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倪海厦(1954年-2012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瑞安市林川镇岭下村,美国中医师,中医学博士,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他在美国行医逾二十年,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佛罗里达州政府卫生厅厅长等职务,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和恶性肿瘤,常被病患称为“The last hope(最后的希望)”。
倪海厦撰有《人纪》《天纪》等多本著作,其中《天纪》一书被瑞安市图书馆收藏,中医论文英译本被美国医科大学列为教科书。
大山深处,金雀与鲤鱼的传说
岭下村是瑞安西部山区一个山叠水绕的小山村。当年,倪海厦的祖父笃信地理风水,曾向倪海厦的父亲倪志凌讲述,当年先祖大川之墓穴内,不时有吵闹声,引起附近居民不安,几位好奇的村民一起将墓穴的龙门打开,发现一只金色麻雀和一条鲤鱼正在相斗。不久,村民们目睹金雀远飞,鲤鱼驾跃向山丘地后向不见。此后,村民将此墓地命名为“金雀坟”,鲤鱼遁走的山丘名为“鲤鱼驾”并沿用至今。
为此,倪海厦的祖父先后邀请了18名知名的风水师前往勘测,众家风水师一致认为,倪家后代必出名医。为此,倪海厦的祖父变卖了家里的25亩水田,供倪志凌读书。小时候的倪志凌就以“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来激励自己,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瑞安中学(初中)和金华中学。
倪海厦家老宅。电表箱上还写着他父亲倪志凌的名字
1946年,22岁的倪志凌离乡去台湾谋生,先后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统计研究所、政治研究院和台湾“农业发展处”学习和工作。
倪志凌长时间旅居台湾和美国,一直惦记着家乡瑞安和儿时生活的岭下村。1975年,倪志凌不顾台湾当局禁锢,借出国旅游之便,悄悄地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岭下村。久别重逢,他和父母相拥哭成一团。为答谢乡亲对他父母的照顾,倪志凌第二天宴请全村乡亲,还给全村小学生购买了3000余元的学习用品。
这次回乡,老家瑞安便成了倪志凌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为方便回家探亲,1984年,倪志凌毅然将全家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定居,并担任美国佛州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除讲学外,倪志凌还积极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1975年以来,倪志凌生前累计19次回故乡探亲。探亲期间,倪志凌有时还会在岭下村小住一段时间,与家乡的老友畅叙乡情,为家乡的青年学生举办知识讲座。
倪志凌有6个子女。长子倪望陆,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数学博士;次子倪海厦,中医学博士;三子倪伯时,中医学博士;四子倪仲华,大学工业管理系毕业,现任某汽车公司经理;大女儿倪片林,新闻学硕士;次女倪岛子,计算机专业博士,现为某房地产公司经济人。孙子倪方亮、孙女倪嘉亿同是医学博士;外孙女车道弘是牙医博士;孙子倪嘉雷是物理学博士。倪家子孙两代共有8人取得博士学位,被称为“一门八博士”。
倪海厦在美国创办汉唐中医学院后,为了纪念祖上,请人将“金雀”及“鲤鱼”元素融入汉唐中医学院的商标中,并重新命名祖坟为“金鹰鲤鱼穴”。
少年学医有天赋
倪海厦的童年是在台湾渡过的。年幼的倪海厦聪明活泼,放学之后常常不写作业就跑出去钓鱼,和同伴一起玩耍。
倪海厦跟母亲、姐姐的关系比较好,经常帮她们做饭、洗衣服等。当时姐姐有长年的月经痛,正在读高中的倪海厦看了很是心疼。他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回忆道,当时姐姐很害羞,不好意思到医院去给西医看。她买了一套《医宗金鉴》给倪海厦,让他帮忙治疗月经痛。倪海厦认真地看了三个月后,开出一帖药方,竟治愈了姐姐的月经痛,此事奠定了他习医的决心。
倪海厦的母亲常有大拇指僵硬疼痛的症状,发作时痛不可忍。当时天主教教堂的一位吴姓管理员,年轻时学过一些针灸知识,有次帮忙下针,效果极好,母亲亲见中医疗效甚好,于是鼓励倪海厦大学报考医学。不料,倪海厦大学考试前夕发生车祸,大腿撞断而无法应考,手术后出院疗养期间,他又醉心于古书,无心于课业。第二年,他考上了东吴大学政治系。
虽然读了政治系,但是倪海厦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医学天赋和家族里流传的“金雀与鲤鱼”的传说,让家人对倪海厦学习医学充满期待。母亲请天主教教堂的吴先生教倪海厦针灸,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倪海厦不仅把吴先生的技术学了个遍,针法甚至更为熟练。吴先生自承倪海厦的医术已在其之上,请倪海厦的母亲另寻高人,以免耽误倪海厦的天份。
倪海厦拜名医周左宇、徐济民为师,从此与中医结缘。年青的倪海厦除了向两位老师学针灸外,还到基隆一间中药行当学徒并向经方大家姜佐景学习古代经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倪海厦博览群书,各家各派都有涉猎,但他很快就确定了用中医经方治疗病人为未来投注心力的方向。
“马祖神医”声名扬
大学期间,倪海厦大量阅读研究紫微斗数、地理阳宅风水、面相手相、铁板神术及易经卜卦的相关书籍,在没有老师引领下,不但五术俱全,还悟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算命解盘时结合临床案例,用易经象数贯穿解释五术,开创自己的学说——易派象数宗。
因高超的针灸技艺,倪海厦大学毕业之后入伍,被分派至马祖军医部。他在军中帮人看病,声名大噪,各家新闻媒体前往采访,新闻中称其为“马祖神医”。当年倪海厦才24岁。
退伍后,倪海厦化名梵宇龙,选择算命看相为主业,医疗为辅。他精湛的医技和博学的才华,很快就吸引了众多政商名流。由于人数过多,他便以价制量,价格调高到一次五千元(台币),上门的人数还是有增无减。
移民美国开诊所
1980年,倪海厦随家人移民美国佛罗里达州,在美国取得中医学博士学位,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州针灸医师执照,以及当地中医医师执照签证。1989年,倪海厦在佛罗里达州开设汉唐中医诊所并开始行医。移民美国后,倪海厦全心专注于医术,他经常对学生说,他到美国就是要宣扬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让美国人知道他们的医学有多么落后,更要借着外国人的肯定,让中国人知道贬低中医崇尚西医是多么不智的行为。
1995年,美国汉唐中医学院的成立,许多美国人前来学习中医,探寻中医的奥秘。倪海厦在美国执业时,从不参与应酬,除了白天看病、晚上上课外,其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倪海厦视中医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熟练地掌握了多种中医诊疗技术,精通中药针灸、火罐、推拿技术,并在《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神农本草经》《天纪》《人纪》《地纪》等方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美国行医期间,倪海厦善于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和恶性肿瘤,曾治好了许多被西医认定的不治之病。2000年至2003年,倪海厦被选任为佛罗里达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中医师鉴定资格 、更新执照与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同时,为了表彰倪海厦对中医的贡献,佛罗里达州州长任命他担任佛州针灸委员会委员及副主席。
异国耕耘传薪火
倪海厦一辈子钻研中医,不仅用精湛的医术解除病患的疾病,而且还在行医之余积极培育储训中医人才、传承经方医学、发扬传统中医文化,让全世界更多人认识与学习中医经方。
1988年,倪海厦在台北金山南路开班授课,传授紫微斗数和阳宅风水,并取名为“天文地理班”。倪海厦认为,要当一个大医者,必须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此他把班级名称命名为“天文地理班”。
1991年,倪海厦又开设中医教学班,开始教授中医课程,内容包括针灸、伤寒和金匮等。
1992年,倪海厦派遣弟弟倪伯时前往美国开设中医诊所,自己准备三年后移民美国。在这段时间里,倪海厦准备将自身学说留传于世,开设了命理风水课程《天纪》,在天文地理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案例解说和《易经推命学》来补充命盘流日的解说,课程全程录像,并且对外销售。
1994年,《天纪》正式出版。
2004年,倪海厦在台北开设《人纪》中医教学班,决定公开挑选医术传人。人纪班共有《针灸大成》《皇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五门课,与早期中医班不同的,除了增加《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两门课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医案和临床跟诊课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得以亲眼目睹诸多癌症、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经方医治下转危为安,终至疗愈的完整过程。
2005年,倪海厦第二次开设《人纪》中医教学班,并撰写《人纪》系列书籍与出版教学DVD。
此外,倪海厦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举办现职医师在职教育研讨课程,并到各地开课演讲。2010年,倪海厦受邀前往上海参加第三届扶阳论坛。该论坛延请中国著名中医界人士与会演讲。他在论坛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方思想,分享了阴阳思维,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重症的治疗之道,震惊全场,众多学术单位和医院邀他到医院临床,针对各种重症做教学门诊,国家级广播电台、多家省级电视台邀请他参与录制中医节目。
为提升中医经典理论与促进中医学术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倪海厦还受邀到广西中医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海内外高校演讲,推广中医文化。
倪海厦和学生在一起
倪海厦晚年定居台北,生前最后两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台北汉唐诊所授课训练医师临床。这段期间,他除了向最后几位学生教学解答疑惑外,还常常提到对经方推广的愿景。去世前一年,倪海厦提出了癌症治疗的新观念,并且依此研发了癌症专用处方,让癌症病患除了西医的治疗手段外,还有更多的选择。
“汉朝医学普济天下,唐代盛世万古流芳。”这幅悬挂在美国汉唐中医学院大门口的对联是倪海厦追求的目标和一生工作的写照。他虽然长期旅居海外,但始终坚信流传千年的中医经方是最好的医学,一生致力于发扬中医经方,传播中医文化,行医治病,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2012年,倪海厦因病去世,享年59岁。作者:林长凯美编:小叶
审读:何光明审核:欧兴俊终审:邵定美
●瑞安古城的奠基人还是位打虎英雄,这条网红街因他得名●怎样才算正经闹元宵?我们熟悉的这首词,信息量真大●老虎在瑞安是什么时候绝迹的?与它相关的旧闻至今还在广为流传●瑞安春节习俗知多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年糕为什么叫桃糕,是和孙悟空有关吗?●年味浓浓忆儿时●少吃轻走,覅吃嚥牢!
“瑞安印记”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瑞安印记》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瑞安印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rasskl@126.com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