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

泽民 旅行度假 2024-12-18 2 0
尧都区是山西省 临汾市市辖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 临汾盆地中央, 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地理坐标北纬35°54′21"——36°19′48",东经111°05′07"—111°49′04",东临 雷首山、 霍山,西控汾河、 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尧都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区下辖10个街道、10个镇和6个乡,市境总面积13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8.25万(2017年)。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 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 平阳。 尧、 舜、 禹时期称平阳,为古唐虞畿内地,属 冀州。夏商西周,平阳仍属冀州之域。 周初, 唐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平阳之晋水(平水)旁,改国号为晋,平阳属 晋国。春秋时,境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共分晋知伯地,平阳属韩。 秦,平阳属 河东郡。汉 刘邦二年(前205)八月,汉灭西魏,平阳属汉河东郡。 新莽时县改香平。东汉复称 平阳县,为平阳侯国,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魏初仍为平阳县,属河东郡。 西晋永嘉三年(309)十月,刘渊定都平阳,称汉皇帝。东晋十六国时,相继属 前赵(汉)、 后赵、 前燕、 前秦、 西燕、 后秦、 后燕。 东魏、 北齐、北周郡县因之通八达。 隋开皇元年(581),改 平阳郡、平阳县为平河郡、平河县。唐、 五代、 宋初为临汾县,属 河东道 晋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州为府后,县仍临汾,隶 河东路 平阳府。金初属河东南路平阳府。府、县同置临汾城。 元初,仍为临汾县,属中书省平阳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属平阳府,隶山西布政使司河东 尧都风貌 (9张) 道。清因明制,为山西省河东道平阳府临汾县。中华民国初,县直属省。 民国3年(1914),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属省。民国26年,县属山西省第六专署。民国27年4月,建立临汾县(河东)抗日政府,属 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专区领导,民国34年9月更名临汾县民主政府。 民国37年(1948)5月,临汾解放后,设临汾市、临汾县。市属 晋绥边区第十二专区,县属晋南行政区。民国38年6月22日,市、县合并,称临汾县。 1950年1月9日,县改属临汾专区。1954年9月10日属晋南专区。1971年8月,分设临汾市、县,均属临汾地区。1983年10月,临汾县并入临汾市,到1998年仍属临汾地区。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 临汾市尧都区。 截至2013年底,尧都区下辖10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区政府驻解放路街道华州路1号。 临汾市尧都区地处山西省南部,位于北纬35°54′21"——36°19′48",东经111°05′07"—111°49′04"。全区总面积1316平方千米。东临 浮山县,西与 蒲县、 乡宁县、 吉县为界,南与 襄汾县接壤,北与 洪洞县毗连。从最东端 大阳镇景家庄至最西端 河底乡西梁,相距65千米,从最南端 贺家庄乡山顶至最北端 一平垣乡西沟,相距35千米。 距山西省省会太原276千米。 尧都区地图 尧都区境内具有山地、 丘陵、 台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东为 太岳山脉,西为 吕梁山余脉,中部为 断陷盆地, 汾河纵贯南北,将全区分为汾西、河东两个基本对等的部分,形成东西两山夹平原的地貌。全区山地面积627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38平方千米,台地134平方千米,平原417平方千米。 全区最高处豹子梁,海拔1688米。 尧都区年无霜期203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16.5小时。该区由于受纬度、高度、 大气环流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影响,年平均气温9—13℃,西山海拔高度950—1815米之间,平均气温8.6—10℃,中部盆地海拔高度420—509米之间,多年平均气温为12—12.6℃,平均气温分布趋势,自平川向东西两侧递减,自南向北递减,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8月份,为35—41.9℃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为–4—5.6℃。 根据中国 气候带划分原则,尧都区属暖温带干旱第一气候区。地处中纬度内陆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层。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期、旱多涝少、灾害趋多。一年中仅夏季受到海洋性暖湿气团的控制,成为多雨季节,且雨季的时间较短,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则在干燥大陆性气团的控制之下,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山区降水量较平原地区略偏多。 尧都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山区。西部山区奥陶系、 石炭系、 二迭系广泛出露,经搬运沉积,有利矿物富集,主要有:煤矿、铁矿、 金矿、 铝土矿、 熔剂灰岩、 白云岩、硅石、耐火粘土、硫铁矿、 石灰岩、水泥灰岩、石膏、 云母、砖石粘土、 河沙、 大理岩等。 尧都区已探明各类矿藏40种,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境内含煤面积达258平方千米,地质总储量20亿吨以上,是全国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铁矿 探明储量9000万吨, 远景储量2亿吨;工业石灰岩储量2.3亿吨,石膏储量3亿吨,耐火粘土储量3000万吨。 尧都区地下水总储量为1.4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9400万立方米。 尧都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 高粱、水稻、薯类(紫红皮红薯、白皮红薯、紫皮山药蛋、白皮山药蛋)、豆类(大豆、 绿豆、 黑豆、小豆、 红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 向日葵、花生、芝麻、油菜)、药材、麻、烟草和各种蔬菜。经济林木种类有苹果、 梨、 桃、 葡萄、 枣、 柿子、花椒、山楂、核桃等。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数据显示:尧都区总人口为724403人,其中,男性367377人,女性357026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2.90:100。户籍人口为737048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26%, 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为35.78%。总人口中,城镇人口368399人,乡村人口为356004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数据显示:尧都区常住人口为944050人。 辖区内有汉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满族、朝鲜族、 布依族、 羌族、 黎族、白族、土家族、壮族等民族分布。 2012年,尧都区地区生产总值247.9亿元;财政总收入3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12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临汾市第一、山西省前列。 2013年底,尧都区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8∶32.5∶63.7。 尧都区自古就有“膏腴之地”和“棉麦之乡”的美誉,是山西省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大区,也是全国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尧都区围绕服务百万人口城市,打造“菜蓝子”、“米袋子”和“果园子”工程。30万亩优质核桃、10万亩设施蔬菜和15万亩优质水果,三大基地初具规模。占地5000亩,以花卉苗木、生物组培、光伏发电、物流交易、休闲娱乐为主要业态的尧都生态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2012年,尧都区粮食总产量达26.2万吨,蔬菜16.3万吨,水果5.7万吨,肉禽蛋奶3万余吨,以蔬菜、瓜果为主的 农副产品供应额占临汾市需求的26%左右。 尧都的工业基础十分优越,以煤电、 煤化工、钢铁、铸造、建材、医药、电子等产业为主,是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底,尧都区有大唐热电、临汾热电、海姿焦化、光宇电源等规模以上企业52家。 “十一五”期间,尧都区按照“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重点规划建设了两大工业园区,一个是汾河以东的贾得工业园区;另一个是汾河以西的汾河煤电化工业园区。 2012年,尧都区煤炭产量为600万吨、 洗精煤170万吨、 焦炭220万吨、 生铁150万吨、钢材310万吨、 水泥70万吨。 尧都区是山西省南部区域性消费城市,全区第三产业主要以餐饮、商贸、市场、物流、金融业为主。截至2012年底,全区有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80家,餐饮住宿业40户,大中型商贸企业20余家,中型酒店和饭店100余家,各类专业市场30余家,物流企业100余家,家政服务企业80余家,中介机构100余家。各类国有和商业银行20余家,存款余额700多亿元。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 2012年,尧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63.9亿元。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为57.5%。 尧都区地处 晋、陕、 豫 黄河金三角中心,境内交通便捷, 南同蒲铁路、 大西高铁、 大运高速公路、 108国道纵贯南北, 青兰高速公路、 309国道横穿东西,再加上位于 乔李镇、距离尧都区市区15公里的临汾乔李机场,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发达的公路网不仅直通临汾市17个县市,而且连通陕、豫、 冀等邻省。 尧都区有火车站3座,分别是 临汾站( 南同蒲线)、 临汾北站(南同蒲线)、 临汾西站(大西高铁);汽车站6座,分别是城西长途汽车站、城东长途汽车站、兵站路长途汽车站、尧庙汽车站、城北汽车站、城南汽车站。 截至2012年底,尧都区有各类公办中小学校207余所,有 山西师范大学、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等 大中专院校20余所,有同世达、光宇两家省级研发中心,各类科研和技术人才3万余人。有中小学教师7014人,中小学在校生103947人。 截至2012年底,尧都区文化市场共有552个经营单位(其中,临汾市尧都区图书馆、 临汾市群众艺术馆分别为国家三级馆 ),从业人员2000余人。有区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11个、 乡镇卫生院16个、村级卫生所355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社会保障方面,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24.65万人, 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 尧都区主要有 尧庙、 华门、 华表、中国地形微缩景观、尧典壁廊、 尧陵、 仙洞沟、 大中楼、 元代戏台、庞杜墓地、上太明墓地、朱村墓地等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 尧庙 尧庙位于尧都区城南约3公里处。史载,初建于晋,址于汾河之西。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当府城西南。唐显庆三年(658)迁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新增尧都广场及尧都华表。尧庙主体建筑包括:宫门、仪门、光天阁、尧井亭、广运殿、舜殿、禹殿、帝尧寝宫等。 华门 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华门大台阶,是一座寓意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观。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基座平台上方一双巨手托着一尊陶盆,体现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思想。陶器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尧舜时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着尧舜时期的文明地位。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我们前面56级黄褐色的台阶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五千年共同创造。 仙洞沟 仙洞沟位于尧都城区西25公里,地外吕梁山南麓,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首批风景名胜区。有人文、自然景观48处,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雾寺三大古建筑群组成。主要景点有:酷似仙女静卧的睡仙女峰;尧王夫人鹿仙女梳妆打扮的仙镜石、梳妆台,受惩罚的仙梯、仙磨;八仙聚会的会仙台;韩湘子舍身成仙的舍身崖;乌龙栖身的大、小乌龙潭;唐高祖李渊仙洞脱险遗留马蹄铲、南天门;秦琼为搭救李渊所遗留的将军柱、将军帽、拴马桩;宋王赵匡胤三游仙洞,遗迹众多,有宋王石、馒头岭、十八盘、狮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时飘落的仙棺;尧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盘石;华北第一大嶂谷中,龙须瀑、巨蟒窟、鬼门关等景点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沟、鹿沟等。 尧陵 尧陵位于尧都区大阳镇,世称“神林”,高50米,周长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寝中最为巍峨高大,为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陵四面环山绕水,古有“山环水绕土一丘”之说。尧陵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现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尧陵碑上刻绘着尧陵全貌图。 大中楼 大中楼位于尧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称 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台阶。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厅,登木梯上二层,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山河胜景,尽收眼底。 元代戏台 元代戏台位于尧都城区西北部,现存3座元代戏台(魏村牛王庙戏台、东羊东岳庙戏台、王曲东岳庙戏台),是中国罕见的一组古式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泽民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