大背景下,为认真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教发〔2022〕65 号)和《保山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保教体发〔2022〕243 号)要求,小学阶段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的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其中: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书法练习指导、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一、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六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一至六年级开展班团队活动,内容由学校安排。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设置,确定开发主体。地方课程以地方综合课程为主,同时开设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进步、南亚东南亚专题教育课程。地方综合课程整合省情教育、地方党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廉洁教育、金融知识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开发地方综合课程教材。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时间及科目课时作息时间安排
(一)教学时间。每学年共 39 周。一至六年级新授课时间35 周,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每课时按 40 分钟计算,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周教学时长为 1040分钟;三至六年级每周 30课时,周教学时长为 1200 分钟;
(二)科目课时。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各科目占九年总课时的比例及一至九年级每节课时长要求,西邑中心按照《保山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统一选择 B 方案(见附件 1)。该方案一、二年级每周 30 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4 课时。
地方综合课程每学期授课15周,每周1课时。专题教育结合相关科目或单独安排课时组织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三、五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中开设,每周1课时。生态文明专题教育在三、五年级下学期开设,各学期在地方课程中安排 10 课时;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开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课时,学校还可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班团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实施,各学段不少于 12 课时。
(三)作息时间。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有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得超过 60 分钟,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 8:20,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 21:20;学校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得低于 30 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眼保健操不得少于 1 次;课后服务在学校每天常规教学完成后开展,第一阶段保障学生每天 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第二阶段开展作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等。
三、评价机制:严格执行《保山市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办法》要求
(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学业质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实考分大于等于90分或全市排位在前20%为A等;实考分大于等于75分且小于90分或全市排位在20%以后至50%以前为B等;实考分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5分或全市排位在50%以后至80%以前为C等;实考分低于60分或全市排位在80%以后为D等。
(二)道德与法治、科学学科
学业质量评价采用合格性评价,即将学业质量考查的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
1.定性评价:要求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采用等级制度,分成四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要求达到合格以上等级。
2.综合评价: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课堂表现,对所学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合作能力的表现等。
3.学业质量评价最后得分计算方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绩(分值)+综合性质量评价(20分附加分)。
四、目前小学现状
(一)学校方面
1.课业负担总体情况
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较重。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在学校和家庭学习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其中,数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考试科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而音、体、美等其他学科则相对较少。
2.课业负担具体表现
数学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数学作业量较大,需花费较长时间完成。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遇到困难,需家长辅助完成。
语文学科: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负担较重。部分学生表示,由于阅读量不足,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英语学科:学生反映英语学习压力较大,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单词记忆和练习。部分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困难,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其他学科:学生在音、体、美等其他学科上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3.考试频率较高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因小学生每年要经历两次全区性的评价考试,那么学校班级也就增加考试次数。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学习压力,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负担。频繁的考试使得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非一种乐趣,对考试漠然置之,有的甚至出现不愿意“把老师考”的现象,此外,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4.学校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也是影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使得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接受信息,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此外,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纸笔考试,使得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主要来自课下作业,此外课外辅导也占很大比重,这反映出农村学生课业负担重还是存在的,只是形式更加灵活,更加隐蔽,导致部分学生成天在教室“学习”,“不愿意”到外面“玩”的现象发生。
2.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状况。义务教育阶段提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大多数学生很少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学生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从小就在分数、成绩中徘徊,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逐渐隐退。因此,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很难抽出时间参加文体活动。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而且还影响学生多方面技能的发展,很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成长。
3.其他方面。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负担有点重,甚至认为学习负担特别重,更有甚者不堪忍受,出现厌学情绪,逃学现象。比如,永信小学六年级兰怡杰曾多次外逃,四年级段琪文厌学在家各级领导多次劝返未果。不难看出,学生负担是相对较重的。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得有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但是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远远超过了规定,这不禁使人担忧。然而,在睡眠质量上,多数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三)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不免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永信小学六年级学生赵恒曾外逃,为留住他在校学习,防止外逃现象发生,不得不采取“白天在校学习,晚自习回家自习”的方式。这远远违背了一所寄宿制小学的各种规定。仔细分析下,不难看出,教师也是迫于目前教育评价机制,把升学率视为生存法宝,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很难得到发挥,变主动学习知识为被动接受知识。如何使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不会造成拔苗助长,无限加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负担适度,保证他们身心协调发展不得不成为深思的问题。
(四)家长方面
在农村有很多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就是必须努力学习,考重点高中,升名牌大学,这样才能走出农村。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自然而言就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认为学生负担主要来自学校,部分来自社会与学生自身等。
五、农村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
(二)家庭教育观念欠缺。部分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为孩子安排过多的课外辅导,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三)学科设置不合理。部分学科的教材内容难度较高,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符,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学科兴趣不高。
(五)上级评价导向有悖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目前,各种考试检测一结束,各级紧盯的就是名次,在后的名次成了成绩差的代名词。比如2020秋季学期期末检测,我乡一年级总平167.0分(全区176.4),全区排名26名(倒二),二年级总评161.4(全区169.8),全区排名20,相比春季名次有所下降,结果被各级关注、谈话等。
六、提出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增强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在农村由于部分教师不是从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外加专业不对口,导致有些教师素养不高,专业知识不过硬,教育原理掌握不好,教学过程不完善等。因此,提高教师普遍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国家应培养一批爱好教育且乐于从教的优秀教师,以教学能力而不是社会关系作为选拔教师的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一批高素质掌握先进理念的教师深入农村开展素质教育。
(二) 强化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针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优化学科设置与教材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科难度,降低教材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丰富教育资源供给,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如图书馆、网络教育资源等。
(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督导和考核,确保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教育质量。
(五)建议小学采用“达标制”的评价模式。根据各学校(乡镇)近三年的成绩基础,按照一定的提高比例下达各学校(乡镇)指标,达到就算完成,这样就杜绝名次在后的学校和教师“挨骂”的现象,杜绝“内卷”现象。“达标制”的优越还表现在让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二课堂”当中去,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校园充满笑声和读书声,从而更加广泛的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这样的小学生“后劲十足”,更有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如科学那样的“合格”达标科目。如英语,把学生从“频繁”的考试科目中走出来,进行大量的阅读,充实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功底。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多学科入课堂,减轻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持续增强教师素质,强化教师培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才能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隆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供稿:西邑乡中心学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